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会取代照相机吗?

老话重提:手机会取代照相机吗?

手机会取代照相机吗?这是众说纷纭的老话题。本人认为:手机在大众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日常生活摄影领域必然取代照相机。在专业、职业摄影领域和摄影发烧友群体中,手机不会取代照相机尤其是全画幅、中画幅相机。以下从一些新的视角进行探讨。

一、手机在大众日常生活摄影领域必然取代照相机

(一)、手机镜头微型化光学结构特点决定了手机在大众摄影领域有一些特色,这是很多人认为手机比相机拍得更清晰内在原因。

手机镜头继承了传统镜头的优秀光学结构,同时因微型化具备了新特点,具备特色鲜明和优良的光学素质:

1、超小镜体、大光圈、经典光学结构。

镜头体积仅黄豆粒大小,光圈却达惊人的f1.7甚至f1.6,镜组为6~7、8枚镜片的高级结构,这意味着手机镜头可与相机大光圈定焦镜头一样具有大光通量及优良光学成像素质。

2、镜片超薄,高透光性和高折射率,使用低色散材料。

手机镜头数枚镜片的总厚度比传统相机镜头中一片最薄镜片的厚度还小,具有高透光率、高折射率,用低色散材料制成,镜头可拍出色彩艳丽、锐利通透的影像。

3、镜头焦距超短,具有以下优势:

a、超短焦距的景深极大,固定大光圈也可拍得景深超大的纵向全景清晰照片。手机镜头焦距超级短(仅4mm一5mm),为同视角的相机镜头(24mm广角)焦距的1/6一1/5,相比而言手机更易拍得超大景深和微距照片。在光圈、视角相同的条件下,焦距越短景深越大。以小米note3手机为例,镜头焦距仅3.82mm,不到全幅单反相机同视角24mm镜头焦距的1/6,显然,手机镜头的景深尤其是前景深大得多,更易拍得远、近景物和聚焦主体都清晰的旅游照片,很受大众青睐。

b、超短焦距有利于超近距离拍小物件,实现真正的微距拍摄,不少手机已能20mm近摄,很讨常人拍花草、小物件等的欢心。

c、超短焦距配合大光圈和较慢快门也能有效克服震动对照片清晰度的负面影响,在同样的条件下,手机拍片的清晰机率比相机高数倍。

单反相机拍照震动分为机震和手震,机震指反光镜震动(数码单反无快门震动),手震是拍照时相机不稳定带来的震动。相机拍照克震靠稳固相机、提高快门速度或利用闪光灯,手持拍照的快门安全速度应小于焦距的倒数,如用28mm镜头,安全快门速度1/28秒,速度越快清晰机率越高。手机因无光圈和反光镜等机震,仅需克服手震,由于焦距超短(4mm),安全快门速度仅1/4秒,比相机安全快门速度慢很多挡,手机如用1/28秒,已比相机28mm广角镜头的清晣机率提高了数倍。

3、固定大光圈、超短焦距和大范围自动快门速度,加上自动感光度及闪光灯等,使手机能适应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拍摄需要,尤其能适应大众在旅游中“拿起来就照,立马可见人物、远近景物都清晰的照片“的心理及感观需求。

手机没有光圈调节功能,拍摄时恒定大光圈,多在f2~f1.7之间,与相机同视角大光圈定焦镜头的最大光圈一样光通量很大大,控制曝光量全靠自动调节快门速度。在手持拍摄条件下手机与相机比较:如用相同光圈、快门拍摄,手机镜头焦距超短,因此景深和清晰机率和比相机大得多;如拍相同景深的照片,相机必须缩小数档光圈,为此还需放慢几档快门速度,相比之下,手机拍摄的清晰机率也会更大。而相机要追求大景深,因同视角镜头焦距相对手机镜头焦距长很多,必须缩小光圈、放慢快门速度,手持相机拍摄获得大景深清晰照片的机率比手机小得多。正因如此,人们旅游时分别手持相机和手机拍照时,往往觉得手机拍得更清晰,尤其是在光照一般或昏暗的环境下手机照片更清晰,与其带笨重的单反和脚架,不如就用必备的手机拍照!笔者前年曾去东南亚旅游一周,留心观察,未见游客有高档单反,用相机的也极少,九成五以上的人是用手机拍照,未见年轻人用单反。在国内景点和公园中能见不少单反,而年轻人多用手机,用“长枪短炮”的却多是中、老年人。

