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费心取悦别人,不如取悦自己

公众号:关注诺好杂谈

了解人生百态

与其费心取悦别人,不如取悦自己


听到小李被公司辞退的消息,我还是觉得有点意外。


这是那种每一个职场生态里都会有的类型:普通本科毕业,工作兢兢业业,有上进心却毫无攻击性。


每天会争取第一个到公司,整理办公室,预热咖啡机。为了维护和同事之间的关系煞费苦心,时不时会在你的桌子上放上一盆精心挑选的小绿植,各种各样品类繁多的零食小点心更是不在话下。


哪一天得到同事一丝的夸奖就会高兴地像是受到了上天的恩赐,反过来领导的一个不满的眼神也会让他不住地怀疑自己是不是做的还不够好。


这种能持之以恒取悦他人的毅力,对于吃人家嘴短的我来说,是打心底里有些佩服的。因为这很难说不是一种能力。


只不过,长此以往自己会活得比较辛苦而已。


但对于初入职场的新人来说,绝大多数都会觉得这是理所应当、水到渠成的过程。大家都做好了初来乍到,先吃他个“三年萝卜干饭”的准备。


与其费心取悦别人,不如取悦自己


你要做的,是在这期间迅速积累对于这份工作的经验,让自己可以早一些独当一面。


而不是逐渐沉溺于一种所谓的“认同感”里,错误地以为这是对自己工作好坏的评价,从而每天患得患失,在取悦别人的满足感中无法自拔。


正当小李觉得自己可以早一天融入这个办公室文化时,事情就这样发生了。


那天公司正好有一场下季度新产品的推荐会,出席的有公司的几位大老板以及一些经销商的负责人。而小李作为这次会议的参与者之一,主要承担产品资料的整理工作。


而当天送到参会人员手中的产品资料却存在重大的纰漏和不足,也许对于老员工来说,这也不是什么大事情,打份道歉信,给领导客客气气认个怂,表个态,也就过去了。


但对于一个新人来说,这可能就是致命的。


如果就事论事,问题还不大,就怕有好事者上纲上线,把一个微不足道的失误与什么“职业性”、工作态度之类的个人素养标准相提并论。


小李就不幸地碰到了这样的人。


作为一起入职的“同期”,后来聊起此事我也忍不住问他,明明他平日里对于文件资料的准备工作从未出过岔子,为什么偏偏在这一次却遭遇了“滑铁卢”。


我们坐在公司楼下的咖啡馆中,小李无奈中透出一股伤感,他啜了一口咖啡,慢悠悠地吐出一句话:“其实那一天的产品资料,我确实没有好好准备。”


听到这个答案,我更迷惑了,“这可不像你的作风啊,是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小李叹了口气,继续说道:“说真的,这事也就怪我点背,运气着实差了点儿意思。”


“愿闻其详。”


“说来有点惭愧,会议前一天,张姐心里火燎地来拜托我帮她顶一下手头上的事情,说有急事需要先走。”


我心想,完了,这傻小子肯定又“老好人”病发作了。


果不出我所料,小李抬头瞟了我一眼,不好意思的继续说道:“我心想张姐也不容易,自己是个军嫂,丈夫长年在部队工作,最近老父亲又病倒入院,还有个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


“于是你就放下自己的工作先去帮她做事了?”


“对的,我是觉得她也怪可怜的,上有老下有小,老公又靠不住。结果等我开始准备会议资料的时候,已经是很晚了。”


我忍不住气不打一处来,提高嗓门道:“你还真是别人说什么都信!也许她就是觉得最近工作太忙了想找自己闺蜜喝一杯倒倒苦水而已呢?”


“应该不至于吧。再说她难得开口求我帮忙,我也真是不好意思拒绝。”小李明显被我一通抢白有点底气不足。


“我知道你是怕影响自己在同事心中的印象所以不好意思拒绝她,再说了我明明看到两天前她刚刚请你帮忙顶一会儿工作然后自己就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出去了,才隔了几天啊,‘苦肉计’就又上演了?


你的逆来顺受换来的只会是这些人的变本加厉,你没有义务去揽下这些不属于你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而他们也只会在一些更为细枝末节的琐事上对你呼来喝去。”我没好气地说。


对于这种拥有“讨好型人格”的职场菜鸟来说,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懂得感激,你所谓的义不容辞,不过是因为你依赖认同感才能正常的生活,所以也唤不来别人的另眼相待。


与其费心取悦别人,不如取悦自己


与其费心取悦别人,不如取悦自己


看到过一种被称为“六度人脉”的社会学概念:地球上所有的人都可以通过六层以内的熟人链和任何其他人联系起来。


通俗地说:


“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只要你愿意,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世界上的任何一个陌生人。”


