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指“利率陷阱”,央行强制明示“年化利率”,做对了什么?

剑指“利率陷阱”,央行强制明示“年化利率”,做对了什么?

贷款利率的“明码标价”

华说


如今打开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网页,大抵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其推出的贷款产品的“年化利率”。譬如说,某两款市场上颇为知名的消费贷产品,原本只标注日息的,而今则一上来便注明了年利率,而且列出了年利率和日利率的计算公式:年利率20.075%,日利率万5.5(年利率=日利率ⅹ365);年利率16.425%,日利率0.045%(年利率=日利率ⅹ365)。

这改变,源自于央行日前发布的一则公告,公告要求“所有贷款产品均应明示贷款年化利率”:

一、所有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在网站、移动端应用程序、宣传海报等渠道进行营销时,应当以明显的方式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并在签订贷款合同时载明,也可根据需要同时展示日利率、月利率等信息,但不应比年化利率更明显。


二、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存款类金融机构、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以及为贷款业务提供广告或展示平台的互联网平台等。


三、贷款年化利率应以对借款人收取的所有贷款成本与其实际占用的贷款本金的比例计算,并折算为年化形式。其中,贷款成本应包括利息及与贷款直接相关的各类费用。贷款本金应在贷款合同或其他债权凭证中载明。若采用分期偿还本金方式,则应以每期还款后剩余本金计算实际占用的贷款本金。


四、贷款年化利率可采用复利或单利方法计算。复利计算方法即内部收益率法,具体示例见附件。采用单利计算方法的,应说明是单利。


五、鼓励民间借贷参照本公告执行

这公告的矛头所向,是这些年来金融机构推出的五花八门的计息方法,亦可称之为“利率陷阱”。概而言之,大抵有三:

其一,只展示日利率或月利率。譬如“日息万五”或“月利率1.5%”。所谓“日息万五”或者“月利率1.5%”,更通俗的说法,是 “借款1万元,每天还5元”。骤眼看来,很便宜很划算。然而,将“日息万五”转换成年利率,年化利率=日利率× 365,即0.05% × 365=18.25%。年利率18.25%,可谈不上“很便宜很划算”了。公告的第一条,要求“所有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在网站、移动端应用程序、宣传海报等渠道进行营销时,应当以明显的方式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并在签订贷款合同时载明”,是为此而发的。

其二,在较低的贷款利率之外,另外收取管理费或者手续费;或者以“免息”之名,收取手续费、管理费、保证金,而且大抵是在借贷本金中先行扣除。行话称之为“砍头息”。譬如说,某一贷款产品,本金10万元,年利率6%,但贷款机构先要收2万“服务费”。年利率6%,看起来实在不高,但加上先行收取的2万“服务费”,真实的年利率便是26%,可实在不低。公告的第三条,要求“贷款年化利率应以对借款人收取的所有贷款成本与其实际占用的贷款本金的比例计算,并折算为年化形式。其中,贷款成本应包括利息及与贷款直接相关的各类费用”,针砭的便是这一行为和现象。

其三,只展示每期支付的利息或费用。譬如说,购买价值12,000元的家具,采用分12期(月)还本付息的方式,月利率0.5%,也即是月供1060元。乍看之下,月利率0.5%,转换成年利率也不过6%,当然不算高。然而,分期付款采用的是复利计算方法即内部收益率(IRR)法,按照公式计算的话,其真实的年利率是10.9%。公式复杂,简单的理解,就是分期付款越往后本金越少,但利息不变,也即意味着利率就越来越高了。公告的第四条,要求“贷款年化利率可采用复利或单利方法计算。……,采用单利计算方法的,应说明是单利”,可不是多余的废话,是有的放矢。

央行的这则公告,舆论将其解读要求贷款机构对贷款产品的利率进行“明码标价”,当然是错误的。上述提及的三种“利率陷阱”,不论是只展示日利率或月利率,还是收取“砍头息”,还是只展示每期支付的利息或费用,贷款机构无一不是“明码标价”的!既然是“明码标价”,那“利率陷阱”又因何而起?其实简单,一方面,一般的习惯,人们谈到利率,大抵便是指年化利率,没有法律规定必须这么做,是约定俗成。另一方面,绝大多数的行外人缺乏相关的金融知识,对日息、月息和年息之间的换算关系,对“砍头息”以及复利、单利的计算方法不了解、不明白,由此贷款机构与消费者之间形成了所谓的“信息不对称”。换言之,也即是消费者在借贷时,因为缺乏相关的知识,面对只展示日息或者月息或者每期支付的利息或费用,或者收取“砍头息”时,为讯息费用所左右,不清楚真实的年利率为几何。央行要求“所有贷款产品均应明示贷款年化利率”,是为了破除贷款机构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或者说降低讯息费用。这是其真正的意图和效果之所在!

2021年4月11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利率   月利率   月息   复利   年利率   借款人   譬如说   本金   央行   利息   计算方法   陷阱   贷款   对了   费用   机构   公告   数码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