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杰伦之后再无杰伦”?是我们老了,还是歌手断档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是华语歌坛最为群星闪耀的年代,前有四大天王、小虎队,后有以周杰伦、蔡依林、林俊杰、陈奕迅为代表的新世纪歌手,中间又有任贤齐、阿杜等著名歌星,以及90年代中期大陆乐坛的大爆发。可以说,这是一个从不缺新歌的黄金年代。

为什么“杰伦之后再无杰伦”?是我们老了,还是歌手断档了?

香港歌星“四大天王”

可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在周杰伦逐渐淡出歌坛之后,似乎国内歌坛陷入到了一段很长的空档期,鲜有能被全国人民家喻户晓的歌手出现。即便有,在影响力和影响时间上也远赶不上之前的歌星。

若是说人才断档,这些年有大量的选秀节目,每个选秀节目都会推出大量颇具实力的选手;可若说人才没有断档,这些年能家喻户晓的歌手,可谓是屈指可数。那么这就自然而然地引起了一个疑问:为什么“杰伦之后再无杰伦”了呢?

为什么“杰伦之后再无杰伦”?是我们老了,还是歌手断档了?

当年的周杰伦一曲《青花瓷》可谓是红遍了大江南北

我们老了?

有人第一反应,可能就是因为“你们不知道是因为你们老了”,真是如此吗?

造成我们对当下流行的歌星缺乏了解,确实可以归结为这个原因,但却难以解释为何为何这个现象只出现在近十年。“老人年年有,最近特别多?”

这句话似乎从人口结构上来说讲得通。一个顶级歌手的流行,首先要有足够的基本盘作为保障。而大家公认的是,年轻人往往愿意追逐歌星和新歌,换算成年龄的话,就是在15~25岁左右。你想想,自己听歌追星最用心最疯狂的,是否就在中学和大学时代?

而我们印象中的歌手黄金年代,主要是从90年代初期到2010年左右,这可以部分解释为何这段时间会产生大量的顶级歌手,因为这段时间正处于“适龄音乐发烧友”最多的年龄(如下图所示)。

为什么“杰伦之后再无杰伦”?是我们老了,还是歌手断档了?

中国人口结构(2017)

在第一个追星高峰,刚好碰上了邓丽君、小虎队和“四大天王”的走红;而第二个追星高峰则遇到了周杰伦。而到了2017年后,随着“适龄追星族“数量的大为减少,一个歌星所能影响的潜在基本盘,在总人口当中的比例大大减少,从而使得歌手的影响力很难达到前人的高度,这可以算是“人口结构惹的祸”。

不过,这虽然算得上是个理由,但似乎不能完全说明问题,毕竟所谓的“适龄追星族“活跃的年代,与顶级歌手的流行年代并不能完全对得上。特别是在周杰伦逐渐淡出歌坛到“适龄追星族”数量大幅下降的2017年间,尚有6~7年左右的时间,完全也可以捧红一个顶级歌手,然而这段时间却并没有诞生一个顶级流量歌手。

大众媒体的衰落

有人指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大众媒体的衰落。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日渐式微,取而代之的则是自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地兴起,不信你可以扪心自问一下,有多久没看过电视台的节目了?而传统的大众媒体往往会输出统一的流行趋势,通过电视走红的歌手更容易获得全国性的影响力。

而到了网络时代,由于信息茧房效应的影响,人们更愿意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而对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会视而不见。缺乏了统一流量来源,媒体的“中央集权”变成了“百家争鸣”,而这也自然地分走了不少流量(就好比战国七雄每个国家的实力,肯定远远比不上统一后的秦国一样)。

为什么“杰伦之后再无杰伦”?是我们老了,还是歌手断档了?

之所以前些年有国民级歌手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歌手参加了春节联欢晚会,靠着这个全国性的平台,而广为天下人所知。但近十年来随着大众媒体的不断衰落,能被全民认可的方式在迅速减少,春节晚会的收视率尽管仍处于稳定,但能创造的现象级话题显然在迅速减少。这也确是事实(比如说十几二十几年前,春晚的流行小品,还会有些经典台词在随后的一年中广为流行,但现在的小品嘛……)。

为什么“杰伦之后再无杰伦”?是我们老了,还是歌手断档了?

当年春晚小品里的梗,可以火上一整年

不过一个足够优秀的歌手,即便缺乏大众媒体的宣传,一样可以广为传唱,比如说在改革开放初期因被成为“靡靡之音”而遭到主流媒体封禁的邓丽君,在当前的中年人当中就有很大的影响力。所以说这个理由虽然很重要,但也并非是唯一。

缺乏原创能力

这也是很多人指责当代歌手的理由。很多选秀节目中,也确实能诞生出不少嗓音条件好,演唱情感充沛的歌手;互联网中也有一些歌手靠着一两首歌曲迅速走红,甚至这些歌曲也成为了年度金曲,但这些歌星往往很快也就消失在了大众的视野中。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我也就不再详述了。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对这种“原创能力”应该如何定义呢?就像本世纪初红透华语歌坛的周杰伦,其几首最为脍炙人口的“中国风”歌曲,其作词均为方文山,这样的情形,是否算原创呢?如果算的话,为什么这些歌手不会找些优秀的词曲作者,来为自己“续命”呢?

为什么“杰伦之后再无杰伦”?是我们老了,还是歌手断档了?

周杰伦与方文山

歌手的实力下降

这个观点较为敏感,因为每个歌星都有自己的基本盘,就是铁杆粉丝。估计没有一个歌手的粉丝愿意承认自己喜爱的明星实力不济的,而且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评判顶级歌手之间的相互实力,确实也是一件非常主观的事情。本文也无意引战,所以这个问题按下不表。

为什么“杰伦之后再无杰伦”?是我们老了,还是歌手断档了?

火爆的海选现场

不过,与竞技体育实力相似的是,一个国家乐坛歌手的实力,其最顶级歌手的成就大小可能受其天赋影响较大;而一个国家乐坛的整体实力,则与从事该行业,乃至业余爱好者的基数也有很大关系。毕竟不同等级的人才组成相当于一座金字塔,诞生一个顶尖高手,需要下面很多一般高手和更多普通从业者的支撑。

经济文化论

既然分析了这么多,我再顺便简要说一下为何前几十年港台歌手那么火,而最近火起来的却都是大陆歌手。显然,这背后有着不可忽视的经济因素在。前几十年,由于大陆经济与港台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使得港台文化在大陆非常流行;而随着两岸三地经济差距的迅速缩小,港台对大陆文化的单向输出正在被迅速改变,甚至大陆已经开始进行文化的反向输出了。

总结

行文最后,我想声明的一点是,关于当红歌手的流行度,是一个非常主观的问题。我也不能保证文中的观点是完全客观的,而只能尽量保持客观。如果与读者大大的感觉有偏差,也是完全正常的现象,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友善发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小虎队   歌手   追星族   周杰伦   大众   歌星   歌坛   乐坛   影响力   实力   现象   年代   节目   时间   媒体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