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混为什么火

超混为什么火

审核状态:已通过 类别:企业新闻 发布人:100137055 发布时间:2021-10-28 08:49

高端访谈 | 杨冬生详解比亚迪“超混”为什么“火”

编前:进入2021年,比亚迪汽车一改多年销量徘徊局面,逆势大涨。且新能源汽车在其总销量中的占比也迎来历史拐点,从去年全年的43%,跃升至今年的73%(根据比亚迪1~9月的销量统计数据)。这其中,比亚迪DM-i超级混动系统功不可没。这套“以电为主”的混动技术,油耗秒杀燃油车,动力及平顺性跟同级燃油车相比也相当出色,上市不足半年便成为市场爆款。


比亚迪为何要独辟蹊径毅然决然选择插电混动这一技术路线?历经四次迭代,比亚迪又是如何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解决混动存在的用户痛点的?一炮走红的比亚迪DM-i超级混动系统,背后隐藏的市场逻辑是什么?比亚迪超混旋风将给其他车企、市场带来哪些启示?近日,在深圳坪山区的比亚迪总部,《中国汽车报》社总编辑桂俊松,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汽车工程学会会士李理光等一行,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产品规划及汽车新技术研究院院长、DM技术总设计师杨冬生,围绕以上话题展开了广泛、深入交流,力图挖掘比亚迪超混“火”起来背后的必然因素,以及它诞生后的行业意义。

访谈主持:

《中国汽车报》社总编辑 桂俊松(右二)

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汽车工程学会会士 李理光(左二)

访谈嘉宾: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产品规划及汽车新技术研究院院长、DM技术总设计师 杨冬生(中)


比亚迪DM-i超级混动系统历经四代产品的迭代打磨,始终坚持服务市场需求的开发定位,依靠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积淀,跨越了成本门槛。


桂俊松:在比亚迪的产品战略中,对于插电式混动产品的基本构想和定位是什么?


杨冬生:插电式混动和纯电动产品都属于新能源汽车,比亚迪早在2003年造车时,就想做新能源汽车。单从汽车动力来看,新能源汽车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事实上,比亚迪的发展,一直都离不开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积淀。


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一直坚持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动共同发展,“两条腿、齐步走”的战略。因为我们认为,目前中国的汽车消费者中,2/3的车主来自首购家庭。如果是家庭的第二辆车,消费者买纯电动汽车没有特别大的压力,但如果是首购,尤其是考虑长途行驶,车主会首选燃油车。纯电动汽车对于充电依赖性太强,消费者接受速度没那么快,国家的充电资源也很难在短时期内布局到位。而既能用电,又能用油的插电式混动汽车,可能是适合中国消费者的产品,这也是比亚迪早设计这款产品的构想。


桂俊松:作为比亚迪第四代插电式混动产品,DM-i超级混动系统在技术创新上,都进行了哪些探索和调整?这些探索又是建立在什么样的技术积累基础上的?


杨冬生:今天的超级混动产品DM-i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也经历了十几年的迭代打磨和市场考验。我们从2003年开始就酝酿这一技术,2008年比亚迪推出了插电式混动汽车,今天的DM-i超级混动车是比亚迪的第四代产品。现在来看,它的成功,既在于其准确的市场定位,也得益于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积淀。


比亚迪开发插电式混动产品时,就已经设计了这套双电机串并联架构。然而,受限于当时中国整体产业链水平的局限,只能依靠一款1.0L自吸三缸发动机,技术指标不够先进、油耗高,同时电机、电控成本也过高,产业化推广的难度很大。因此我们进行了第二代升级。


2013年,比亚迪第二代插电式混动产品实现量产。那时比亚迪主要以燃油车销售为主,第二代产品应用的是比亚迪自主开发的1.5L增压发动机。我们依然更多的要依靠燃油车的产业链进行产品开发。但在第二代产品的开发上,我们把动力性作为产品的一个关键指标,推出了唐这款车型。当时的“542战略”实现了自主品牌性能上的极大跃升,“542”即百公里加速只有5秒内,全时电四驱,百公里综合油耗2L以内。这个技术方案让我们收获了大量的“迪粉”。“542”加持下的第二代产品一经上市,就收获了不少消费者的欢迎,大家对第二代产品的动力性特别满意。但同样受限于价格昂贵,第二代产品没能实现大规模普及。


桂俊松:作为一款自主品牌SUV产品,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20万元左右的定价确实很高。这是第二代插混车型没有推广开来的主要原因吗?


杨冬生:是的,当时在燃油车的基础上要额外增加电机、电控、电池、充电、高压等总计6、7万元的成本。因此,第二代混动车型满足了一部分对性能有极致追求,敢于尝试新技术,并愿意付诸消费的用户。但第二代混动车型在节能方面的表现并不突出,不能满足消费者对节能的要求,难以走进千家万户。


产品开发时就参与了比亚迪混动产品的开发,当时我负责底盘、传动方面的工作。在第三代产品的研发上,我们在第二代产品基础上,增加了一个高压P0电机,既实现了电平衡,确保了汽车的动力性,又可以大幅降低油耗,NVH表现也非常好。但问题又来了,那就是成本更高了。因此,比亚迪第三代插电式混动技术搭载在唐、汉等高端车型上,这也是我们DM-p混动技术的架构。


到了第四代,我们对产品进行了重新定义。我们认为偏重动力的DM-p方案,可以作为一条技术路线,另外一条技术路线则应该把节能和成本放在首位。这一新的产品定义,也让我们的研发团队开始换位思考。


产品是按照电机方案做纯电和插电产品的;第二代、第三代产品是从燃油车的角度思考开发方案的,到了第四代,我们就开始从纯电角度考虑整体的产品开发方案,这与以前是截然不同的思路。我们开始对发动机、变速器做减法,只聚焦在提升发动机的热效率上,让整个结构更加简单。我们为此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比如把发动机的压缩比做到了柴油机的压缩比水平,达到了15.5这个超高值。为了控制发动机的爆震,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开发工作,比如使用阿特金森循环、冷却EGR废气再循环等技术。


从第四代的开发,我们不断地优化,然后再创造一条路线。现在比亚迪的插电式混动有两条技术路线,一是在第三代时形成的注重动力的DM-p路线;一是第四代更加智能、节能的DM-i路线。


李理光:比亚迪DM-i超级混动方案和其他企业的技术方案相比,有哪些创新性优点?


杨冬生:首先,比亚迪DM-i超级混动采用的是“以电为主”的串并联架构,这个方案技术复杂,但在节油方面要比以燃油为主的方案更有优势。我们第四代产品应用的发动机热效率为43.04%,也是目前全球量产发动机中热效率的。


李理光:确实,比亚迪超级混动系统的发展,是和燃油车的技术进步分不开的。比亚迪超混技术今天的成就,同样也基于比亚迪在燃油车领域的积累。


杨冬生:您说的没错。为什么我们这个时候能开发出DM-i超级混动产品?因为我们已经成功开发了1.5T发动机,因此我们才敢于去生产插混专用发动机,才敢于挑战。


比亚迪超级混动为什么更省油?简单地说,就是一定要让发动机少工作,而且发动机工作的时候,尽可能在高效区。所以跟燃油车和一般的插混汽车相比,我们的超混汽车发动机工作时长比较短,工作效率也比较高,油耗自然更低。在城市工况下,基本上以纯电驱动为主,电机驱动达到80%。

超混为什么火

超混为什么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理光   热效率   新能源   油耗   燃油   发动机   车型   电机   路线   消费者   动力   方案   汽车   产品   技术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