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也有吃瘪时,八国联军侵华,南方官员不听她的命令更不来救驾

1900年大清国南方各省的督抚和英美签署《东南互保协议》,当时呢如果说是农民起义也好,造反也好,山东和直隶爆发了义和团运动,作为统治者大清国它对于义和团的态度大不一样,它是想利用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去打击洋人的势力。这里面很关键的因素就是慈禧认为洋人们是支持光绪的,让自己放弃垂帘。所以最后不惜与十一个国家宣战,然后就是八国联军侵华了,这段历史让我们看了不忍卒读。

慈禧也有吃瘪时,八国联军侵华,南方官员不听她的命令更不来救驾

(图上为当时的义和团)

但当时发生了一个非常意外和耐人寻味的事情是啥呢,是清廷政府要求南方各省督抚也要支持义和团,而这些南方大员们公然抗旨搞了一个《东南互保》,抗旨不尊的包括这个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还有闽浙总督,四川总督,福州将军,大理寺卿盛宣怀,浙江巡抚刘树棠,安徽的巡抚王之春,当时两广总督是李鸿章,他因为奉旨北上议和,所以当时不在南方,但是他是最先倡导东南互保的。

慈禧也有吃瘪时,八国联军侵华,南方官员不听她的命令更不来救驾

当时的大背景是:1900年的时候长江两岸是英国商人所谓的市场。当时义和团运动对于英国等其他国家来说都是不小的压力,如果义和团运动发展迅速扩展到南方,那肯定会损害到英国等其他国家在中国南方的商业利益。所以当时英国政府打算向长江派遣军舰,当时在大清国宣战的前四天,英国代表去见张之洞就说:如果长江流域发生义和团动乱的话,英国政府可以提供切实的军事援助。而张之洞听到这个话之后就非常警觉就说:如果需要援助,我找你们啊,但这里不会发生什么事的。就是表示自己有能力防着义和团。

慈禧也有吃瘪时,八国联军侵华,南方官员不听她的命令更不来救驾

随后他就给两江总督发电报双方达成一致,联名致信大清国驻英国的大使,让他转告英国政府:中国政府有足够的力量维护长江流域安全,那你英国一旦派军舰到长江那会引起百姓生事。所以需要找一个双方都能觉得安全的办法。那么张之洞先前给英国领事的电报里就提出来有一个互保的概念,后来就演变成东南互保章程了。所谓互保,简单说就是:我们中国的南方官员,我们不支持义和团,不承认中央政府对各国宣战的诏书。而且我们采取措施保护洋人在华的利益。你们洋人一方不得在中国南方采取包括军事攻击等手段,意思就是你们洋人在北方怎么打都行,就是不准在南方动武。你得遵守大清国的礼仪,用和平的手段和大清国进行贸易经商。

慈禧也有吃瘪时,八国联军侵华,南方官员不听她的命令更不来救驾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大理寺卿盛宣怀他又是电报局的督办,他是因为职位的关系他最先看到朝廷发给南方各省要召集义和团拳民的电报,他呢没发出去先扣下来了,他连忙给李鸿章发电报报告此事,李鸿章又通知了其他南方各省的大员,这些大员一看就觉得:这大事不好啊,大清国与十一国宣战肯定会完蛋啊!怎么办呢?最后他们商量一下就说:朝廷肯定被义和团暴民胁迫了,朝廷里可能出了拳党。那这个决定是不对的啊,这不是皇帝的本意啊。而且张之洞提醒说:千钧一发啊!你保住外国在华使馆才能挽回局势啊,而当时北京已经开始围困洋人使馆了。

慈禧也有吃瘪时,八国联军侵华,南方官员不听她的命令更不来救驾

这时候中央政府要求南方各省北上勤王了,所以南方地方大员这时候就是进退两难了。让你勤王你就得来人,否则这就是抗旨不尊,这可是谋反的大罪。没想到李鸿章当时就给朝廷发了一份电报内容就是:此乱命也,粤不奉昭!就是我广东不听啊,不是我抗旨,因为你这是假圣旨。

慈禧也有吃瘪时,八国联军侵华,南方官员不听她的命令更不来救驾

慈禧当时真的是昏了头向十一国宣战,最后八国联军侵华,她真的是为了保卫祖宗留下的基业么?没有啊,她扭头带着皇帝就跑了逃离北京城,最后整个中国损失惨重。她就是怀疑洋人支持光绪帝,就轻易宣战,这种以私心来决定国运之战,可见她的昏庸无能。当时如果有不同意开战的官员,她就一个字:杀!谁拦着就杀谁。

慈禧也有吃瘪时,八国联军侵华,南方官员不听她的命令更不来救驾

逃出北京城第五天慈禧就开始推卸责任,因为战争结束要和谈,人家洋人还要追求责任呢,慈禧就把当初支持义和团,支持开战的大臣,杀!又杀一批。反而南方那些提出东南互保的大员们没罪,反而有功,说他们做得好,做得对。为什么这样呢?

慈禧也有吃瘪时,八国联军侵华,南方官员不听她的命令更不来救驾

(八国联军在屠杀义和团)

这里面有几个因素,一个关键的地方就是那些坚持东南互保的地方大员,更多的是汉人,汉族的,慈禧和光绪帝说好听点是代表中央和朝廷,其实中央集权已经衰弱,面对这些自行其是的大员也是鞭长莫及,惹不起管不了。

慈禧也有吃瘪时,八国联军侵华,南方官员不听她的命令更不来救驾

再就是客观上讲,因为东南互保至少一半中国没有和洋人闹翻,经济上也没有全盘皆输没有太大的损失。

慈禧也有吃瘪时,八国联军侵华,南方官员不听她的命令更不来救驾

这个事情我们也可以看到清代的洋务派,他们在和西方学习接触中,确实也学习了西方制度博弈经验,所以反过来就把这些东西用在地方和中央的博弈之中,那这个格局和以前比真的是不一样。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因为东南互保,南方各省不听从中央,不能一致对外,只知道保护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导致洋人没有后顾之忧,没有参与更大面积的战争,可以集中优势兵力打一场实力不对等的侵略战争,八国联军嫣有不胜的道理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大理寺   义和团运动   联军   义和团   长江流域   英国政府   北京城   光绪   慈禧   大员   英国   总督   洋人   朝廷   东南   官员   命令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