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种洋葱和保存洋葱?

洋葱是易腐烂的蔬菜,洋葱对相对湿度控制非常严格,一般标准的湿度在60%以下,相对湿 度一旦超过70%,就会增加腐烂的概率,保鲜冷库要充分的控制冷库内的湿度,保证在任何 温度下湿度都要控制在60%以下,做好强制通风排湿的措施。洋葱佳保存温度在0-3℃,温度在低于-3℃ 时容易出现冻伤,如果温度太高会导致洋葱出现腐烂变坏。

洋葱黑斑病

【症状】初发病时,在叶片和花茎上形成黄白色长圆斑,而后扩展较快,边缘处为黄色晕圈,内部为黑褐色,即或病斑相连仍保持椭圆形。发病后期,病斑上密生黑色短绒状霉层并具有同心轮纹。鳞茎多在临收前发病,初发时呈水浸状,而后病斑上生出霉层而变黑。

【病因】寒冷地区,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后以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而后则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时是借风传播。在温暖地区,主要是靠分生孢子反复侵染蔓延。在长势不良、管理不善的田块易发病,因受冻害造成长势不良时,也会感病。

【防治方法】此病多在梅雨季节发癍,尤其长势弱的植株更易染病,故须加强间管理和注意做好排水工作。在发病初期,可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l200~1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一般隔7~10天再喷药,最好按期喷药3~4次。

洋葱红根病

【症状】地上部无明显症状。生长后期,生长有些不良,下位叶黄变或枯死,这时往往已感染病菌。病株根有局部或整体变为红色或者腐烂、或者萎蔫,根须腐烂脱落,根量减少,茎盘肥大。该病害呈慢性症状。

【病因】病菌在25~30℃下发育最为旺盛。除洋葱外,也侵染韭菜、大葱、大蒜、萝卜和黄瓜等多种蔬菜,病根上的厚垣化菌丝残留在土壤中越冬。

【防治方法】①农业措施 该病害为土壤传染型病害,连作年数越长为害大。因此,不可连作。该病菌属重复侵染性病菌,要慎重选择前、后茬作物。病害最初只出现在一小部分地块,因此,要致力于早期发现,早期防治。病株残根不可放置田间,要堆积腐熟或烧毁。

②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25%使百克乳油10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8%科博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每7天喷药1次,连续防治2~3次。

洋葱菌核病

症状】病株的叶和花梗先端变黄,逐渐向下扩展,后枯死下垂,后期病部变为灰白色,管状叶和根部长出白色至黑色不规则形菌核,有时数个菌核粘合成一片。

【病因】菌核遗留在土中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冬或越夏。混在种子中的菌核,随播种带病种子进入田间传播蔓延,该病属分生孢子气传病害类型,其特点是以气传的分生孢子从寄生的花和衰老叶片侵入,以分生孢子和健株接触进行再侵染。侵入后,长出白色菌丝,开始为害柱头或幼瓜。在田间带菌雄花落在健叶或茎上经菌丝接触,易引起发病,并以这种方式进行重复侵染,直到条件恶化,又形成菌核落入土中或随种株混入种子间越冬或越夏。南方2~4月及11~12月适其发病,北方3~5月及9~10月发生多。本病对水分要求较高;相对湿度高于85%,温度在15~20℃利于菌核萌发和菌丝生长、侵入及子囊盘产生。因此,低温、湿度大或多雨的早春或晚秋有利于该病发生和流行,菌核形成时间短,数量多。连年种植葫芦科、茄科及十字花科蔬菜的田块、排水不良的低洼地或偏施氮肥或霜害、冻害条件下发病重。

【防治方法】以提高温度的生态防治为主,辅之以药剂防治,可以控制病菌的流行。

(1)农业防治。有条件的实行与水生作物轮作或夏季把病田灌水浸泡半个月,或收获后及时深翻,深度要求达到20厘米,将菌核埋入深层,抑制子囊盘出土。同时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增强寄生抗病力。

(2)物理防治:播前用10%盐水漂种2~3次,汰除菌核,或塑料棚采用紫外线塑料膜,可抑制子囊盘及子囊孢子形成。也可采用高畦覆盖地膜抑制子囊盘出土释放子囊孢子减少菌源。

(3)种子和土壤消毒。定植前用20%甲基立枯磷配成药土耙入土中,每667m2用药0.5kg对细土20kg拌匀;种子用50℃温水浸种10分钟,即可杀死菌核。

(4)生态防治。棚室上午以闷棚提温为主,下午及时放风排湿,发病后可适当提高夜温以减少结露,早春日均温控制在29℃或31℃高温,相对湿度低于65%可减少发病,防止浇水过量,土壤湿度大时,适当延长浇水间隔期。

(5)棚室或露地出现子囊盘时,采用烟雾或喷雾法防治。用15%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每667m2250克,熏1夜,隔8~10天1次,连续或与其它方法交替防治3~4次;喷撤5%百菌清粉尘剂,每667m2lkg;或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扑海因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l000倍液;60%防霉宝超微粉6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加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于盛花期喷雾,每667m2喷对好的药液60升,隔8~9天1次,连续防治3~4次,病情严重时,除正常喷雾外,还可把上述杀菌剂对成50倍液,涂抹在瓜蔓病部,不仅控制扩展,还有治疗作用。

(6)在土壤中添加0.5%及1%的s—H混合物(稻壳、蔗渣、虾壳粉、矽酸炉渣)等加尿素、过磷酸钙、硝酸钾制成土壤添加剂或土壤添加矿灰、碳酸钙都可明显抑制菌核病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洋葱   子囊   病株   菌核   可湿性   菌丝   海因   乳油   粉剂   孢子   病害   病菌   湿度   土壤   种子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