(二)、手机在携带、摄影、机内自动调校、图像后期处理、照片传输等许多方面的便利性优势是照相机不具备的,对此己有很多论述并经实践证明,本文就不一一重述了。

(三)、手机照片能充分适应大众日常观图的普遍需求和审美习惯,能与现有家用高清显示设备完美匹配,呈现极佳的观赏效果。

1、手机照片已成为大众日常观图的普遍需求。

随着手机和无线网络的普及,手机己成为大众必备的日常随身物品,随着手机功能的不断扩展、性能不断提高,手机与人的生活、工作、娱乐息息相关,随时随地用手机拍照己成社会公众生活常态。

2、手机照片能适应大众日常观图的各类家用高清显示设备,呈现极佳的观赏效果。

人们日常用手机拍照,并非为了打印纸质照片,而是直接观赏、传输手机上的“电子照片“。随着各类家用高清晰度显示屏的出现,人们主要是在手机、笔计本电脑、台式电脑、平板电脑及电视机的高清晰显示屏上观赏照片,尤其是4K大屏电视机的普级,使手机照片的显示、观赏效果进入了新境界。在正常距离观看4K大屏(50~80英寸)电视上显示的手机照片,图象锐利清晰,色彩艳丽,细节纤毫毕现 其细腻通透明锐感远非纸质相片可比。4K高清晰大屏电视必将成为大众提升手机照片观赏效果的最普及设备,以后8K大屏(像素为4K的4倍)上市后,手机仍能完美匹配。笔者亲自试过,从一千多万像素~四千八百万像素甚至所谓一亿像素的手机照片在75英寸小米电视大屏上投屏影像,显示效果都极佳,并无人眼可识的差别,完全出乎意料!由于4K屏仅有800余万像素,因此手机照片裁剪一定范围内的局部仍能显示清晣。

3、手机照片的特色能满足大众观片审美习惯。

大众手机摄影的主要目的是方便、快捷地留下清晰、细腻、色彩饱和、感观明快的旅游、生活照,绝大多数人不愿去学复杂的摄影技术,出门旅游不会带一大包笨重的相机、镜头和三脚架,也不会去做后期的图象调整,更不喜欢风景留念照、生活照的“背景虚化“,而喜欢前后景物和主体均清晰的照片,尤其是旅游照片大都喜爱人物、远景、近景都清晰,这种大众民俗审美习惯与“摄影家”的个性艺术情趣大相径庭,可这是现实。而手机由于本文前述的特征,可以让不通摄影理论、技术的大众轻易拍得符合自己审美要求的旅游、生活照。

(四)、手机摄影机件和功能的创新发展,或将吸引部分摄影爱好者甚至轻装专业摄影人士的好奇而成为另类利器

手机镜头不能调整光圈,但由于焦距超短,像场大、前镜片小,可以用技术手段减弱眩光的影响,减少大光圈照片边缘模糊现象,仍可获得景深范围很大的清晰照片,这对低光照摄影十分合适。过去手机镜头较少具备光学变焦,但现在己实现2~5倍光学变焦并开始普及,而且出现了“潜望镜”式的几十倍光学变焦(运用反光板,纵向或横向移动后镜组进行光学变焦),有效克服了手机数码变焦的短板,令人惊叹。光学变焦的普及和创新应用将使人们对手机“电子变焦“(裁剪显示局部画面)带来相片质量下降的诟病成为历史,还可实现远距微摄、打鸟及天体远距摄影、人物摄影主体背景虚化等。此外,手机多镜头影像的同步叠加、多镜头配合成像、超高速度“电子快门”等更是照相机无法实现的。如此等等,手机摄影的创新、拓展功能不断出现,十分诱人,可或将引起发烧友甚至轻装专业摄影人的好奇而成为另类摄影利器。



二、在专业、职业摄影领域和摄影发烧友中,手机不会取代全画幅、中画幅相机

(一)、手机摄影构件的“天然生理缺陷”是传感器的极限面积太小且扩大的空间极小,其影像素质根本无法与相机角逐,这是手机不能在专业、职业摄影领域取代全画幅、中画幅相机的根本原因。

由于手机结构的局限,目前手机传感器面积最大的可达1/1.33英寸,多数达到1/1.7英寸,但只相当于高级卡片相机的水平,其面积仅为全画幅相机传感器面积的1/20,因此手机图象质量是永远赶不上全幅相机的。因为同一材质、相同制作技术水平的传感器,“传感器面积大小与影象质量高低成正比”,这是科学定律。从理论上看,全画幅影像放大面积是1/1.7画幅的20倍以上!如此巨大的差距怎能大幅度缩小?更别说追平或超越了。

