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CC厂商主动降价,提前缓冲芯片降温局面?

据台媒报道,美系外资法人在近日的报告指出,国巨将在9月1日起调降大中华区经销商芯片电阻价格,平均调降幅度约10%左右。同时推测国巨将在未来1至2个月内,可能调降大中华区经销商标准型积层陶瓷电容(MLCC)价格,下调幅度约10% 左右。


提前缓解芯片降温局面?

芯片荒带来的直观影响就是产业链多方开始涨价,并且这个趋势延续至今。但此次国巨却传出降价信号,有市场预测认为,国巨此次针对大中华区代理商调降价格,目的是为提升产能利用率及扩大在中国内地的市占率。不过也有业内预测,国巨的这番行为可能是为了提前缓冲因芯片库存提升,终端销售放慢的局面。尤其最近有不少研究机构人认为,随着部分芯片的价格下降,终端消费需求也放缓等信号,芯片荒的局面开始缓解,让不少厂商的的情绪较为焦虑。


如摩根士丹利近日发布报告,调降好几文件芯片股的投资评级,大摩分析师认为,PC库存正在增加,智慧手机市场也可能经历类似的市况转坏情况。彭博信息专栏作家金泰指出,新冠疫情爆发后,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激增导致芯片持续短缺,但近来的迹象显示芯片荒可能终于开始缓解。芯片厂商的库存也创下新高,全球九大芯片厂商6月底合计库存为647亿美元,部分厂商已发出警告,注意库存过剩风险。


国产替代拥有巨大空间

目前全球MLCC主要制造商集中在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美国和中国。其中第一梯队为日韩厂商,为日本村田、太阳诱电、TDK和三星等。第二梯队为中国台湾厂商,包括国巨和华新科等。第三梯队为内地厂商,包括风华高科、三环集团等。


虽然MLCC市场长期被日韩垄断,而国内自给率不足 20%,但目前存在海外市场生产能力下降、需求上升等情况,国内终端厂商已经开始将供应链向国内转移,一定程度上将推动国产MLCC等电子元件的发展。同时国内的厂商也在积极扩产,风华高科的产能规划是到2024年新增产能450亿只/月,5400亿只/年。三环集团的规划是实现年产3000亿只MLCC,宇阳规划了三座基地,一期全线量产后产能扩大三倍,微容扩产后产能增至550亿只/月,到2028年实现MLCC年产1.5万亿只的规模。


虽然国巨降价的消息会给市场带去波动,但在中国半导体自主化的背景下,国内厂商存在进口替代的动力。而过去几年随着日韩厂商向高端MLCC市场如汽车电子、智能手机等方向转移,也为通用型MLCC市场留下空间。据CECA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MLCC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1.1%至1017亿元,预计2021年将达到1148亿元,同比增长12.9%,到2025年将达到1490亿元,五年复合增长率为7.9%。等国内产能大规模释放后,发展利好的趋势会更加强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风华   芯片   局面   厂商   梯队   终端   产能   年产   中国   中国台湾   库存   信号   主动   国内   全球   市场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