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二段平行志愿填报即将开始,点这收获一份攻略

一、今年高考的新变化增加了原二段线考生填报志愿的难度

相较于2020年,浙江高考又有新变化,普通类录取分段从三段调整为两段,新一段线按实考人数的60%划定(就是将以前的一段线和二段线合并),新二段线按实考人数的90%划定。新一段线的考生志愿填报时间为6月29日至6月30日,新二段线的考生志愿填报时间待定。光从志愿填报角度来讲,这一变化对原二段线的考生影响最大,一方面是志愿填报的思考时间大大缩短,从原来的原来的7月23日——24日提前了差不多一个月;另一方面与原一段线的考生同时填报,会增加更多的不确定性。

二、考生和家长都得明白的志愿填报小知识

(一)什么是平行志愿

浙江高考是实行“专业平行志愿”,也就是“专业+学校”志愿,一所学校+一个专业(类)作为一个志愿单元,每位考生可以最多可以填报80个志愿单元。

对于同一个考生来说,需要将80个志愿单元进行先后排序。高考录取系统按照顺序先后对志愿单元进行判断,只有在考生没有前一个志愿单元录取时,后一个志愿单元才会启用,一旦考生被某个志愿单元录取,之后的全面作废。

对于不同的考生来说,相同志愿,排名优先。举个例子,比如考生A排名成绩排名第10000位和考生B成绩排名第10001位,如果两位考生都填了同一所学校的同一个专业(也就是说他们填报了相同的志愿),按照平行志愿的录取原则,先录取考生A。

(二)考生需要合理设置专业梯度,沿用“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策略合理填满80个志愿。

考生一定要将考生位次、考试分数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主要看考生位次),志愿填报沿用“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策略合理填报,合理设置专业梯度,填满80个志愿。考生将自己位次往前数20000名,作为“冲志愿”选择范围(假如考生位次位50000名,他就将前几年录取名次在30000名到50000名的院校专业作为“冲志愿”),一般从中选择20—25个志愿排在前面作为“冲志愿”,将考生位次往后数20000名作为“稳志愿”选择范围,一般从中选择30—40个志愿排在“冲志愿”之后(该考生可将录取名次集中在50000名到70000名的院校专业作为“稳志愿”)。再往后数20000万名作为“保志愿”的选择范围,一般从中选出20个排在“稳志愿”后边(该考生可将录取名次集中在70000名到90000名的院校专业作为“保志愿”)。

(三)考生填报志愿要综合考虑自身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优势特长、后续就业、家庭和社会资源等因素。

根据我多年的高校工作经验,兴趣爱好和优势特长与大学生在校学习和职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我看到太多的学生由于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而导致挂科影响毕业,甚至出现心理疾病。所以,在这里我强烈建议家长要充分尊重子女的选择,千万不要强行要求孩子选择他不想学的一些专业。

可能很多考生在高中时期主要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对自身的性格特点、兴趣类型、价值观等都不怎么了解,建议考生在填报志愿前可以借助一些相对权威测评工具对这些方面进行测评。因为,根据研究,职业类别与人的性格特点、兴趣类型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比如,一个喜欢跟人打交道的人,让天天呆在实验室做实验,他估计会受不了;一个喜欢独处、安静的人让去做市场营销,他估计也会很难受。

那为什么在填报志愿时还要考虑家庭及周边的资源呢?因为根据经验,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家庭资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家长应该好理解。

(四)志愿填报的步骤

第一步,通过自我分析或借助工具测评,对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类型、特长优势、价值观有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步,分析自己的家庭资源和社会关系,看看有哪些人可以为自己今后职业发展提供帮助。

第三步,确定今后的职业目标范围,比如想教书、想从事互联网方面的工作、想考公务员等等。

第四步,大致确定专业(类别)范围。

第五步,根据高考位次,在往前20000名到往后40000名录取区间,选出所有专业。

第六步,根据选考科目缩小范围。

第七步,根据自己确定专业(类别),缩小范围。

第八步,根据省份、城市选择范围。

通过以上几步后,估计会剩下100—150个专业左右,再次明确专业方向、学校层次、学校地域,进行多次筛选,最后确定80个志愿,并做好排序。

三、学校层次、学校地域、专业选择怎么兼顾?

从就业角度来分析,如果本科毕业后直接就业的话,长三角地区的一些比较热门的非985、211院校(包括省内的重点本科院校)的优势专业好于偏远地方的985和211院校。如果还想继续度研究生或者博士的,学校层次更为重要;因为,用人单位在招聘博士毕业生时,不仅要看你博士就读学校,还要看你硕士、本科就读学校,如果本科就读的是非985、211院校,可能报名资格都没有。

从志愿填报角度分析,省内院校的招生计划多,分数预估更准,录取机会更大。

从转专业角度分析,考生面临好学校差专业与差学校好专业选择时,一定要在充分了解意向学校的转专业政策后再做决定。当前大多数学校都会给学生转专业的机会,但是一般好专业大家都想转过去,这时就要看学生在大一期间的学习成绩了。如果好学校的转专业政策较为宽松,考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有信心的话可以选择好学校差专业,以便先录取后转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二段   志愿   位次   浙江省   名次   考生   单元   性格特点   角度   本科   兴趣   院校   优势   攻略   家庭   学校   数码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