(二)、手机的所谓超高像素并不能弥补传感器面积小的先天不足短板,难以满足专业、职业摄影对画质的苛严要求。

1、手机1亿象素真相

a、手机厂商号称的手机1亿像素并不等同相机标示的像素概念。 现在不少厂家称手机像素达到的惊人的1亿,但这里所说的“像素”与相机标称“像素“不是一回事。相机的像素数是指传感器上像素的物理分布点数,目前全画幅相机传感器最高像素可做到6千多万,而面积仅为1/8的手机传感器是根本不可能做到1亿像素物理分布点的。假设手机传感器真能做到1亿像素物理分布点,在同样的技术下全幅相机传感器就可做到8亿像素了,显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根本做不到,除非传感器材料和技术有巨大创新。数码成像的载体是感应器和光学镜头,手机感应器因面积和材料的制约不可能达到一亿像素物理分布点,手机镜头也不可能在其有效光场内达到1亿像素分辨力。以1/1.7英寸画幅为例,面积约7.53mmX5.65mm=42.5平方毫米,如1亿象素,每平分毫米235.3万个象素,每1mm长度应排列√235.3=15.3万个象素,也就是说镜头分辩力(或解析力)应达到15.3万线/mm以上才能“喂饱”感应器!这可能吗?当下既无这种神仙传感器也无这种神眼镜头。

b、手机1亿象素的真相是什么?厂商并不敢说手机传感器有1亿像素物理分布点,而称手机“支持1亿像素照片”。小米手机厂商资料显示,号称6400万像素的红米Nore8Pro主摄像头64MP、暗光环境1600万象素,但照片显示只有1200万像素;号称1亿像素的小米10pro主摄1亿像素、(1600万象素4合1)。可见,这些超高像素都是多个1600万或1200万像素的叠合,并非真实的物理分布点数,其传感器的像素可能只有1600万或1200万,而且还是插值计算结果。

本人查看过红米K20Pro手机号称4800万像素的照片文件量19MB,但在手机上显示仅有1200万像素,文件量6.72MB。而号称1亿像素的小米10手机,显示照片1亿象素、文件量26MB。本人试过三台单反,半幅尼康D3000一千万像素约5MB,D3300二千四百万像素约15MB,全幅索尼a900二千四百万象素25MB。文件量与传感器面积、象素呈正相关,1亿象素小米机照片MB只与2400万像素全幅单反的MB相当,显然这手机“1亿象素照片“素质不会高于全幅单反2400万像素照片。

2、手机1亿像素照片实际显示效果与“期望颜值”很不相称,其照片质量不比2千多万像素普通单反相机照片好,更别说专业单反了。即使是1千万象素的半幅单反机照片,在4K大屏上的显示效果(均未局部放大)也比“1亿像素手机照片”耐看。

笔者作过简单实验,图像显示器为10英寸2560X1600(409万像素)平板电脑,分别对三款单反、三款手机的照片进行1/18局部裁剪后观察,按观感质量(清晣度、噪点等)优劣进行排序,结果如下:

第一名,索尼A900,全幅,2400万像素。

第二名,尼康D3300,半幅,2400万像素

小米10pro,1/1.33英寸, 1亿像素(1600万4合1)

第三名,尼康D3000, 半幅,1000万像素。

第四名,红米K20Pro,1/2英寸,4800万像素(照片显示1200万)

第五名,小米Note3,传感器尺寸不详,1600万像素

上数相机照片均无后期调整。手机照片己由手机自动优化,特点是原片景物锐度很高,局部放大后有明显的轮廓边缘加锐痕迹。1/18局部裁片在十英寸平板电脑屏上放大的观感:三部相机照片色彩过渡平滑,看不点噪点,尼康D3000的锐度降低,画面轻度模糊;三部手机原图景物锐度、色彩均很好,局部照片的细节、锐度以小米10pro最高,不低于索尼A900和尼康D3300,红米K20Pro次之,三部手机照片1/18局部片的景物色彩均较生硬、色彩过渡层次均不如相机,后两部手机的照片景物轮廓边缘有过度加锐的痕迹,噪点较多,画面较模糊。上述比较是个人目视感觉,并非严格科学测定,仅供参考。索尼A900 、尼康D3300局部片调整后质量可提升,好于小米10Pro照片。上述相机均使用中档光圈,手机是固定大光圈,手机照片能达到如此清晰度显示了手机技术创新进步快于照相机。

