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 中国少儿编程渐入佳境_原子同学_科创教育

2020年12月份,教育部在给全国政协委员的答复函中称,将高度重视学生信息素养提升,教育部分别从“制定相关专门文件推动和规范编程教育发展”、“将编程教育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以及“培养培训能够实施编程教育相关师资”三个方面介绍了教育部在相关领域已开展的工作,该答复函中答复的问题与2020年1月份提出的“强基计划”相呼应,为2020年推进编程教育的普及进程画上了圆满句号。

编程教育在中国起步较晚,低龄化编程即少儿编程,是近几年才兴起的教育学科,反观国外,中国在编程教育方面的引入、政策推进、实践落地处于奋力追赶阶段

解读 | 中国少儿编程渐入佳境_原子同学_科创教育

一、少儿编程教育进程:起步晚,奋力追,力求弯道超车!

国外编程教育起步早,普及广。

早在2000年,以色列就将编程纳入高等学校的必修科目,同时要求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就要学习编程。

日本在2012年就已经在中小学普及编程教育。

英国是全球最早推行少儿编程教育的国家,2014年即提出“编程者国度”计划,将编程纳入5-16岁孩子K12教育必修科目。

美国在2016年初,投入40亿美金,要让每个美国孩子在小学具备最基本的编程能力。目前其少儿编程普及率已超44%位居最高,远超排名第二的澳大利亚。

根据《2017开发者技能报告》,我国的少儿编程教育普及率为0.96%,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随着人工智能高科技作用的日益凸显,国家越来越重视少儿编程教育,相继出台了多个鼓励发展编程低龄化的文件,帮助我国实现“弯道超车”。

解读 | 中国少儿编程渐入佳境_原子同学_科创教育

二、政策层面:积极政策导向,多方举措为少儿编程普及带来利好!

政策先行: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为编程教育的推广奠定了基础,强基计划的提出推进了编程教育在中小学阶段的普及,今年编程纳入中学课程定锤,少儿编程趋势势不可挡!

2016年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跨学科学习(STE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中的应用,将信息化教学能力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考评体系。

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大战略,明确指出要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

2018年教育部公布高中新课标,将三维设计、开源硬件、人工智能正式划入其范围,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9年,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推动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

2020年1月,发布“强基计划”,明确自2020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同年12月,教育部正式给出答复:将包括编程教育在内的信息技术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


解读 | 中国少儿编程渐入佳境_原子同学_科创教育

多地落实:

2018年,以浙江为首,将往年高考的“6选3”,改为“6+1选3”,而这里所指的“+1”就是信息技术(含编程),编程正式成为了高中必学科目。

2019年1月,教育部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北京、广州、深圳、武汉、西安将作为第一批试点城市,3—8年级学生在2019年全面试点。

2019年6月,深圳教育局根据《深圳市教育局关于遴选学校参与“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项目”实验工作的通知》,在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统一安排下,拟遴选100所学校参与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项目” 实验工作。

2019年7月,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发布《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等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将信息技术纳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这是继山东、浙江后,第三个将编程纳入高考的省份。

2020年2月,教育部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其中,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机器人工程等成为新增备案专业数量较多的学科。审批结果显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等新增人工智能专业,总计 179 所高校。

2020年8月,湖北省武汉市教育局发布通告,今年秋季在部分中小学试点开设人工智能的编程教育课程。

2020年11月,北京将编程纳入中考,凡考试不及格者不予颁发毕业证。

2020年12月,教育部高度重视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已制定相关专门文件推动和规范编程教育发展,培养培训能够实施编程教育相关师资,将包括编程教育在内信息技术内容纳入到中小学相关课程,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


解读 | 中国少儿编程渐入佳境_原子同学_科创教育

三、世界趋势:编程正在改变世界,改变生产力架构,改变教育体系。

随着自动化技术愈加成熟,更多的资金转向投入技术研发阶段,在机械重复劳动的生产阶段则更多采用自动化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麻省理工学院和波士顿大学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美国制造业中每增加1个机器人,平均会取代3.3名工人。

牛津大学公布了一项研究报告称,预计2035年,世界上将有86%的餐饮工作岗位、76%的零售工作岗位以及59%的娱乐工作岗位被自动化取代。

综上,提升国民编程素养,于国家层面而言,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大战略,教育部和国务院频频下发政策,旨在培育高水平人工智能创新人才。

国家发布一系列积极政策推进编程教育普及。于个人层面而言,程序员是少有的能改变世界的人,诸如乔布斯、比尔盖茨,以及每一个朝九晚五的程序员,每一个代码都在开创新世界。编程能力是软实力中的“硬核”,编程思维是孩子创新必备的思维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少儿   教育部   信息技术   人工智能   中小学   渐入佳境   美国   素养   原子   中国   科目   阶段   同学   课程   孩子   政策   小学   国家   工作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