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巢无钴电池实现“量产装车”,中国或成全球电池创新“高地”

中国企业正在占领全球动力电池技术“新高地”。

无钴电池作为全球动力电池技术演化的重要方向,也是现阶段主流车企和头部电池企业的发力重点,而从0到1的产业化突破,却率先被一家中国初创电池企业——蜂巢能源完成了。

8月29日,第二十四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在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开幕,而蜂巢能源则是唯一一家参展的电池企业。

据悉,蜂巢能源选择无钴电池作为其市场突破口,对无钴电池的基础材料、电芯工艺、装备制造、结构设计等各方面进行系统性创新,并以此快速在行业中建立了自己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蜂巢无钴电池实现“量产装车”,中国或成全球电池创新“高地”

蜂巢能源相关负责人向《中国经营报》记者介绍称:“历时数年,累计投入超过5亿元研发经费,1200余名研发人员,120名材料、电芯专家,终于攻克了行业难题,全面掌握了无钴核心科技。”

量产装车“落地”

在车展现场,搭载蜂巢能源无钴电池的首款车型——欧拉樱桃猫也公开亮相。

作为长城欧拉品牌旗下首款纯电SUV,樱桃猫车型最受关注的一大亮点,便是其首次搭载了蜂巢能源的无钴电池包系统,总电量82.5kWh,系统能源密度达170Wh/kg,支持工况续航里程超600公里。

相比同级别的高镍三元电池,蜂巢无钴电池成本更低,循环寿命可达3000次以上,已经通过150℃的热箱测试和140%SOC的过充测试,并拥有多项国际标准认证。

欧拉樱桃猫车型的公开亮相意味着蜂巢能源的无钴电池已经走向规模化量产装车,表明蜂巢能源已经先于特斯拉、松下、LG化学等国际企业,成为全球第一家真正实现无钴电池产业化的电池企业。

蜂巢无钴电池实现“量产装车”,中国或成全球电池创新“高地”

以配套樱桃猫为起点,蜂巢能源的无钴电池装车开始提速,目前,已经获得国内多个车企客户定点,同时国际一线车企的推进也在同步进行。

据介绍,在无钴电池的产品规划上,蜂巢能源计划推出H平台和E平台共4款产品, 将覆盖从A00级别到B+级别的所有车型上,并将支持从400+到800+公里的续航里程。

此外,H平台将涵盖115Ah和155Ah两个规格,采用单晶4.3V正极,单体能量密度达240Wh/kg,成本较811低10%,安全性能则较811提升,目前115Ah产品已经量产装车。

并且,在H平台的基础上,蜂巢还计划推出H Plus产品。该产品的规格为157Ah,采用单晶4.35V正极,单体能量密度达250Wh/kg,成本较811低15%,提升快充倍率至1.6C,预计将在2023实现量化。

对于E平台,记者了解到,该平台的产品规格为115 Ah,采用低镍无钴正极材料,成本和安全性都与LFP接近,而其能量密度220Wh/kg则比LFP更具优势,将于2023实现量化。

而在产能规划上,蜂巢能源方则表示,无钴电池将首先在其马鞍山基地进行量产,未来总产能规划将超过10GWh。

“蜂巢”速度

蜂巢能源率先实现无钴电池量产,与其背后的战略定位和企业基因密不可分。

脱胎于车企蜂巢能源,自2018年成立起,便明确将无钴电池作为其核心产品战略,希望能够解决车企动力电池成本、安全、续航等现实痛点。

而从投入研发到实现量产,蜂巢能源仅用了3年左右。蜂巢能源相关负责人向记者梳理了首款产品的研发历程:“2018年,公司开始投入研发无钴电池;2019年7月,发布无钴材料;2020年9月,在北京车展发布无钴电池两大产品平台;2020年12月,公司宣布无钴电池正式接受全球预订;2021年4月,在常州工厂,无钴正极材料量产下线;2021年7月,无钴电池首款产品正式量产下线。”

蜂巢能源相关负责人将此称之为“蜂巢”速度。并且,也正是由于从最初,蜂巢能源便规划了全链条的颠覆式创新和研发投入,才使其无钴电池率先在行业内实现从0到1的产业化落地。

