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正告别财团化模式走向专门化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兴起了一批财团式的大型民企,主要分三种类型:一是房地产性的大型民企,如恒大,华夏幸福等;二是网络性的大型民企,如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三是金融性财团,如明天,海航,安邦等。这些企业普遍出现经营的重大问题,有的是资金链断裂出现重大金融危机,而被拆解重组,有的是走向市场垄断,偏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而被查出整顿等。也给这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由于经营能力,经济实力等方面的限制,资产规模数千亿,超万亿的大型财团出现各种危机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

民企向何处去?

最近,中央提出要“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什么样的中小企业才是“专精特新”?即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四大优势。这个提法也许进一步强化智谷趋势此前关于“中国德国化”的判断。


今年,专精特新的培育工作不断在加速。部委砸真金白银。

财政部和工信部在今年2月发布通知,明确在未来5年中央财政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分6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带动1万家左右中小企业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我们强调“专精特新”,就是要鼓励创新,做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企业家要以专精特新”为方向,聚焦主业、强化创新,把企业打造成为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或者“配套专家。

还有近来市场上广为议论的一本研究德国金融体系的学术专著,金融的谜题,由经济研究人员所著。

此次会议进一步验证了当前中国正在借鉴“隐形冠军”数量最多的德国的“科技强国”之路。

科技部直属的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在5月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出德国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做法有四点:

一是教育体制创新,包括:

a) 强制实行包含3年职业教育在内的12年义务教育制度和推动中等技术教育发展;

b) 强调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高等教育体制;

c) 双元制教育体系,由企业和职业学院共同负责,培养实用人才。

二是质量立国,关键在于以大型企业为依托的工业实验室、重视技术标准工作、“工匠精神”打造“隐形冠军”。

三是加速商品、资本和劳动要素的流动,打破地区和行业垄断,消除市场壁垒,并提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凝成国家、民族强大竞争力的主要保障。”

四是制定前瞻务实的发展战略和路径。

对照当下中国的改革方向,与德国的发展道路确有诸多相似之处。

一是最近的教育改革大动作。整顿校外培训机构,是为了教育公平和长期人口战略;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是在给“制造强国”储备人才。未来中国推行12年义务教育的概率在增大。

二是更加重视企业的科研。在工业化追赶期,中国更加注重培养工程师,只要能解决问题,哪怕是买来的技术都可以,因而也忽视基础研究;此次会议明确要“加强基础研究”,未来不止是要工程师,还要培育出更多解决“卡脖子”问题的科学家。

三是加强反垄断,敲打巨头,给中小企业提供更公平的竞争环境。

去年12月以及今年4月这两次讨论经济议题的会议,分别提出要“加强反垄断与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加强和改进平台经济监管”,反而是这一次没有提到。

但这不意味着针对平台经济的监管已经告一段落,相反,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通稿中这句“要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完善企业境外上市监管制度。”明显是对滴滴事件所引发的数据安全问题作出回应。数据安全风险已经被归入重点领域风险,这恰恰也是各大平台的心病。

就在会议结束之后,工信部叫来了12家重点互联网企业召开座谈会,强调要加强重要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和出境管理。

此次会议没有提及,更大可能是出于要安抚市场情绪的考虑。

在7月27日市场出现恐慌性下跌时,高层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峰论坛上还有一个表态:

希望广大企业家们把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冷静分析形势,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坚持专业深化。

此次会议更是提出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完整”是第一次出现。

任何的资本都应该把握当下最大的政治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财团   民企   德国   强国   中国   中小企业   重视   资本   走向   方向   冠军   重点   模式   会议   经济   市场   科技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