3、手机照片的超高像素并不能提高其在各类显示器上的观赏效果

手机摄影需多少像素可以充分满足看图需要?手机看图的主要显示设备是手机、电脑、电视机的高清晰显示屏,所以,在現有的各类显示屏上,手机照片达到1千万像素就足以显现得非常清楚了,超过8百万以上的像素在4K屏上是显示不出来的,即使未来用8K屏观图也仅需3200万像素。人眼视网膜在手机小屏上只能识别200万像素,超过这一数目的像素人眼不能看到。无论是2K还是4K大屏电视机,在合适的距离观看其显示的1千万像素影像都已十分清晰,所谓几千万、上亿像素影像的屏上观感并无区别,只是放大的倍数有不同。所以,综合考虑电子噪点因素,手机像素做到2000万以内为好,可以保证裁剪1/3画面在4K屏上也能显示优质图象。可见,所谓1亿超高象素并不能提高照片在各类高清显示屏上的观赏效果。

4、高像素手机照片不适合制作高精度巨幅图片

手机照片号称的像素再高,也只适合在1千万像素以内的显示屏上观赏,并不适合制作高精度巨幅照片。这是因为手机传感器面积太小,放大印制大照片会产生较明显噪点,色彩生硬,明暗过渡不自然,影响照片品质。红米Note8Pro广告宣称.6400像素可直出3.26米高印刷海报(照片),而至今仍未出示实物,手机厂商从不用自家1亿高像素手机拍摄巨幅广告照片,仍会使用几千万像素的专业单反拍摄,这正是手机无法取代专业相机一个实证。

(二)全画副、中画幅专业相机具有手机无法超越的优势

相机为何不会被手机取代,己有不少人作过详尽论述,大多数论述我都赞同,就不再重述了。这里仅强调几点:

1、专业相机传感器面积比手机大得多(20倍)。这是相机的巨大优势,手机决不可能超越。

2,专业相机具有人为可调节性。相机具备光圈、快门及丰富多彩、复杂多样的各种调节功能,能体现拍摄者的效果意图,能适应复杂的环境,可拍多样化的对象和题材,拍出风格特征鲜明、个性突出的作品。而手机光圈是固定的大光圈,快门、感光度均无法由拍摄者左右,无法拍出多样化、个性鲜明的作品。尽管不少手机号称可进行多级光圈调节,而实际只是”电子软件修饰的光圈效果”;一些手机称可以虚化背景,实际也是用软件处理背景;手机的光学变焦可以虚化一定背景,但由于前镜片很小,多倍变焦后光圈会很小,背景虚化作用有限。。

3,专业相机有丰富的镜头群和其他配件,可适应各种特殊题材的摄影,适应复杂多变的拍摄环境。手机摄影的主要功能是生活记录,手机是使用者被动接受手机电脑模式的工具,而专业相机的主要功能是工作记录加艺术创作,专业相机是贯彻使用人思想的艺术创作的工具,是获取高质量影像作品的工具,这是手机无法取代的。

4,相机不会被手机取代,主要是在技术层面和狭小的专业领域,并不意味相机市场的稳固和兴旺,也不意味相机产业相对于手机产业的狹小和颓势。有效需求决定产业的生存和发展,手机市场的有效需求庞大、增长迅速,决定了手机产业的规模扩张,同时也吞噬了相机传统市场。相反,相机的市场需求不足,市场较小,必然对产业扩张带来负面影响,面对相对于大众手机市场而日益狭小的专业摄影市场,相机的市场总规模会远不如手机市场,这就是严酷的现实!

综上,笔者管见,手机在大众日常摄影中会取代单反等相机,在专业职业摄影领域及发烧友中不会取代单反、无反等相机。手机摄影是大众的生活,相机摄影是行家的职业工作,生活与工作可以兼得,正因如此,本人希望手机摄影性能不断提升,以满足大众的新需求,同时也期待专业相机不断创新,满足严苛的专业职业摄影人和发烧友的新需求。专业单反价格高昂,市场销量、增率和用户都会下降是必然趋势,至于处在夹层的半幅相机(包括单反和无反相机),主要使用者是收入不高又想用相机追求乐趣的用户或真正懂行的玩家,这类消费级相机性价比很高,它们是最后的晚霞余光还是旭日朝晖,尚待时间证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超短   画幅   景深   大众   焦距   象素   光圈   小米   照相机   传感器   像素   镜头   清晰   相机   机会   照片   数码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