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姓在唐朝活得最讲究,这规矩放现代,会火


李姓在唐朝活得最讲究,这规矩放现代,会火

李氏图腾

“李”作为中国最具代表的大姓之一,据不完全的数据统计,人口大约有八千七百多万,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4%。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就层书写豪壮诗篇 :“我李百万叶 , 柯条遍中州,天开青云路 , 日为苍生恰?”简单的几句诗,也足以说明,李姓被称为“世界第一大姓”,一点都不算夸张。

李姓在唐朝活得最讲究,这规矩放现代,会火

李家龙宫

唐朝时,有徐氏、安氏、鲜于氏、阿布氏、阿跌氏、舍利氏、朱邪氏等,但是因为众多姓氏宗亲立功的大小不一,唯独只有李氏被赐予国姓。也就是这一点,让李姓在唐朝成为了当时最讲究的姓氏,没有之一。

李姓在唐朝活得最讲究,这规矩放现代,会火

鲤鱼跃龙门

“民以食为天”,吃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可是即便如此,在唐朝却有个不成为的规矩,凡事和“李”同音的东西,都是不能吃的,所以“鲤鱼”只能放不能吃,尤其是红色的“锦鲤”。据《酉阳杂俎》中记载:“国朝律,取得鲤鱼即宜放,仍不得吃,号赤鯶公。卖者杖六十,言“鲤”为“李”也”意思是说,国家律法规定,要是捞到鲤鱼一定要放生,不能吃掉,还要尊称“赤鲟公”,私自贩卖鲤鱼的,还要被仗打60。估计当时大家也就有了“吉祥物”这个概念了。不过话说回来,这规矩如果放在现代社会,估计这“锦鲤”还得火一阵子。

除了鲤鱼不能吃,当时的唐朝,因为等级森严,阶级分化比较严重,再加上李姓声威显赫,老百姓们不仅要避讳国姓。在当时盛行的诗词文化中,用歌颂鲤鱼的词句表达对李姓的崇拜。这种奇葩的规定,莫名提升了李氏的江湖地位啊。

李姓在唐朝活得最讲究,这规矩放现代,会火

李氏族谱

唐代,李姓人口有三次迁徙。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为避难迁往南方。第三次是唐末至五代年间,因中原地带长期动乱,王潮、王审知兄弟率众起义,最后在福建创建闽国。河南一些李姓人随王氏兄弟入闽,定居于莆田、晋江,后又分支宁化、上杭、邵武、清流等地,进而又向西发展,分布于广东、广西的一些地方。

唐代以后,出于多种原因,李姓播迁更加频繁,分布得更为广泛。纵观历史,李姓人氏大体形成两大系源。一支在陇西,即今甘肃省境,一支在赵郡,即今河北省境。以这两支为主,形成了中国李姓的源流,不断向全国各地播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宁化   上杭   陇西   唐朝   中州   阿布   规矩   大姓   锦鲤   河南   鲤鱼   姓氏   唐代   老百姓   讲究   人口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