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2.0完成最后的拼图,华为实现软硬核心双定制的苹果式生态

芯片危机的阴霾并没有散去。华为的鸿蒙操作系统 2.0 开始适配用户群最为庞大的消费电子产品:手机端。

2019年逆全球化趋势开始蔓延,谷歌成为科技压制的先锋,禁止华为使用其目前世界移动市场占有率最高的移动服务 - 谷歌GMS的时候,操作系统作为国产生态短板,被揭示的淋漓尽致,换来的清醒认知就是:我们不能没有自主可控的国产操作系统,不能没有我们的以操作系统和芯片SOC技术为基础的数字软硬件生态!

鸿蒙2.0完成最后的拼图,华为实现软硬核心双定制的苹果式生态

苹果生态产品


鸿蒙2.0完成最后的拼图,华为实现软硬核心双定制的苹果式生态

华为生态产品

当今世界的移动消费级市场,只有两个主要参与者,即谷歌的Android和苹果的iOS。iOS仅用于Apple产品,而Android已被更多的智能手机OEM商使用,受谷歌的生态规则制约。

而在PC市场,除了象征开源的标志linux 操作系统,基本也被windows + x86架构把持。但随着苹果的M1自研CPU的发布,苹果首次拥有了操作系统和CPU芯片的双定制能力,被强化的苹果生态继续领跑全球科技界

鸿蒙2.0完成最后的拼图,华为实现软硬核心双定制的苹果式生态

革命性的苹果M1

而作为大陆科技领头羊的华为,早几年,已经陆续推出自主研发的麒麟、鲲鹏,这是世界级的CPU产品,也推出华为自己的移动服务HMS。前几天,华为HarmonyOS2.0手机开发者Beta版发布,这标志着华为数字生态的拼图接近完成,这也是国产生态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亦如苹果,华为也是拥有操作系统和SOC芯片的双定制能力唯二科技公司,虽然用户粘性和群范围比起苹果,差距较大,但在某些技术细节,比如5G通讯、AI上,华为已经开始获得相比苹果和谷歌的优势。

作者本人认为:华为是最接近苹果,或者说是最具相似性的生态存在。

什么是数字生态

苹果目前的生态链内的产品和服务,已经很好的诠释了什么叫数字生态,并且苹果的不断践行、科技创新,也一直在持续升级生态的概念定义

鸿蒙2.0完成最后的拼图,华为实现软硬核心双定制的苹果式生态

苹果商业模式

回顾苹果20年的神奇发展:

20年前,苹果100%的收入都来自Mac(包含配件);

15年前,苹果收入50%来自Mac,50%来自iPod;

10年前,苹果收入43%来自iPhone,23%来自Mac,7%来自iPod;

5年前,苹果收入63%来自iPhone,13%来自Mac,8%来自iPad,10%来自苹果服务,5%的"其他"(包括iPod,穿戴产品,配件等)

2020财年第一季,苹果收入61%来自iPhone,10.8%来自穿戴设备,13.8%来自苹果服务,7%来自Mac,6%来自iPad。

鸿蒙2.0完成最后的拼图,华为实现软硬核心双定制的苹果式生态

苹果生态产品

一度,我们甚至觉得苹果创新性已不再如原来,但2020年,随着苹果发布M1,以替代合作多年的Intel ,其终极目的就是为了强化生态,这源自操作系统和SOC带来的双向定制的控制能力

数字时代的生态是什么?硬件、软件、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客户粘度沉淀。尽管苹果某些单品与竞品相比,体验优势不明显,技术甚至可能落后,价格高昂,但依托强大的生态,苹果产品依然拥有广大的受众。

数字生态的基础是操作系统和Soc 主芯片的定制能力,延伸到消费类的众多产品和服务,及其它先进电子设备,其核心是技术驱动加科技创新

这里插入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小米生态是数字生态吗?

