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是否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呢

名校是否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呢

名校并不塑造优等生,反而完全是由优等生源塑造的

举个最典型的例子吧,北京西城区当年著名的垃圾中学、现在的全市前十——二龙路中学

在03、04年我还在实验念初中的时候,对面的二龙路中学是出了名的差劲

说的夸张些,就是男生擅长打架、男女生一起擅长打炮,女生擅长打胎那种,烂到家了,

每年中考,实验中学只有年级倒数五名左右的才有机会进入这么牛逼的中学

转机发生在2014年,教委开始疯狂推进重点中学对普通中学的合并

二龙路中学就在当年7月被并入实验(请记住这已经是当年中招结束后),改名实验二龙路中学

之后的2015、2016年两年高考,二龙路中学的成绩甚至没能进入全市前五十

可见实验所谓的雄厚师资对于二龙路自己最后招生的两届高中生 完全没起到什么卵用

但是2017年 二龙路中学突然大爆发 高考成绩位列西城第五、全市第九,野鸡瞬间变凤凰

名校是否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呢

那是因为实验的师资力量终于厚积而薄发了吗???

只是因为2015年起,实验开始接手二龙路中招工作,将分数线空前地提高到549分,仅比当年实验本校的553分低4分,而到了2016年中招,更是已经与实验本校共享555分的分数线了!

所以,2017年二龙路的高考奇迹250%归功于2015年实验对中招分数线的大跃进式拔高,而且只要这种分数线保持下去,二龙路中学将一直妥妥的坐稳名校的位置!

提到名校,第一反应是什么?

哇!排名前多少的学校!

呀!分数线很高很难考的学校!

天!我们学校前三名才能考上的学校!

噻!各种名师汇聚的学校!

X!某某和某某某念过的学校!

我们会不会这样反应:

这是一所能化腐朽为神奇化青鸟为北大的学校?

名校的概念,本来就是“汇聚精英学生,汇聚精英老师、汇聚精英资源”因而有名气的学校。因为有好的学生,才会得到好的名气,才能得到好的资源,才能请到好的老师,才能吸引到下一波好的学生。

在题设中我们撤掉了好的学生这一环,因此不可行。

那为什么学校总会声称“我们不需要精英!!我们创造精英!!”?

这样说吧,A校特别特别牛逼,有最好的学生老师资源,基本进去就是清华北大。然后我的孩子成绩一般般,如果塞进去了可能也能清华北大诶?那我就死命要进这个学校,无数个我都死命让孩子进这个学校,可是人太多啦进不去啦,这就成了一个高门槛的精英学校。

那如果学校直接说“我们不招收傻逼哦”。这只能是出现在电视剧里的贵族学校。

不仅仅是国内,全球都是这样。哈佛为什么是最好的学校?因为最好的学生都想去哈佛,最好的教授,诺贝尔奖获得者都在哈佛、有钱人有权人一旦想捐款了就要捐给哈佛,社会名流政治人员没事就要去演讲抱大腿。

如果哈佛今年开始招收差生,好学生会觉得受到“侮辱”,一环破,整体错。

学校有时间就像一个个的小社会,把大家按分数三六九等地分。社会的基石是人,人处在社会中是因为社会的名誉。就让两者血脉相连。

名校是否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呢

好的老师有两个维度,一个是耐心细致不厌其烦诲人不倦,一个是专业知识扎实深厚。

从幼儿园到大学到博士,对于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耐心的要求越来越低。有些学界牛人脾气古怪不好相处,更别提耐心了,但因为站在了学科最前沿,还是好老师。小学老师个个都会九九乘法表,所以怎么教,有没有耐心就很重要了。就像普通感冒医生都会,有耐心的细心跟你讲怎么调理。没耐心直接开一大把药外加挂瓶。

