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改革 不要谈虎色变 中国汽车转型或将从此开始

薪酬改革 不要谈虎色变 中国汽车转型或将从此开始


在内外部政经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中国汽车行业的转型正在加速。


自2018年起,中国汽车行业高增长阶段逐渐结束。微增长,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新常态。基于此,中国各大整车制造商进入新时代的转型阶段。


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迫使中国汽车行业的转型必须提速。在疫情的冲击下,供给侧与需求侧均遭受重创,恢复到常态的时间表仍难以清晰制定。

如是之下,中国各大整车制造商的产能调整与人员结构调整,已经不可避免。自3月份开始,这些调整以各种不同的形势表现出来。


抵抗力弱的整车制造商或者进入破产清算,或者关停部分工厂,并进行大面积的人员遣散或裁减。韩系、法系整车制造商、部分中国本土的整车制造商、造车新势力等,在本轮调整遭遇的冲击最大。各方纷争,迄今未平。


部分整车制造商,在逐渐复工的同时,也纷纷制定了缩减产能和降薪裁员的政策。即便原本在3月份还坚持不降薪、不裁员的整车制造商。在进入4月份后,立刻改变之前的决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应对眼见的寒冬。这其中,以北汽集团为代表的部分地方国有整车制造商、以比亚迪和吉利的代表的民资汽车制造商,都已被迫采取措施。市场震荡,悲观的情绪与事实波及面扩大。


随着疫情的扩散,全球汽车市场都被卷入其中。从底特律到柏林,从巴黎到东京,从里约热内卢到曼谷,从意大利到俄罗斯,所有的汽车制造商都选择了与中国汽车市场同样的处理方式。关闭工厂、缩减产能、裁员、降薪等措施,已经成为各大整车制造商的必选项。特斯拉、福特、日产、通用、本田、丰田、沃尔沃等,都加入到这一行列中。这个名单,还在继续拉长。


中国对疫情的控制措施,为中国汽车制造商的调整赢得了时间。


现在,严峻的市场形势,迫使处于市场头部的整车制造商,也不得不做出应对。复杂的政经环境,让这个市场的每一个参与者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眼下,这轮冲击波已经来到了德系和日系品牌面前。之前,他们的应对措施尚停留在计划阶段,当下已经到了他们必须勾选行业必选项的时候。


由于德系和日系品牌对中国汽车市场的格局,具有局定性的作用。因之,他们调整的阻力必然更大,引发的震荡也必然超过之前所有的整车制造商。放眼全球,细观中国,这一轮的调整,已经难以阻挡。


但是也大可不必谈薪酬改革而色变。大到每个行业,小到每个企业都有其周期性。中国汽车行业已经快速发展近20年,从2018年起增速已逐步放缓。而此次疫情正是加速了周期性调整的速度。于企业而言,尽快调整运营模式,从原来的粗放型经营理念,转向更加集约、更具效率的模式,是未来转型的必要条件。而这其中,“你好我也好”的薪酬体系显然已经不符合未来发展的需要。


是经历阵痛,完成变革;还是延续过去,继续吃老本,眼睁睁看着错过转型的机会,这是所有国内汽车企业所面临的抉择。而这也将影响到未来几年汽车行业的发展格局。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将加大减税降费与金融支持力度,提振车市。国家将重点发力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并加快以“新基建”为基础端支撑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


在转型的曙光来临前,个人、企业、行业的首选必然是,活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里约热内卢   中国汽车   底特律   谈虎色变   政经   周期性   常态   疫情   整车   产能   薪酬   中国   汽车行业   制造商   阶段   行业   市场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