我不想否认这倾注了无数专家心血的理论的科学性,但我也心知肚明,若我想立马投身商界成为马云爸爸麾下的左膀右臂,我相信我与马云之间的距离不知道隔了多少个许家印、王健林、任正非等等等等。


人脉,不过是为了达到自己目的,趋炎附势的一种工具罢了。


每个人都有对于自己正在从事的这份工作的理解与需求,而你看重并悉心经营的关系,也许换别人根本就不屑一顾。


他们只不过把习惯每天享受你的“服务”,当作自己在繁忙压抑的工作间歇找到的一个心理平衡而已。


就像平白无故做了“炮灰”的小李,即便是出事之后,也没有任何一个曾经或多或少受过他“恩惠”的老员工去领导面前帮他美言几句,大家各自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神色,或者干脆等着吃瓜看好戏的嘴脸,让人看了不免心寒。


很喜欢屠呦呦的获奖感言:


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春暖花开时,就会有一批骏马任你挑选;不要去刻意巴结一个人,用暂时没有朋友的时间,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待到时机成熟时,就会有一批的朋友与你同行。


试图依靠自己的委曲求全换来的人际关系毕竟不靠谱,凭借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来的朋友才能天长地久。


你要明白,无论你怎么努力,都不可能让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喜欢你。


有人认同你,就有人反对你;有人尊重你,就有人嫉妒你。


与其费心取悦别人,不如取悦自己


不必为了刻意地想去取悦别人而故作姿态,结果迷失了真实的自己。都说工作个三年五载之后,会磨平你身上的棱角。


其实,磨去的哪是什么棱角,分明是那个最纯粹的自我被一点点地腐蚀了。


你以为取悦他人就是乐于助人,那只会让别人看清你一味讨好谄媚背后深深地自卑,从而更加忽略你自身真正的价值,给你贴上“没能力”、“可有可无”、“只会奉承”的标签。


说的更为直白一些,你并不需要很多的朋友,你也不需要被那么多人喜欢。很多人从小就表现出一种很“懂事”的样子,很多父母以此为荣,孩子更是乐此不疲。


这种误把“对于成人世界人与人关系的模仿”,当作是“情商”高的表现,让很多小孩子表现出一种跨越了实际年龄的世故与冷漠。


我自己从小也是那种“懂事”的“别人家的孩子”,但我以一名“过来人”的经验,绝对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也会被中国这种“人情社会”所绑架。


挣脱了别人评价的桎梏并不等同于叛逆。


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小时候就应该去品尝人生百味,未来才能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去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


与其费心取悦别人,不如取悦自己


与其费心取悦别人,不如取悦自己


许多人惯常“取悦别人”,说到底,还是因为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心里发虚,希望通过找寻一种他人的认同感,来体现自己的存在价值。


自身不够强大,自然气短一截,碰到那些行业翘楚、业界前辈,连昂首挺胸平等说话的底气都没有,更别说会勇敢拒绝别人了。


一旦自己强大起来,真正手里有了几把刷子,自然心理上也会变得更强大,与人打交道,就能更游刃有余了。


就像那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田园诗开山鼻祖陶渊明,宁可归隐山林,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生活, 也不会勉强自己去迎合一些自己根本看不上的人。


与其费心取悦别人,还不如想想怎么取悦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


你不是金凯利,你并没有从小生活在这样一个被无数人窥视的“楚门的世界”。


你的生活只是你自己的,不如关照自己的内心,努力完善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


取悦自己,首先就要懂得反思。要爱自己,更要正视真实的自己。


与其费心取悦别人,不如取悦自己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唐太宗李世民更是直接把魏征当作了一面镜子。


他们这么做,都是为了自省,一个人只有学会不断地反省,才能不断提高。


自省就是这样一面镜子,能照出你的优点与缺点,取长补短,不热脸贴冷屁股,更要在没人鼓励的时候,学会为自己鼓掌。


打铁还需自身硬,只要内心繁花似锦,把自己“取悦”好了,自然会有人主动靠上来,要相信,只有优秀的人,才能吸引更优秀的人。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我想说,不管是读万卷书还是读一本书,不论是行万里路还是只不过出去走走,都是丰富自己的方式。


积极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开阔你的眼界,完善你的心态,你的眼中会呈现出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你也会变成一个不同的自己,一个更好的自己。


人与人本就不同,你有你的康庄大道,我也有我的曲径通幽。


舍弃那些刻意的巴结、无聊的攀附,丰富自己,才能让你信心百倍;完善自己,才能让你获得与他人一战的资本。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学习,修身养性。不断地丰富自己、完善自己,才能获得一份对抗这个世俗、冷酷世界的巨大力量。


而取悦自己,才是生命永恒的真理。


与其费心取悦别人,不如取悦自己


End

作者:诺好杂谈

写暖心文字 过精彩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人脉   都会   费心   产品资料   认同感   只不过   不好意思   事情   能力   自然   领导   人生   朋友   工作   世界   科技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