鸿蒙2.0完成最后的拼图,华为实现软硬核心双定制的苹果式生态

小米OEM体系

小米更像以手机产品为敲门砖,其最终目的是赢得小米品牌的提升,服务于小米品牌体系下的众多OEM产品,推动市值发展,其核心是营销策略,这种产业生态,与苹果和华为以软硬件结合为基础、不断地巨量研发投入、以消费类电子为主的生态体系,性质是非常不同的。

从这个角度讲,小米手机硬件利润率不到5%的策略,更像是把手机作为一个利润牺牲品,小米手机的终极使命,就是为了提高品牌知名度,最大化市场影响。

为什么说最接近苹果生态的是华为?

鸿蒙2.0完成最后的拼图,华为实现软硬核心双定制的苹果式生态

华为苹果生态对标图

CPU芯片是伟大生态的基石,这也是苹果抛弃沿用了15年Intel的重要原因,只有自主和可控,才能更好自定义和推动生态发展。

在苹果官方正式报道里,很少谈及ARM,而称之为Apple Silicon。这不光是为了突出差异。

鸿蒙2.0完成最后的拼图,华为实现软硬核心双定制的苹果式生态

华为麒麟


鸿蒙2.0完成最后的拼图,华为实现软硬核心双定制的苹果式生态

Apple Silicon

ARM只是提供了CPU的内核IP,最大的意义在于提供了可标准化技术底层的操作。而Apple Silicon、华为麒麟和鲲鹏最有价值的改造,是实现SOC,集成那些应用和体验直接关联的功能,其中包括:高效音频处理,低功耗视频播放,高级电源管理,高性能存储控制器,机器学习加速器,Secure Enclave,性能控制器,高品质摄像头处理器,加密加速,神经引擎,GPU和统一的内存架构。

这些微软和谷歌是做不到的,甚至X86 体系下的英特尔和AMD也难以全面做到,因为他们不是应用与体验最后的输出者,高通三星可以做到,但是因为操作系统和应用层的设计缺失,使得体验与硬件之间的隔阂无法弥补的尽善尽美。

所以,就有最近谷歌和高通的合作,通过芯片级的配合也就是Project Treble计划,来解决安卓因为碎片化带来的安卓升级复杂化、周期长的众多恶劣体验的问题。这个作者会另外行文讲述。

所以,鸿蒙2.0开始进入手机端,使得华为也具备了苹果模式的生态雏形。尽管由于先发因素、资源配给优势、地缘因素影响,苹果无疑在生态对标中,占据较为全面的上风。

当然数字生态的范围仍然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被华为和苹果以科技创新形式在无限的延伸。比如下一个重要的生态节点将极可能,在汽车电子和自动驾驶领域展开,凭借与生俱来的通讯领域内的深耕细作,华为生态会不会展示出另类生机呢?

相比苹果,华为也有自己的生态优势点

毫无疑问,我们必须利用全球第一的消费电子市场,来推动国产数字生态的发展。这是华为生态最大的优势!

鸿蒙2.0完成最后的拼图,华为实现软硬核心双定制的苹果式生态

iphone12


鸿蒙2.0完成最后的拼图,华为实现软硬核心双定制的苹果式生态

mate 40

通讯领域内会让华为生态保持5G时代的稳定优势。iPhone 12 将会是2020-2021年度唯一的外挂基带的手机旗舰产品,而且已经显现出滞后状态的高通x55芯片,反而是苹果手机最贵的部件(90美金),高于三星LED面板和A14处理器。

苹果正在加速芯片独立的步伐,自主研发基带芯片,消灭短板。但是在2019年7月就收购了英特尔手机基带芯片业务的苹果,能快速实现先进5G的Soc吗?

正在涅槃的鸿蒙是华为的另一个优势,感到惊异吧?

