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陵星空,为何有如此璀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庐陵星空,为何有如此璀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欧阳修故事

吉安,位于江西中部,罗霄山脉中段,赣江的中游,东西南三面环山,素有“江南望郡”和“文章节义之邦”之美誉。在这块文风鼎盛、底蕴深厚、物产丰饶的土壤,目前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项、省级82项、市级156项。从种类上看,吉安市省级以上非遗项目涵盖了非遗全部十大门类,其中民间文学类占14.6%、传统舞蹈类占18.3 %、传统技艺类占23.2%,民俗类占18.3%。作为一名吉安人,我们在为之自豪的同时,不禁想要问,在庐陵大地,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非遗项目缀满星空?带着疑问,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庐陵先人和其中的部分项目。

庐陵星空,为何有如此璀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鲤鱼灯夜间表演

多水多田的庐陵,自古就是“江南粮仓”。母亲河赣江贯穿南北,遂川江、蜀水、禾水、乌江、孤江等支流汇聚赣江。丰沛的雨量,发达的水系,赐予了庐陵万顷粮田,千重稻浪。新干战国粮仓遗址的考古发现,印证了二千多年前的庐陵就是“吉田沃土”、“江南粮仓”;北宋时期泰和人曾安止著述《禾谱》,记述了宋代吉安已经有了很高的水稻栽种水平。然而诡异无常的自然界,常常让他们的美好期待化为泡影。因而,庐陵先人总是敬祖畏神,祈望平安。由于他们多数是从中原迁徙过来,也许是因为源于对祖先和故土的思念,也许是希望祖宗庇护后代,吉安各乡各村的宗祠较多,即便是一个家庭,其上厅也会有供奉祖宗的牌位。吉州区钓源村历史悠久,自古重教崇文,涌现了数位进士,十几位举人,20多名五品官员。后世子孙引以为荣,形成了庄重而肃穆的祭祖习俗,表达了村民对先祖的敬仰追思之情,寄寓了他们祈求祖灵佑护、向往平安幸福生活的意愿。同时,庐陵先民对鬼怪灵异事件十分恐惧,各地供奉神仙的庙宇、寺院也比较多,以求护佑一方平安。青原区富水河喊船习俗因为道教张天师被逼无奈,施法把装神弄鬼的大臣淹死了,为以绥神安。江西各地的老百姓纷纷举行各种各样的仪式来迎接,敬奉之后,又送回洛阳。于是就有了“喊船”这一习俗。万安儿郎灯会、“青原东固二月二庙会”、吉水长龙等非遗项目或表达庐陵先民们对祖宗和神灵的敬畏,或对在世的子孙进行教化,希望他们光宗耀祖,出人头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习俗逐步固定和程式化,往往与宗教文化、民俗文化融为一体,充满仪式感和神秘感。

庐陵星空,为何有如此璀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钓源祭祖习俗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庐陵先人在勤耕不辍的闲暇,注重教化。很多家庭会在厅堂设置“天地君亲师”牌位,把孔子作为供奉祭祀的对象,诗书传家、耕读为本的思想融入到人们的血脉之中。家里来客人,如果是老师会请他坐上座。家里小孩如果会读书,哪怕是砸锅卖铁,大人们也会拼命供养。他们把读书作为改变家道命运、跃进龙门的最重要途径。这种浓厚的读书和崇教氛围造就了博大精深、璀璨夺目的庐陵文化。历代进士3000多人,位居全国前列;历代状元有17名,占全省的近三分之一;“隔河两宰相”、“一门六进士”、“五里三状元”、“十里九布政”、“九子十知州”、“父子探花状元”、“叔侄榜眼探花”的描述,至今传为佳话。这块充满诗意和灵性的土壤,培育了欧阳修、文天祥、解缙、杨万里等历史文化名人。他们的成长故事,经由先辈们口口相传,或收集整理,成为激励后人的鲜活教材。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武功山、玉笥山、青原山,历数千年,经文人墨客演绎,留下了不少美丽、动人而神奇的传说。这些传说意在让老百姓洗涤心灵,懂得耕读传家,忠孝慈爱,善恶报应的道理,从而教化文明。他们共同成为了庐陵民间文学的养料,成为了今天庐陵后人竞相传颂,念兹在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庐陵星空,为何有如此璀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虎虎生威的永新盾牌舞

