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B frame简介

I-P-B frame简介

三种帧类型

IF——I-frame的缩写,即关键帧。关键帧是构成一个帧组(GOP,Group of Picture)的第一个帧。IF保留了一个场景的所有信息。压缩比为1:7。

PF——P-frame的缩写,即未来单项预测帧,只储存与之前一个已解压画面的差值。压缩比为1:20。

BF——B-frame的缩写,即双向预测帧,除了参考之前解压过了的画面外,亦会参考后面一帧中的画面信息。压缩比为1:50。

B-Frame(在 MPEG-4 里面正确的名称是 B-VOP)的预测模式有四种:

a. Forward 顺向预测,参考前一张画面,记录和前一张画面的差距。和 P-Frame 的预测方法一样。

b. Backward 逆向预测,参考下一张画面,记录和下一张画面的的差距。

c. Bi-Directionally 双向预测,参考前面和后面两张画面,记录的是和「前后两张画面的平均值」的差距。也叫做内插预测,压缩率最高。

d. Direct Mode,不搜寻、纪录动作向量,直接由下一张的 P Frame推导出动作向量。譬如说 I B P,我们可以预测 B 画面的动作必然是介于 I 和 P 两个画面之间,所以我们可以直接用 P 的 MV/2 作为B 的动作向量,这样可以省去记录 MV 的空间。

压缩 B-Frame 的时候会从上面几种预测模式中选压出来最小的一个模式来使用。

MPEG-2图像压缩的原理是利用了图像中的两种特性:空间相关性和时间相关性。这两种相关性使得图像中存在大量的冗余信息。如果我们能将这些冗余信息去除,只保留少量非相关信息进行传输,就可以大大节省传输频带。而接收机利用这些非相关信息,按照一定的解码算法,可以在保证一定的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恢复原始图像。一个好的压缩编码方案就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去除图像中的冗余信息。

MPEG-2的编码图像被分为三类,分别称为I帧,P帧和B帧。

I帧图像采用帧内编码方式,即只利用了单帧图像内的空间相关性,而没有利用时间相关性。P帧和B帧图像采用帧间编码方式,即同时利用了空间和时间上的相关性。P帧图像只采用前向时间预测,可以提高压缩效率和图像质量。P帧图像中可以包含帧内编码的部分,即P帧中的每一个宏块可以是前向预测,也可以是帧内编码。B帧图像采用双向时间预测,可以大大提高压缩倍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内插   向量   冗余   相关性   缩写   双向   图像   差距   画面   动作   关键   模式   时间   简介   数码   空间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