鸿蒙2.0完成最后的拼图,华为实现软硬核心双定制的苹果式生态

goodbye android

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王成录表示:“划时代的HarmonyOS重构了人、设备、场景的关系。未来不再是产品限制用户的使用场景,而是用户所处的场景定义设备的形态。HarmonyOS不但将为用户带来更多获得应用服务的设备入口,也将带来全新的超级服务、超级应用,为我们的生活创造颠覆式体验。”

具备面向万物互联的先进性,鸿蒙也是全球第一个可实现大型软件全解耦的系统,这也是后发带来的优势,我们自己的某些人为什么要妄自菲薄,甚至非理性地评价这个初生,但志在打破垄断的生态根基呢

苹果华为模式的生态发展和老牌科技大鳄的危机感

谷歌正在开发自己的移动CPU

鸿蒙2.0完成最后的拼图,华为实现软硬核心双定制的苹果式生态

谷歌自研CPU

除了定制化手机Pixel手机,Google正在通过跨平台应用程序支持和Google Assistant,来部分统一Android和Chromebook生态系统。下一步也可能采用最新的计算平台,例如:谷歌面向未来的操作系统Fuchsia OS,以笔记本电脑的形式提供增强的机器学习,网络和安全功能。

随着数字化进程推进,安卓有它的致命性的架构之殇,而谷歌重构的Fuchsia OS还能带来安卓这样的统治力吗?这样的背景下,自Pixel2以来,Google一直计划在其智能手机中搭载自己的配套芯片Soc,以强化生态。

据称,谷歌正在与三星合作开发一种芯片组,该芯片组最早可在明年支持Pixel手机。该芯片组的代号为Whitechapel,最终也有可能会出现在Chromebook中,新处理器是由Google基于ARM设计的,将采用三星的5nm工艺制造,并引用熟悉Google在这方面计划的消息来源。报告的其他技术细节包括八个ArmCPU内核,Google自己的机器学习芯片以及专用于Assistant的始终监听技术的硬件。

眼馋与苹果目前的芯片生态系统,谷歌自研芯片一定会有很重要的价值,但谷歌能否在当前的格局下走出自己的一条路,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微软的芯片之路漫长吗

鸿蒙2.0完成最后的拼图,华为实现软硬核心双定制的苹果式生态

微软的ARM

微软正在研发一款自制芯片,为其Surface系列电脑提供动力。报道援引未具名消息人士的话称,除此之外,这家科技巨头还在探索运行微软云服务的服务器电脑的处理器设计。

X86的不思进取,让稳固的 Wintel 开始动摇起来,苹果的M1芯片的成功开始带来业界冲击力,除了微软开始积极适配ARM的仿真windows,微软也打算开始为未来的Surface系列以及其服务器都将定制CPU芯片。

微软的很多Surface机型都采用了英特尔处理器,只有Surface Laptop 3推出的是AMD芯片。不过,这家软件巨头确实改用了与高通合作的基于ARM的芯片,名为SQ1,推出了便携和高端的Surface Pro X,可惜的是,Surface Pro X的软件优化乏善可陈。

苹果的5nm M1芯片不仅仅是省电,在性能方面也能有相当的表现。它击败了装备8核英特尔芯片的16英寸MacBook Pro,而且它还战胜了像2019年iMac Pro这样采用专用AMD GPU的高端工作站。

这些都是微软下大决心研发自己的CPU的重要推动力。

就是不知道,SOC芯片定制商如高通、英特尔有没有开发OS的计划了!

写在最后

鸿蒙2.0完成了最后的生态拼图,其时正是华为遭遇芯片危机的阴霾之下,麒麟9000这样卓越的生态体系产品失去了供应链代工的支持。

但数码生态发展大计的方向是没有错的,甚至是没有选择的。可幸的是,华为生态的完整性已经具备相当的规模。至于如何在神州大地深耕开花,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单独的依赖众多科技企业的责任担当也许是不够的,只有依赖导向性质的推广策略,有组织地深化国产生态,也许才是有效的自主生态开拓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三星   华为   鸿蒙   麒麟   生态   英特尔   苹果   微软   软硬   小米   拼图   芯片   操作系统   核心   优势   数字   手机   产品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