如果说“三千进士贯华夏”让庐陵名扬天下,那么庐陵先人敢于直斥权臣、宁死不屈的精神则让庐陵成为气满乾坤、“家国”意识浓厚的“节义之邦”。波澜壮阔的古庐陵,有坚守气节的杨邦乂,有“脖子最硬”的胡铨,有“君降臣不降”的文天祥,有刚正不阿的解缙,有“打不死”的邹元标。一代又一代的庐陵人总是以先贤为标杆,以忠义报国为本分,以屈膝投降为耻辱,抒写了一曲又一曲的正气之歌,鼓舞着庐陵后人舍身忘死,保家卫国。但凡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家族与家族之间、村与村之间、乃至同村不同族姓之间,都会存在利益和争斗,争斗之中常常会大打出手,棍棒相向,集体械斗,甚至酿出人命。永新县龙源口镇南塘村,地处缺水的边远山区,村里吴氏族人为外来客籍,在与当地人争水、争山等冲突中常处劣势,为了在争斗中赢得优势,他们便从广西、云南学来盾牌的打法,盾牌舞因此便在南塘村流传下来。农耕时代,土地、山林、水草是老百姓的衣食之母,而要保护自己的家园和田产不受侵犯,他们不得不依靠刀枪棍棒,学习擒拿格斗。然而,庐陵先人的世界里,并非只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当国家遭受劫难,他们也会奋不顾身,合力抗击。当年,文天祥接到勤王诏令时,迅速就在家乡募集了数万民兵抗击元军。文天祥抗元兵败后,泰和县华盖山村组建了舞狮队,以此纪念文天祥这位民族英雄,表达村民们誓死抗元、保家卫国的决心。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这些传统武术演变成为了集舞蹈、武术、杂耍及造型于一身、极具艺术观赏性的传统舞蹈和体育。


庐陵星空,为何有如此璀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吉州窑釉下彩绘芙蓉纹鼓式香炉

家国情怀浓厚的庐陵先人从来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们历来勤奋吃苦,充满智慧。倘若读书不成,他们希望子女能够掌握一门吃饭的“手艺”行走江湖,木匠、铁匠、篾匠、锡匠、窑工、制茶工等手艺人随处可见。师傅收徒按照严格的程序,行三叩九拜之礼。庐陵先人对“手艺”和“手艺人”的重视,不仅缘于生存的需要,更缘于对祖传“技艺”的守护。茶余饭后,庐陵先人谈论的除了子女读书、是否有出息外,还会涉及到切磋技艺、置办田产等。他们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对所学技艺总是精益求精,匠心独运,成就一代代“鬼斧神工”。泰和县庐陵传统建筑(鹊巢宫)营造技艺、吉州窑木叶纹黑釉瓷制作技艺、遂川狗牯脑茶的制作工艺、峡江米粉的制作工艺、青原新圩木活字印刷技艺等无不体现了庐陵工匠们的智慧和创造,其中吉州窑木叶天目、剪纸贴花技艺更是走遍天下,在世界各地均有藏品,令世人赞叹不已。“吉安老板一把伞,走到外省当老板”。庐陵先人没有安于现状,他们身怀绝技,放眼天下,总是处于奋进的状态之中,其绝技也得以走出吉安,走向世界,使得庐陵成为“艺”行天下的智慧之地。

庐陵星空,为何有如此璀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固传统造像

悠悠庐陵,千载历史。庐陵先人们敬祖尚德,崇文重教,坚守气节,追求美好,造就了一大批文化名人、英雄人物以及能工巧匠、绝技绝活,形成了与众不同的风情民俗,加上赣江这一黄金水道贯穿“吴头楚尾”的吉安,使得庐陵大地格外受世人关注,庐陵星空缀满如此多的文化瑰宝也就不足为奇了。作为后人,我们唯有取其精华,剔其糟粕,传承好先辈们的优秀文化遗产,才能告慰庐陵先辈。

庐陵星空,为何有如此璀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吉州骨伤疗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泰和县   遂川   赣江   吉安   粮仓   先辈   平安   江南   进士   先人   技艺   习俗   文化遗产   后人   璀璨   物质   星空   传统   项目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