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地上悬河”难治理,为什么不在河床挖沙,让黄河整体下移?

黄河是我们伟大的“母亲河”,然而在过去的几千年里,流域的百姓在受益于黄河养育的同时,也深受其害。据统计,20世纪60年代以前,有记载的黄河决堤引发的洪灾达到了1500次!甚至可以说,黄河流域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与洪灾抗争的生存史。

万年“地上悬河”难治理,为什么不在河床挖沙,让黄河整体下移?

“悬河”

黄河作为我国的第二长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它发源于我国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流经9个省份,最终注入渤海,是我国北方人民日常生产生活的主要水源。

但是,在黄河下游会出现的一个奇妙现象,叫作“悬河”——河水比平地高,甚至比房屋都要高,这种现象也被叫作“地上河”“地上河”的出现往往预示着洪水的爆发,因此下游流域的百姓经常提心吊胆。这样的“悬河”是如何形成的呢?

万年“地上悬河”难治理,为什么不在河床挖沙,让黄河整体下移?

悬河

首先,由于黄河中游流经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时,河水中携带着大量的泥沙,流经下游河道曲折、地势平缓的地区时水流速度放缓,泥沙会大量沉积。沉积下来的泥沙会不断抬高河床高度,使得黄河下游水位也随之上涨。久而久之,在黄河下游的一些河段就出现了水位高过平地的现象。

万年“地上悬河”难治理,为什么不在河床挖沙,让黄河整体下移?

据相关数据统计,黄河每年携带的泥沙有16亿吨,其中12亿吨流向入海口,4亿吨堆积在下游的河床中。所以黄河下游有的地方,每年河床会提高七八厘米,黄河“悬河”的威胁与日俱增。

古代治理黄河的办法

“悬河”的危害如此之大,历朝历代难道没有想办法解决吗?

当然有。对于古代王朝来说,治理黄河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证。因为黄河下游流经的河南与山东是政治与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黄河的治理决定着一个王朝的兴衰。

从最早的神话传说“鲧禹治水”开始,人们就确定了堵不如疏的基本治水办针。战国时期为了防洪大量修建堤坝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汉代时提出了改道等新举措,潘季驯系统使用了“双重堤坝”,能够有效调控地旱涝时期的水量,保证了华北平原的农业用水需求。这些防洪方法一直延续千年,直到今天仍然是防洪抗旱的有效手段。

万年“地上悬河”难治理,为什么不在河床挖沙,让黄河整体下移?

双重堤坝示意图

然而,黄河的治理难点在于,黄河每年都会从中游不断输送泥沙,使得下游河床自然堵塞抬高。历朝历代的黄河治理都只是在预防“悬河”引发的洪水,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泥沙淤积的问题。在落后的生产条件下,泥沙淤积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人类的修堤能力,堤坝越修越高,但是仍然无法避免黄河决堤。于是“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成为黄河的常态。每次决口,都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为什么无法根治“悬河”?

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于解决河床的泥沙淤积问题,那么古人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呢,又为什么没有解决呢?

古人当然想过,但是受到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没有清理河沙的采沙船,想要清理河水下的淤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要说清理黄河的泥沙,即使想要改变黄河的河道也要耗费无数的民力、物力和财力。北宋年间三次改变黄河的河道,不仅没有改善黄河问题,反而直接导致了大洪灾,动摇了北宋的国本。

万年“地上悬河”难治理,为什么不在河床挖沙,让黄河整体下移?

这时就会有读者问了,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能够生产数量众多的采沙船,想要清理黄河的泥沙淤积应该已经不是难事了吧?事实没有那么简单。

我们之前提过黄河每年会携带16亿吨泥沙,而其中会有4亿吨堆积在下游的河道里。黄河携带泥沙的历史已经有一万年了,到现在黄河内的泥沙淤积已经达到了“万亿吨”级别,这么巨大的作业量没有百年时间是无法完成的。在技术上,想要通过采砂船来清理黄河泥沙淤积问题并没有太大的难度,然而想要彻底清理黄河内的泥沙几乎是不可能的。借用食品添加剂行业常用的一句话“抛开剂量谈危害,都是耍流氓”,同样,用在黄河泥沙治理上“抛开工程量谈方法,也是耍流氓”

万年“地上悬河”难治理,为什么不在河床挖沙,让黄河整体下移?

另一方面,黄河内的泥沙大多数没有实用价值。黄河内的泥沙并不是淤泥,而是细密的沙子,无法用作农业用地;而且,黄河泥沙的质量不高,也不适合用作工业建筑材料。

治理黄河含沙量大还有一个“根本”,在于减少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

但是要解决这一问题具有相当大的难度。首先黄土高原总面积达到64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6%,

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和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在黄河万年的冲刷下,黄土高原依旧那样巍峨地矗立在黄河的心脏上,似乎永远无法撼动。

万年“地上悬河”难治理,为什么不在河床挖沙,让黄河整体下移?

早在1946年,我国就意识到黄河治理的重要性,成立了黄河水利委员会开始了黄河专项治理。在随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不断研究推进黄河防洪治沙系统工作。上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科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确立了以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为辅的总体治理方略,使得黄河的总体面貌焕然一新。

治理黄河,从这些做起

黄土高原作为治理黄河的“关键点”,我们对它的印象似乎还停留在上个世纪寸草不生、风沙漫天的时候。但是,早在十几年前,我国就开始了黄土高原的植树造林工程。如今,十几年过去了,黄土高原上成片的森林和草地令人震撼,单调的颜色和贫瘠的土丘一去不复返了,黄土高原再也不是压在黄河心脏上的一颗巨石了。

万年“地上悬河”难治理,为什么不在河床挖沙,让黄河整体下移?

小浪底水利工程吸取了三门峡水库的缺点,是一个集防洪抗旱、调水排沙、水力发电为一体的综合水利工程。小浪底虽然是一座大型水库,但是由于建造了拦沙排沙系统,对缓解黄河下游的“悬河”问题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小浪底工程通过人为蓄水的方式制造小洪峰,能够有效地冲击淤积的泥沙进入大海。

万年“地上悬河”难治理,为什么不在河床挖沙,让黄河整体下移?

另外,小浪底宏大的发电工程为黄河下游的千家万户带去了光明,黄河几千年来制造洪水的无情形象得到了改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黄河一定能够恢复万年以前的恬静,以母亲慈祥的姿态继续哺育无数中华儿女。

结语

在百万年的沧海桑田里,多少山林化作光秃的荒丘,多少湖泊化作龟裂的黄土。相比而言,在人类几千年短暂的文明里,我们所创造与追求的一点改变看似微不足道,然而,却是一个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就像黄河作为“母亲”的含义,只有中华民族自己能够体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悬河   黄河   河床   黄土高原   河内   沙船   堤坝   洪灾   泥沙   河道   洪水   下游   河水   地上   我国   工程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