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断供15家汽车工厂停产,中国芯片涨价30%

本文转自“后视镜里的未来”(ID:automotive-car)。

芯片断供15家汽车工厂停产,中国芯片涨价30%

世界各大汽车制造商因芯片短缺而被迫停产,变成全球性危机。

2021年1月,丰田、日产、本田、福特、戴姆勒、FCA等品牌,因为芯片短缺不得不调整全球范围内的生产。预计第一季度,这会成为全球汽车市场的常态。受此影响,全球汽车市场的产能会缩减120万辆左右。

在中国,至少有6家汽车品牌的芯片供应量不足,他们被迫缩减第一季度的产能,合计产量在50万辆左右。

芯片,卡住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汽车制造商的脖子

2020年5月,芯片供应不足的问题,首先出现在中国商用车市场,主流的中、重卡制造商均遭遇车载半导体短缺的窘境。潍柴、康明斯等巨头的遭遇,在经过半年的时间后,终于传递到乘用车市场。

2020年8月,恩智浦向整车制造商发出车载半导体供应不足的信号。

2020年11月,恩智浦、瑞萨电子、大陆集团、博世等零部件巨头,因上游供应商供应不足,开始上调供应价格。

2020年12月,大众汽车集团因为车载半导体核心部件短缺,中国工厂面临停产的局面。其实,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北美和欧洲均面临同样的问题。大众品牌乘用车和商用车、斯柯达、西雅特和奥迪品牌的等车型都被迫调整生产。车载芯片的危机,开始受到更大范围的关注。

这轮芯片供应紧张主要集中在ESP(电子稳定程序系统,亦称ESC)、和ECU(电子控制单元),缺少它们会导致行车电脑无法正常装载和使用。全球范围此类芯片的生产主要集中在7大供应商手中:

丰田系的爱信、日产系的日立、本田系的日信、现代系的万都、欧系的博世和大陆集团、美系的的埃采孚

在中国汽车市场,博世占有垄断性的地位,是自主品牌的主要供应商;大陆集团主要向大众、宝马、奔驰供货;埃采孚主供美系品牌。

受疫情等因素的影响,车载芯片的供应链越来越脆弱,最终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停产灾难。

迫于现实的压力,福特关闭了肯塔基州的工厂,FCA关闭了加拿大的工厂,本田和日产调整了日本工厂的产能;广汽与本田的合资公司广汽本田收到了芯片供应不足的警示。

芯片供应商低估了汽车市场的从疫情中复苏的速度。在芯片供应没有稳定之前,汽车市场的停产会继续蔓延,这是全球性的。

1月6日,中国最大的功率半导体制造商发出涨价函,自1月1日起相应产品价格上涨10%。半导体的涨价风波,迅速扩散。此外,华润微外,新洁能、汇顶科技、士兰微、富满电子等半导体企业均发布涨价通告,涨价幅度由10%至30%之间。

对于中国汽车市场而言,这场危机意味颇多:

中国汽车制造商90%以上的芯片依赖国外进口,自供率不足10%。欧美日韩的芯片供应商,主导着中国的芯片市场

全球芯片的供应链卡住了全球汽车制造商的脖子,芯片供应的现实决定了自给自足是不可能实现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中国   芯片   福特   本田   工厂   丰田   范围内   大众   短缺   产能   半导体   制造商   供应商   品牌   全球   汽车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