该不该把“积蓄”变成“房产”?

从人生规划的角度,我们无论怎样努力,如果不会理财,如果没有资产,那么基本上就会是一个一直奔波的劳碌命。所以,现金资产和固定资产是我们资产配置的一种方式。现在金融市场低迷而且不规范黑幕的情况下,假如手里有现金资产,多做些调研,投资地产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该不该把“积蓄”变成“房产”?

如果是自住的话,那什么时候买,都不为过;你买来,就是住的,涨跌跟你无关,跌了你也不会损失,而涨了,你自住啊,不可能把原来住的卖掉。你卖掉,确实赚了钱了,但赚了的钱,也不够买新的啊。

如果不是自住,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个人,那我真不建议再继续买房了,投资房产,不是普通人能玩得起的。

未来十年,房产大概率是跌,而且,有价无市,死死套住你所有钱:

第一,房产税出台,也就是一两年的事情了。到时候,第二套房,必然征税,你买房出租的收益,在房产税面前,就是负数。

第二,中国人口在持续减少,而且,短期内(30年)看不到人口会上涨,甚至最起码停止下降的可能。

这房子,是卖给人的,人口减少了,你卖给谁?

第三,国家对实体经济的重视和加强,让金融和房地产业,至少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不可能再有大量资金进入了。

现在投资房产,就是最后一任接盘侠。普通人,你接得起吗?

把储蓄变房产,过去三十年这么做的人,都赚钱了,为什么?未来是否还是如此?答案是肯定的,只不过时机选择非常重要,并不是什么时候都是买房包赢的——如果,时机选择错误,就要损失“时间成本”。但是对比储蓄和其他投资,房产最少做到保值,是否增值,则未来更多地取决于城市的人口和城市的经济结构。如果说,过去三十年,是“买房就赚”,未来则可能是“需要买对房”。

过去三十年之所以房价持续上涨,期间下跌的年份少,时间短,对比长期上涨而言,不足为道,其背后的根源:早期是人口红利,再后来是城镇化推动,再后来是政策推动(棚改,旧改,去库存,救经济等因素),而在这一系列的不同因素中,只有土地财政是“一而贯穿”的核心因素,即地方财政驱动。从目前来看,尽管“房住不炒”愈演愈烈,信贷和lpr逐步加快收紧对房产的调控,但是并未触及上述根本——土地财政。

世间万物都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本质不变,现象和结果难以改变,这是我们讨论“储蓄变房产“问题的核心。如果,土地财政问题不解决,货币超发问题不解决,民间资金没有地方去,只能买房保值。而事实上,目前这两个核心问题并没有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房产   积蓄   时机   现金   本质   人口   损失   因素   现象   财政   核心   资产   土地   资金   未来   数码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