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教授“不务正业”?一年卖200万只烧鸡,产值过亿

南京,人称“鸭都”。据南京鸭业协会统计:南京人一年要吃掉一亿只以上的鸭子。


而现在,鸭子的风头,被一只烧鸡抢走了。


南京教授“不务正业”?一年卖200万只烧鸡,产值过亿


这只烧鸡,江湖人称:学霸鸡,是南京农业大学一群教授,带着博士、硕士研究出来的,实实在在是拿着文凭诞生的鸡。


食品加工专业出身的黄明被南京人称为“烧鸡教授”,十多年前,他走出实验室,决定自己办厂做美食。一边带着学生搞科研,一边在商业世界里横冲直闯。


他赌上自己的教授名誉,从烧鸡到盐水鸭,从餐桌佳肴到零食小吃,誓要在美食届闯出一点名堂。如今,“黄教授”已经成为一块金光闪闪的招牌,预计年产值能过亿,这几年不仅卖出了几百万只烧鸡,慕名而来的熟食品牌企业负责人也险些把他办公室的门槛踏破。


大家不仅垂涎黄教授的烧鸡,也渴求他的食品加工技术。


南京教授“不务正业”?一年卖200万只烧鸡,产值过亿


烧鸡闯“鸭都”


在南京农业大学西门,一家小店明黄色的门牌上,戴着眼镜、书生模样的卡通形象格外引人注目,门面上“黄教授”三个大字,让人乍一看以为是一家文具店或书店。


南京教授“不务正业”?一年卖200万只烧鸡,产值过亿


走进发现,橱窗里摆满了鸡等各种熟食,店员顾不上挨个招呼,打包、收款之余,提高分贝一口气报出一串名字:雪山草烧鸡、飘香鸡、溢香鸡、青脚麻烧鸡、风香鸡、白斩鸡,喜欢哪种?


这里的烧鸡不便宜,价格多在四、五十元一斤。店员说一天能卖出两三百只烧鸡;有时候还能看到一些熟脸,主持人孟非就是这里的常客。


南京教授“不务正业”?一年卖200万只烧鸡,产值过亿


顾客说,店内所售的鸡非同寻常,“听说是大学教授研制的。”


每天早上7、8点,周边居民买完菜順一只鸡,给中午加餐;下午4、5点下班前也是流量高峰,多的时候,几十人上百人在门前排队。甚至还有70多岁的老夫妻,从郊区往返四个多小时坐公交来买烧鸡的。


外地游客、学生家长也喜欢到店里转转。采访当天,一位新疆姑娘,带着母亲挑选特产,买了5盒礼品装。一盒300多元,里面塞着烧鸡、盐水鸭、鸭血粉丝汤等美食,发顺丰寄回新疆,运费就得100多元。


这只学霸鸡在网上也火了。去年,黄教授品牌运营团队找了抖音上的大V种草烧鸡,引起一波讨论。疫情影响,大家喜欢宅家吃美食,更多网红加入推荐队伍,网上掀起“高校研发的美食哪家强”的讨论潮。


南京教授“不务正业”?一年卖200万只烧鸡,产值过亿


那会,一个烧鸡推荐视频播放量达五百万。黄教授烧鸡就这样迅速出圈了,通过互联网销往各地,在它的带动下,品牌一年卖出了近4000万元美食。


“烧鸡教授”


黄教授品牌创始人黄明,南京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教授,自办厂以来,已经卖出了约600多万只烧鸡,人称“烧鸡教授”。


1970年,黄明出生于河南商丘的一个小村子,家里四个兄弟姐妹,生活拮据,平时靠吃玉米窝窝头就咸菜疙瘩过活,过年才能吃上一顿饺子。


高考时,他高出一本线30多分,报志愿时想着当兵有粮票,能吃饱饭,填了军医大学。遗憾的是,因为视力不达标,他被调剂到了河南科技学院食品加工专业。


失落的黄明,在进入大学的半年里,没有学习的动力,打算混日子。校长、老师轮流做工作,告诉他“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食品怎么了,民以食为天”,他才慢慢转变了消极情绪。


南京教授“不务正业”?一年卖200万只烧鸡,产值过亿


在大学的实验室里,他做的第一个美食实验就是鸡肉,做完实验后的鸡被做成了美味,吃进了肚子。那之后,他迷上了做实验,发现食品加工科学大有奥秘,不是简单的做烧饼、烤面包,各种物质对颜色、风味的影响不同,很有趣。


