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就是跟人的生存和交配欲望挂钩?

马斯洛五(六)层需求理论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第六层是:超自我实现需求)。

只有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会去需要高层次需求。最基础的是生理需求,也就是吃喝+交配。


产品经理就是跟人的生存和交配欲望挂钩?

基于此,有人认为“我们打磨的产品必须与人们的生存和交配欲望挂钩。” 我认为这种认知有些偏颇。

需求满足,一定是按照马斯诺需求层次逐层得到满足的,否则这种需求的满足是不够深入、不可持续的。而在满足需求的过程中,并不是逐层向上的,即同一时期,每层需求都会不同层度的满足。

不同的人,甚至同一个人不同时期,对相同需求的满足度也是不同的。需求就是人的欲望,人的欲望是日益增长的。产品存在的意义就是解决需求问题,也就是不断地去满足人的欲望。生存和交配的欲望就是人类,乃至所有物种最基本、最广泛的底层需求,这也就难怪有人认为“我们打磨的产品必须与人们的生存和交配欲望挂钩”了。

生理需求只是低层次需求,在低层次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的情况下,去追求高层次需求也是为了争取更大、更优的低层次需求满足机会。例如,买LV包、豪车为了彰显经济实力,获得尊重需求,其实也是为了扩大优质社交圈,获得更多、更优社交机会,甚至是扩大交配的生理需求机会。

换句话说,对于很多人而言,像奢侈品包包、豪车这类产品,甚至一些二手奢侈品平台APP产品,表面上是在解决被尊重的需求,实际上更多的还是在透过物质带来的“自信”,去扩大社交圈,巩固和扩大低层次需求的满足机会。

那么以此看来,产品必须和人们生存和交配欲望挂钩是对的了?

其实,在唯心主义者而言,特别是深度宗教信徒而言,他们可以断欲,自我抑制交配和繁衍的欲望,甚至可以忍受极度饥饿去追逐精神信仰。宏观地去看,宗教本身就是一个“产品”,这个产品满足了人们精神需求,甚至个别宗教抑制了交配、温饱等生理需求。

像成瘾行为、舍己救人行为、裸捐行为,都是尝试去抑制人类的底层生理需求。

这些都是不可持续的“坏”产品,而其实也有很多类似的“好”产品例子。当底层需求得到充分、全面满足之后,面向高层次需求的产品就会应运而生,这类满足高层次需求的产品,就不再是为了争取更大、更优的低层次需求满足机会了。最简单例子就是,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对未知领域的研究,本质上都是在满足人类的求知欲。

当然,人类满足求知欲的过程中,不免利用人们底层需求的危机来“撒个小谎”,要不这样,也就很难获得资金支持。对于研究宇宙的科学家而言,人类不过就是茫茫宇宙中的一粒尘埃,不过是若干年前雷电交加偶然从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的巧合……妄图与浩瀚的宇宙抗争,其实不过是徒然的,也是毫无意义的。对宇宙而言,生命存在与不存在都没有意义。基于此,而人类存在的最大意义,并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探索宇宙未知的精神需求。

满足生存和交配需求的产品,能满足最广大物种的底层需求,但并不代表是最有价值的产品,也并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马斯   欲望   社交圈   求知欲   产品   高层次   底层   抑制   宇宙   层次   宗教   人类   需求   经理   机会   生理需求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