这里要说的就是中小学教育。特别是小学初中。好学生体现在哪里,自控力强,吸收能力好,一点就通,思维清晰,自信心强,绕不晕。老师只要按照教学计划走,最后中上水平没问题。所谓差学生呢,自控力差,不感兴趣马上走神,吸收力差,比较自卑,要上课看书考试就害怕,坐等下课。这就需要老师有耐心,而且老师自己的思路很清晰。如果老师以其昏昏使其昭昭,那么好学生一下子发现问题所在,差学生马上晕菜。

如果说大学教育,特别是站到了学科前沿,全国凤毛麟角那么几个,让他们去带大专生,那是浪费。所谓清华校长室放条狗也可以是清华,这是把中小学教育给放到大学去讲了。没有这帮教授,把最聪明的人集中在一起,最多是比赛背圆周率。真以为窝在家里不停算啊算就破解世界难题了。

中小学是可以说,不需要老师多厉害,把最好的初中生集中起来,经过三年,高考成绩都不会差。中小学提高升学率的要诀就在于隔离,把好学生放在一起。这当然产生了很多问题,但是这么多年反反复复,躲躲藏藏,全国的中小学但凡在乎升学率的,基本都偷偷摸摸也要分班。

一个中小学老师,如果矜矜业业,最后去到了更差的学校,那还有谁兢兢业业。这就是矛盾所在,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差学生是很需要他们的。但职业晋升的机制又让他们远离差学生。

名校是否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呢

现在我先把本文的两个观点写出来。

第一个观点【魔法小黑屋】,第二个观点【历史路径依赖】。

OK,现在我们来说第一个观点【魔法小黑屋】。

假设有一个世界,里面是没有大学的。

那需要招聘员工的企业,就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去甄别哪些人是他们需要的。

现在,突然间出现了一间魔法小黑屋。

这个小黑屋说,只有智商超过120的人,才能进去。然后再说,只有通过里面的层层测试,四年后才能放出来。

那对于企业来说,这样的小黑屋太好了呀。

因为他们再也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财力去甄别谁才是有用的人。

他们只需要招聘小黑屋里面出来的人就可以了。

因为小黑屋已经帮他们大致的鉴别过了,能进小黑屋,四年以后还能顺利出来的的人,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当大家都认可小黑屋的作用,小黑屋存在的价值,就是替社会鉴别人才。

当大家都认可小黑屋鉴别人才的能力,小黑屋就成为了成本最低,执行效率最高的鉴别方式。

这个小黑屋,不就是大学吗?

绝大多数用工单位,不需要知道你在小黑屋里面做了什么,他们只需要知道你能进小黑屋,并且能顺利的走出小黑屋。

当然,少数很热门很抢手的岗位,他们的甄别要求会更高。

这个时候,为了服务这些特殊岗位,就会出现,更多的小黑屋。

研究生就是小黑屋,博士生也是小黑屋。

甚至连好的高中也是小黑屋。

他们一层一层的筛选,精细到各种各样的专业,精细到试卷上的每一分。

那你觉得,小黑屋会招差的学生吗?

不会,因为小黑屋的基石就是筛选,而不是修改属性。

整个社会对小黑屋的认可,就是它一开始就能选到更优秀的人。

如果倒过来,选择更差的学生进入小黑屋。

小黑屋筛选人才的效率断崖式降低,成本几何倍数上涨。

社会对小黑屋的认可就崩塌了。

名校是否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呢

第二个观点【历史路径依赖】。

从京师大学堂的创办到现在,经过的一百多年的时间。

人们早就认可了小黑屋这套筛选人才的标准。

就算现在出现了很多行业考试,从业考试,甚至是职业技能考试。

都需要小黑屋的最低要求。

很多用工单位,也会把小黑屋作为先决条件,别的再好也没用,小黑屋不达标直接就淘汰。

这就是历史路径依赖,就算到现在,大学扩招成这样,大家依旧对这套筛选机制深信不疑。

所以,冒名顶替,花钱买录取证书这样的事情才会年年都有,屡禁不绝。

因为,一百多年来,都是这样的。

大学生现在依旧是一个非常正面的词语,因为整个社会都认为大学生等于高素质人群。

以至于无论是一本还是三本,大学生只要出现问题,舆论都会把矛头直接指向整个社会出了问题。

而不会去关注,二十年前,大学生的比例是高中生百分之五不到,而现在百分之七八十的高考考生都能上大学。

这就是典型的【历史路径依赖】。

OK,大白话说完啦。

我觉得我写的还是很通俗的。

小黑屋不可能明目张胆的去招差生,因为这样等于自毁基石。

但是,某些人可以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被小黑屋录取,因为社会普遍遵循历史路径依赖。