本科毕业后,黄明继续着食品研究路,一路读了硕士、博士、博士后,去海外留学。在日本求学时,他发现当地人不吃猪头,猪头便宜,经常周末叫上一帮好友,买个猪头亲自煮熟,吃顿大餐。博士毕业后的黄明选择留校任教,喜欢下厨的他,觉得做科研不能纸上谈兵,还得真干实练。


他想到了烧鸡。


上世纪60-70年代,南京农业大学的教授就研究烧鸡加工技艺。80-90年代,学校制作的烧鸡已风靡大街小巷。之后,“南农”商标几经易转,企业注册了商标,学校说自己做的才是正宗的烧鸡。后来,学校从市场退出,停止了烧鸡生产。


但是因为这款烧鸡走红,市场上出现了不少冒充产品,小作坊生产、品质差,给学校品牌形象带来了不小的伤害。


南京教授“不务正业”?一年卖200万只烧鸡,产值过亿


2010年,黄明决定自己做烧鸡。那时,大家觉得老师办企业是不对的,他不敢以自己的名义注册公司,用积攒的20多万元,收购了一家濒临破产的工厂,采购设备、招工人,开始了创业。结果公司业绩刚有起色,一场暴雨过后,处于低洼之处的厂房受损严重,销售又虚报订单,产品大量积压。


烦心事儿还不止一件,他常被人说是个“不务正业的大学教授”,还有人直接告到学校里,要求把他清除出教师队伍。


“没有哪个规定说老师不能开公司。”他没有很多时间理睬质疑。公司需要回归到正常运转,他跑展会,通过展会试吃等活动,公司才缓过来。


2013年,南京出台政策,鼓励高校教师在保留身份的前提下创业。看到这些,黄明决定正大光明地创业,果断注册了“黄教授”品牌。家人好友担心这等于押上学校和自己的名字、声誉给品质做担保,他不在意,只想做好产品。


南京教授“不务正业”?一年卖200万只烧鸡,产值过亿


“总有人想看笑话”


“总有人想看我笑话,说过不了多久就倒闭。”他不认输,这几年在南京开出了十余家线下门店,在线上也卖得风风火火。


黄教授的第一家门店就开在学校边上,常有参观者跑到店里。黄明给学生上课,还要带着一波波到访者参观,谈商业合作。在大众眼里,游走在科研和商业之间的黄明,依然不是一个务正业的教授。


但是在品牌运营团队的眼里,他也是个“不务正业”的老板。


黄明办公的地点紧挨着学校大门,位于门店上方的二楼,需要经过陡峭的楼梯才能到达。所谓的办公室,就是一间四、五平方米的屋子。打开窗户,孩童打闹、小贩聊天的欢笑声不断,一转头就能看到学生进进出出。


南京教授“不务正业”?一年卖200万只烧鸡,产值过亿


桌上一角摆着学生送他的几个字:肉是济世良方。本以为这或是这位50多岁学术教授幽默的佐证,没想到记者刚念完字,他立马将字框反着压住,严肃解释起来:“不能写这句,会让人觉得肉可以用来治病,是药。这肯定是不对的。”


环顾四周,墙角凌乱地堆着十多种美食品牌的包装盒、包装袋,桌子上摆着一堆食品科研资料。坐在眼前的黄明,埋头研究一堆竞品,头发半白, 没有老板的威严和霸气。


介绍鸭血粉丝汤时,黄明习惯把生产流程、环境指标用通俗的话解释一遍,连包装袋上的配方表,每个成分他都要介绍一遍。


对于一只烧鸡里究竟有啥秘密,他甚至准备了一份PPT,介绍团队设计出的全自动油水分离连续式油炸设备:“上油下水”的油锅,水及时吸收有害物质,降低油脂,一小时能炸制1700只鸡。据说这个实验当时做了上千次,研发团队直接在厂里搭了简易床。


南京教授“不务正业”?一年卖200万只烧鸡,产值过亿


“黄老邪”


