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这块饼,谁能吃到肉?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近来网约车格局出现新突破口,行业发展迎来“窗口期”。

看到机会的各大网约车平台,纷纷摩拳擦掌,直奔战场。

表面看,对其它网约车平台来说,这是一个抢夺市场份额的最佳窗口。毕竟在行业少了一个最强对手时下手,无论抢用户还是抢司机,都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更深层次看,此次事件背后释放了一个更重磅的信号——即经过多年发展的网约车行业,已经走到“合规化运营”的质变关键节点。变化即机会,这是一个更大的行业发展机遇。

一、“窗口期”纷争再起,网约车“二次打车大战”有何不同?

自2010年易到用车率先上线,拉开中国网约车序幕后,至今网约车在中国已发展十余年,行业先后经历了酝酿探索期、快速发展期、规范整合期三大阶段。

若将当年滴滴一路扩张,成为行业第一,看作第一次打车大战。那么,如今新一轮的网约车比拼,则可视为第二次大战。而对比两次打车大战可以发现,两者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

最大的相似点在于补贴变多了,让用户和司机不禁感慨,仿佛回到数年前网约车刚兴起的时候,大额优惠券、司机免佣、冲单奖励等纷至沓来。

如高德的司机暑期免佣活动、曹操专车的签到送优惠券和0.1元买6折优惠券、美团推出司机享受每日总流水增加20%和最高达千元的冲单奖励,享道出行的新用户前三单,单单立减10元等等。

二、从“小窗口”到“大窗口”,网约车下半场拼什么?

客观来讲,滴滴下架,给其它网约车平台打开了一个“小窗口”,只是战术层面的,其它平台在此期间通过一些战术动作,或能抢得一些市场份额,但影响有限。理论上该窗口的大小,取决于滴滴恢复上架时间的长短。

相比而言,自去年10月以来,交通部按月发布网约车行业运行基本情况,“合规”已成为监管重点。这意味着行业加速来到网约车“合规化运营”时代,一个更大的行业窗口被打开。在此基础上,网约车下半场比拼着重在三方面。

首先,坚守合规安全运营,既是底线也是空间。

当下网约车监管平台以订单合规率(指驾驶员和车辆均获得许可的订单量占比)来衡量网约车平台的合规程度,主要考察两部分——车辆合规和驾驶员合规。按照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的说法,双合规完成订单率越高,说明网约车平台经营越规范,乘客出行越放心、安全越有保障。

而据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统计,截至2021年6月30日,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349.3万本,车辆运输证132.7万本。相比而言,目前很多网约车和驾驶员其实并不合规。一旦合规化监管加严,很多平台前期积累的规模或将发生大变动。

因此,一些前期更注重合规运营的平台将获得新机会,如享道出行。自去年10月交通部公布数据以来,享道出行已六次获得双合规第一,暂时远超其它平台,表现亮眼。一些暂时落后的平台,可能则要补课。合规运营在网约车平台的战略地位急剧上升,也将成为网约车下半场决胜的新着力点。

其次,服务好司机,既是平台安全合规运营的下限,也是运营效率和品质服务的上限。

安全合规运营的关键,除了车辆合规、技术升级保障外,最重要的是执行一线人员(司机)的安全合规操作。所以我们看到,两次打车大战中,司机(运力)永远是平台比拼的一大重点。而要留住优秀的驾驶员,并让其为用户提供优质安全的服务。唯有平台服务好司机,司机才能在平台留下来,并且服务好乘客。类似逻辑可以参考海底捞。

一方面,平台要摆正司乘关系。目前国内网约车司机数量已超过3100万,跟外卖员一样,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一些平台对网约车司机一旦差评即罚款已经引发很多司机的不满,在很多领域必须考虑到司乘双方的权益,建立司乘平等的理念。

另一方面,要为司机创造归属感,既要关注司机的赚钱需求,也要关注司机的心理需求。前者不用多说,后者其实更是重点,也是平台创造差异化优势的一个关键。

网约车司机作为一类特殊人群,其面临工作时间长,工作需要高度集中精力,以及可能随时面对各种突发状况,如恶劣的天气、拥堵的交通、以及各种形形色色的乘客的不同需求,实际上是一个高压人群。

一些平台已经注意到这个点。5月19日,享道出行联合上海德瑞姆心理培训中心,发起“享道出行驾驶员心理健康关爱计划”,并设置“5.20享道网约车司机关爱日”,通过线下公益讲座、线上定制课程和行业首创“一键呼叫”心理热线等多重措施,为司机提供心理疏导和咨询服务就是个很好的开端。此外,在7月1日,享道出行还将其关怀司机的“司享家”计划进行升级,从日常生活关怀、工作体验提升到职业发展支持等维度,为享道司机提供全方位保障。

最后是平台出行的服务体验。

影响服务体验有两大要素——提供服务的车辆和网约车司机。具体来看又可分为对车况的统一把控、司机服务标准化、安全性三大方面,这些都将影响运营效率。在这点上传统车企、国企背景的平台具有天然优势。

一方面,聚合型平台本身就是将不同平台车辆“聚合”起来,无论对车辆的车况把控还是司机服务标准化,很难做到“大一统”。传统车企在车辆车况把控度,以及司机服务标准化上相对更容易。

在提升安全性方面,针对网约车的智能监控、安全求救等需求,定制化的车辆能更好满足要求。传统车企在定制化上无论技术还是供应链也会有一定优势,毕竟自己就是造车的。非车企平台当然也在进行定制化,如滴滴推出D1在安全、智能监控等方面做了很大提升。此外,在国企待过的都知道,国企一直将安全放在首位。这对有国企背景的享道、T3来说,也是一个隐形优势。

总的来看,滴滴下架引发的“小窗口”,短期可能会给行业格局带来一定的微调,但考虑到时间问题,并不会改变当下滴滴、美团、高德、享道、T3、曹操TOP6的格局。反而是“合规化运营”大窗口下,或将给行业带来更为深远的影响——流量将让位服务体验(包括司机端和用户端),一些类似享道出行这样在合规化运营上积累较深的企业或将绕过这道坎,步入高速发展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交通部   车况   优惠券   下半场   国企   驾驶员   司机   车辆   大战   窗口   优势   需求   心理   行业   平台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