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花十二客

宋代张敏叔以十二花为十二客,各赋诗一首。从此以后,十二客即成为画家画题。特别是中国南宗的国画家常以此题作画。

牡丹──贵客、赏客 , 梅花──清客 ,菊花──寿客 ,瑞香──佳客 ,丁香──素客 ,兰花──幽客 ,莲花──静客 ,荼靡──雅客 ,桂花──仙客 ,蔷薇──野客 ,茉莉──远客 ,芍药──近客。

牡丹──贵客、赏客

牡丹在我国被誉为“国花”、“国色天香”、和“花中之王”,在世界上也负有盛名。牡丹花,娇艳多姿 ,雍容大方,富丽堂皇。自古以来引起许多骚人墨客的讴歌、赞美,是很自然的。据初步收集,历代文人专写牡丹的诗词就有四百余首。其中,以唐、宋两朝为最多,共一百三十多人,二百七十余首。包括象王维、李白、李贺、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温庭筠、李商隐、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陆游、辛弃疾等一些很著名的诗人在内。仅苏轼一人,就有三十多首。金元明三代,六十余人,九十多首。清代,三十多人,五十余首。近代和当代文人,也写了不少咏牡丹的诗。

名花十二客

梅花──清客

梅花是中华民族与中国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梅花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勇开拓,创造了优秀的生活与文明。有人认为,梅花的品格与气节几乎写意了中国人“龙的传人”的精神面貌。全国上至显达,下至布衣,几千年来对梅花深爱有加。“文学艺术史上,梅诗、梅画数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种花卉都望尘莫及。”国人赏花,不仅欣赏花的外表,更欣赏花中蕴含的人格寓意和精神力量。

名花十二客


菊花──寿客

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第三,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产量居首。因菊花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才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中国人有重阳节赏菊和饮菊花酒的习俗。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在古神话传说中菊花还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

名花十二客


瑞香──佳客

瑞香是中国传统名花,古代诗词中颇多赞咏之词,宋代诗人王十朋有《瑞香花》诗曰:"真是花中瑞,本朝名始闻"。

宋《清异录》载:“庐山瑞香花,始缘一比丘,昼寝磐石上,梦中闻花香酷烈,及觉求得之,因名睡香。四方奇之,谓为花中祥瑞,遂名瑞香。”

原产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后传入日本。有药用价值。 金边瑞香是瑞香的变种,以“色、香、姿、韵”四绝蜚声世界,是世界园艺三宝之一。

名花十二客


丁香──素客

古代诗人多以丁香写愁。因为丁香花多成簇开放,好似结。称之为“丁结,百结花”。李商隐的《代赠》里有“芭蕉不展丁香结”一句。 丁香在文学作品中多象征着高洁、美丽、哀婉的事物。

杜甫晚年在四川成都城西的烷花溪畔筑草堂而居,过着较安逸的生活,期间作《丁香花》,诗云:“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赞叹了丁香花的美丽、高雅和柔嫩。以十分细腻的笔法描绘了丁香的动人姿态,连细嫩的丁香叶上,覆盖着柔软的浮毛,也作了细腻的描写。稀疏洁白的丁香花,更显高洁的神韵。

在西方,象征着“年轻人纯真无邪,初恋和谦逊”。在法国,“丁香开的时候”意指气候最好的时候。

丁香花的花语是:青春时期的回忆、惹人怜爱、轻愁

名花十二客


兰花──幽客

中国人历来把兰花看做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通常以"兰章"喻诗文之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真。也有借兰来表达纯洁的爱情,"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寻得幽兰报知己,一枝聊赠梦潇湘"。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爱兰、养兰、咏兰、画兰,古人曾有“观叶胜观花”的赞叹。人们更欣赏兰花以草木为伍,不与群芳争艳,不畏霜雪欺凌,坚忍不拔的刚毅气质,“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

名花十二客


莲花──静客

在古希腊、古罗马,睡莲与中国的荷花一样,被视为圣洁、美丽的化身,常被作供奉女神的祭品。在新约圣经中,也有"圣洁之物,出淤泥而不染"之说。

睡莲是每年8月5日诞生花,花语:洁净、纯真、妖艳。德国人心目中的睡莲,花语是妖艳。凡是受到这种花祝福而生的人,天生具有一股异性难以抗拒的魅力,可是却难以和同性朋友和平相处。

在古埃及神话里,太阳是由荷花绽放诞生的,睡莲因此被奉为"神圣之花",成为遍布古埃及寺庙廊柱的图腾,象征着"只有开始,不会幻灭"的祈福。

名花十二客


荼靡──雅客

传说,蜀公范镇居住在许下,屋前有可以容纳几十个人坐于其下围案欢聚的庞大的荼蘼花架;每年春天,花季繁盛时,于花架下广宴宾客。他们约定了一个世界上最独特的酒令——落花掉在谁的酒杯里,谁就把杯中酒喝干;微风吹拂,片片落瓣像雪一样洒满杯中、案上、座中人的衣襟……“飞英会”的主人范镇是司马光的知己好友,围绕着变法与否而个个大义凛然的政治风云中的主角们,在政治之外,却是这般清雅到极点的风流。这个小故事是不是可以说明,养花不在于它的美好寓意,古代人那么讲究,也不会在乎荼蘼是伤感的花。