成为“烧鸡教授”后,他总觉得时间不够用,要指导研究生,研究企业竞争,审查财务报表,和农场谈合作,到各地演讲,受邀到企业指导技术,“几乎没有一天是闲下来的”。


采访前一天下午,他给研究生上课,从6点到晚上11点,研究如何屠宰350只番鸭,如何科学地对番鸭肉的营养和加工特性进行采样分析。这次试验一共有6组不同日龄的番鸭,他对6个研究生“一片混乱”的屠宰方案十分不满意,告诉他们做研究来不得半点马虎,细节决定成败。


以前,接受采访时,团队老担心黄明会被刻画成一个精明的企业家,后来发现担心是多余的。对于利润、经销商数量、销售额等,他记不清。


南京教授“不务正业”?一年卖200万只烧鸡,产值过亿


但是一讲到技术方面,他能滔滔不绝从各种菌、细胞、化学反应、物理技术开始讲起,“制作一只鸡,运用内源酶成熟调控技术分解出的咸味肽,可以少放盐;鲜味肽可以代替味精;抗氧化肽可以延长保质期。”


一系列专业术语听得人不明就理,记者搜寻着脑海中为数不多的生物词汇,试图理解这些原理,但是几个小时过去了,依旧如听天书。但黄明没有停下来,由鸡讲到鸭,凝血机制、洁净采血技术齐上阵,竭力向人们传递,美食最大的秘密就是健康、安全。


他觉得,“如果教授都做不出健康、安全的美食,不能让人们放心吃,那民以食为天还有什么希望呢?”


他不太懂媒体宣传套路,也不管品牌包装诀窍,却堪称美食界的毒舌,采访中他毫不留情指出食品中存在的问题,年轻人最爱的炸鸡、奶茶、鸭脖、牛肉、鸭血粉丝汤等都在其列。


团队悄悄透露,他们私下里给黄明起了个外号“黄老邪。”


南京教授“不务正业”?一年卖200万只烧鸡,产值过亿


运营负责人和“黄老邪”打了6年交道,如今的饮食习惯大有改变,不敢买便宜的牛排,不吃街边的鸭血粉丝汤,放弃了心爱的奶茶。吃牛排时,“黄老邪”会告诉你不合格的牛排是用哪些肉做的;喝鸭血汤,他会讲鸭血采集环境不达标,血里面混着鸭子的口水、羽毛,搅碎之后肉眼无法识别。


于黄老邪,科研是工作,科普是乐趣。团队虽然习惯了“好为人师”的老板,但也不无担忧。面对记者各种提问,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工作人员提醒他:可以讲咱家产品棒,不说其他品牌不好哈。


“短视频传播速度那么快,若有人断章取义,对品牌影响肯定不好。”团队一方面想保护他对产品的执拗,又困扰于如何让教授说点大白话。


爱惜羽毛


在实际运营中,任一环节的纰漏都会带来不好的消费体验:运输过程中,难免出现袋子破损;天气炎热,胀袋了等。曾经因为包装运输原因,产品被电商平台下架过。于是在研究食品加工技术之余,他也下工夫琢磨了一番包装技术,放上了冰块,超出运输范围的单子也不接了,除非保证运输时效。


最近,他和团队学习、研究和主播合作。产品不能降价,便宜质量不好,他不想给人留下廉价便宜的印象。但在推进过程中,他也做出妥协:几乎没利润了,但是能被人看到,大家接受健康理念,跟我们的初心是一致的。


南京教授“不务正业”?一年卖200万只烧鸡,产值过亿


面对商业利益时,人心是复杂的。“烧鸡教授”名声响了后,找他的人多了。有土豪企业老板找上门,开价几百万元要入股;有的要拉他创业;还有大老远跑来请教猪肉注水技术,提出利润五五分、三七分,他一一拒绝。


“老板也分好的和坏的,技术不能用来给心坏了的人使用。”他发现在商业世界里,有些事情改变不了,但是教育或许可以改变很多。


如今,黄明依旧是南京农业大学的教授,带着一群博士、硕士,每天在实验室里跟鸡鸭打交道。他想在工厂里办个实训基地,让学生和市民可以亲临加工现场,体验食品加工的乐趣,普及食品消费知识。


创业多年,年过半百,黄明始终爱惜自己的羽毛。


南京教授“不务正业”?一年卖200万只烧鸡,产值过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烧鸡   南京   血粉   教授   不务正业   产值   科研   团队   老板   美食   学校   食品   品牌   南京农业大学   黄教授   产品   技术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