记者了解到,从最为基础的材料环节出发,蜂巢能源通过阳离子掺杂技术、单晶技术和纳米网络化包覆,改善了无钴层状材料的镍锂离子混排问题,以及循环寿命的问题。这使无钴材料跨过关键障碍,走向规模化应用的阶段。

基于此,蜂巢能源开始探索无钴材料的生产。投资了16.3亿元建立年产量2万吨的无钴电池材料工厂,2021年4月,蜂巢能源常州工厂无钴正极材料量产下线。

在电芯工艺环节,蜂巢能源则选择了方形叠片工艺。该公司解释道考虑到在车规级动力电池对于标准化、大容量和大尺寸的需求趋势,方形叠片工艺具备内阻低、能量密度高、高倍率放电容量较高、不容易变形等综合优势。

与此同时,为了提升叠片工艺的效率,蜂巢能源与国内外设备企业共同开发了效率更高的叠片设备,其3.0叠片技术能够将速度提升至0.125秒/片,与卷绕生产工艺速度相当。

在电池产品规格选型上,蜂巢能源也进行了差异化的设计和创新,其电芯涵盖了基于590模组的电芯设计和基于矩阵式PACK设计的L3薄片长电芯,满足不同车企的差异化需求。

最后,在产品验证上,从2020年开始,无钴电池包便开始搭载欧拉样车进行路测。蜂巢能源方称:“通过涉水实验、强化路试、整车充放 电性能、急加速、减速电池性能、全车电池包绝缘检查等多项整车性能测试,累积测试里程80万公里,测试数据表现优异。”

与此同时,蜂巢能源在产能部署、客户拓展、融资进程等各个方面,也都展现出了“蜂巢”速度。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使得其已经在国内站稳TOP10阵营,并开始大踏步向国际一线梯队挺进。”

中国或成电池创新“高地”

蜂巢能源相关负责人指出,无钴电池的量产,将帮助全球动力电池行业,尤其是中国动力电池行业,摆脱对钴资源的长期依赖,避免其掣肘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发展,同时,通过“去钴”,还将助力动力电池大幅降本。

当前动力电池迈入新的产业周期。大规模的产能释放,核心资源供给紧缺的局面正在变得越来越紧迫,而钴资源便是核心资源之一。

据悉,全球钴资源储量目前仅为710万吨,而中国钴储量约为8万吨,仅占全球储量的1%左右。全球电动化的大潮下,钴资源的稀缺将严重威胁电动汽车的供应链安全。

实际上,无论是蜂巢能源布局的无钴电池,还是宁德时代推出的钠离子电池,其目的都是为了摆脱核心资源的供给短缺。可预见的是,在蜂巢能源的无钴电池量产之后,还将有更多的企业加入无钴电池阵营,未来几年,无钴电池的全球装机量将有望明显提升。

与此同时,蜂巢能源无钴电池的量产,还标志着全球动力电池技术演化正在告别“日-韩-中”的转移路径,中国正在成为全球电池创新的“新高地”。

长期以来,电池材料的基础创新和核心专利掌握在日韩和欧美国家,中国锂电产业尽管在规模体量上领跑全球,但在基础材料创新上一直“步人后尘”。

而过去两年,LFP电池、CTP电池等这些在中国市场得到验证的技术已经成为国际车企的选择,并正在更大范围的向全球市场渗透。

蜂巢能源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了无钴电池的量产,并且,该款无钴电池产品获得了69项中国专利、46项国际专利,这使得中国锂电企业在材料基础研发方面率先取得了创新突破。

有分析指出,未来几年,依托头部企业的创新与突破,中国将在电池底层专利具备与国际对手正面交锋的实力和底气。

而在新一轮产业周期中,以宁德时代、蜂巢能源等为代表的中国队,正在成为全球电池技术创新的最大阵地。而这既体现在基础材料的研发与创新上,也体现在产业化过程中的工艺、制造等的迭代与提升上。与此同时,这种创新,也将进一步反哺全球,为全球交通电动化和能源体系变革提供技术赋能。

(编辑:石英婧 校对:翟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蜂巢   量产   中国   电池   正极   高地   密度   核心   能源   材料   数码   全球   国际   动力电池   产品   技术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