名花十二客


王菲的一首《开到荼蘼》让荼蘼这种洁白柔软又略显神秘花朵乍现在人们的视线之中。荼蘼花总是在开在春天那些花都已经凋零的时候,所以等到荼蘼开尽了,整个花季也即将过去了。在苏轼的诗中“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王琪则赋诗“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开到荼縻花事了,丝丝天荆出莓墙。”诗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末日之美的最好诠释。

桂花──仙客

桂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的观赏与实用兼备的优良园林树种,桂花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堪称一绝。尤其是仲秋时节,丛桂怒放,夜静轮圆之际,把酒赏桂,陈香扑鼻,令人神清气爽。

在中国古代的咏花诗词中,咏桂之作的数量也颇为可观。自古就深受中国人的喜爱,被视为传统名花。

名花十二客


桂花有很多别称:因为叶子像圭而称“桂”;纹理如犀,又叫木犀;其清雅高洁,香飘四溢,被称为“仙友”;桂花又被称为“仙树”、“花中月老”。桂花通常生长在岩岭上,也叫“岩桂”;桂花开花时浓香致远,其香气具有清浓两兼的特点,清可荡涤,浓可致远,因此有“九里香”的美称;黄花细如粟,故又有“金粟”之名;桂花为“仙客”;花开于秋,旧说秋之神主西方,所以也称“西香”或“秋香”;桂花树是崇高、贞洁、荣誉、友好和吉祥的象征,凡仕途得志,飞黄腾达者谓之“折桂”

蔷薇──野客

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节,写有《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曰:"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是写邻人黄四娘家里的花,其实在自己的寒舍,杜甫也种了大量的花木,而且心下总期待着有客人前来共赏。其《客至》一诗中就殷切写到:"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于此单说平常小花蔷薇,杜甫家里的那道篱笆或许就是由此花结成,盖因此花是最佳的结篱缀屏之物。蔷者,从墙,薇者,细小的草木。如此释义即可见蔷薇习性,其柔弱的枝条需依仗坚墙或竹篱的扶持才能够葳蕤。只要下得功夫,那蔷薇花织出的篱笆墙是能够对得起主人的耳目心神的。

名花十二客

明代顾磷曾歌咏曰:"百丈蔷薇枝,缭绕成洞房。蜜叶翠帷重,浓花红锦张。张著玉局棋,遣此朱夏长。香云落衣袂,一月留余香。"

茉莉──远客

茉莉花素洁、浓郁、清芬、久远,它的花语表示爱情和友谊。许多国家将其作为爱情之花,青年男女之间,互送茉莉花以表达坚贞爱情。它也作为友谊之花,在人们中间传递。把茉莉花环套在客人颈上使之垂到胸前,表示尊敬与友好,成为一种热情好客的礼节。

茉莉花还有一种别样的含义,在离别之时赠送茉莉,意思是,送君茉莉,请君莫离。


名花十二客


宋·姚述尧。《行香子·茉莉花》:"天赋仙姿,玉骨冰肌。向炎威,独逞芳菲。轻盈雅淡,初出香闺。是水宫仙,月宫子,汉宫妃。清夸苫卜,韵胜酴糜。笑江梅,雪里开迟。香风轻度,翠叶柔枝。与王郎摘,美人戴,总相宜。"

宋·杨巽斋。《茉莉》:"麝脑龙涎韵不作,熏风移种自南州。谁家浴罢临妆女,爱把闲花插满头。

明。徐石麒。《茉莉》 佳人自南国,绝世号倾城。色入三江重,香含百越清。凌炎繁雪乱,傲午数星横。珍重笼予发,殷勤感汝情。

芍药──近客

芍药被人们誉为“花仙”和“花相”,且被列为“十大名花”之一,又被称为“五月花神”,因自古就作为爱情之花,现已被尊为七夕节的代表花卉。

在中国的艺术绘画史中,芍药的艺术精品丰富多彩。光绪皇帝曾御笔《芍药图》。中国著名油画大师张秋海为芍药作《张秋海芍药图》。


名花十二客

传说中牡丹芍药都不是凡花种,是某年人间瘟疫,玉女或者花神为救世人盗了王母仙丹撒下人间。结果一些变成木本的牡丹,另一些变成草本的芍药,至今芍药还带着个“药”字。牡丹、芍药的花叶根茎确实可以入药,牡丹的丹皮是顶有名的,白芍更是滋阴补血的上品。

古代西方也有类似的传说,说古希腊名医阿斯克列皮耶有个聪明的学生佩翁青出于蓝,甚至治好了冥神海提斯的伤。阿斯克列皮耶嫉妒之下就杀了佩小弟。好在冥王顾念恩情,把佩小弟变成了一种能治病的花,即芍药。西方人也一直认为芍药具有某种魔力,凡有芍药生长的地方,恶魔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甚至可以对抗至毒之花——曼陀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名花   瑞香   芍药   睡莲   杜甫   茉莉花   丁香花   茉莉   中国   蔷薇   丁香   梅花   牡丹   菊花   象征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