社会不管你到底怎么样,社会认可的是小黑屋的那套选拔模式。

所以,公平是每年必喊的口号,因为不公平损害的是所有认可小黑屋模式的人的利益。

所以,年年都有不公平的事件发生,因为不公平带来的收益超出了违反规则需要付出的代价。

名校是否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呢

哈佛大学

QS(Quacquarelli Symonds)世界大学排名里,学术同行评议和教师人均论文引用次数占了60%以上的权重;上海交大搞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ARWU)里,诺奖和菲奖得主更是得到了30%以上的权重;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版大学排名中,教学与研究所占的权重相等,都是30%。

QS(Quacquarelli Symonds)世界大学排名标准:

名校是否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呢

通过三大世界大学排名体系的对比可知,衡量一所大学的名气与排名(或者说是不是名校),主要的标准是学术研究与师资力量,学生教育质量的好坏在其中所占的比例不高。

在这类名校里,挂满头衔的名教授基本不给本科生授课,就算是有开课也基本上都是讲些常识。大部分名教授课上完就走人了,留下来跟学生耐心讨论的,要么是老得没法再搞研究了,要么就是电影里的情节。你也不要幻想,那些学术界的大牛会像中学教师一般,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地给你耐心讲课,会有尽职尽责的班主任、辅导员给你单独开小灶,那是不可能的。大牛们基本上都很忙,不是领导好几个研究室,就是身兼多个协会理事,今天在纽约、明天在东京、后天在开罗,比上市公司CEO还忙。

国内的清华北大之类也大致如此,教授们的主要精力是放在研究上,只有研究成果才能迅速提升学校排名,才能在业界赢得更好的口碑。名校这种学术研究导向的教育机构,必然不适合差生以及独立学习能力较差的好学生,因为名校并没有把精力放在本科阶段,也不用想象会有多少资源会给你,名校的重点不在这里。本科生教得再好,没有研究成果,没有国际级的教授,那只是个很好的本科学校,离名校还差得很远。

不管是差生还是优秀生,一定要认清这点:大多数名校的本科阶段都只相当于进入普通大学前的预科,学生进入后主要的精力都是投入在考研或者出国上。在这种氛围里,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就尤为重要。大多通过正常途径考进去的学生(尤其是外省考生),本科阶段的教育内容对于他们来说,基本不用花费太多的精力,有人在中学阶段已经开始自学了,老师授课的效果如何影响都不大。而那种所谓的差生,他们在中学阶段就没有打好基础,自我学习和管理能力更是差一大截,你让他们在这种教育氛围里,怎么可能会正常学习并且成才。

名校是否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呢

说白了,名校就是个大斗兽场,没有人会照顾你的资质,也不会有人给你套上盔甲。在这块角斗的场地里,只有最优秀的那些生物,才能生存。而差生进名校去念书,就相当于把手无寸铁的现代人闯进原始丛林,不是迅速饿死就是被豺狼虎豹吞噬。你让他们进名校,其实在害他们。

最适合差生的,其实是那些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大学,这些学校在教育资源上会对本科生投入更多。差生在这类学校里,还可以获得一个正常的成长环境,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如果你在本科阶段打好基础后,日后完全可以去名校读研,不矛盾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名校   哈佛   中小学   路径   耐心   本科   教授   阶段   精英   能力   优秀   老师   学校   社会   人才   学生   大学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