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双减的原因和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生存的未来

教育双减的政策执行得非常强,从省会的城市学校一直到乡村偏远的村小。政策要求一下来,全部一致的执行双减,所有的学生全部延迟至五点或六点放学。而校外培训机构确实面临了生存危机。据我了解,一家乡镇的课后辅导培训机构现在已经转型改为了10元洗脚店。关于教育双减的原因和校外机构生存的讨论,成为了社会的热点。

昨天,我吃过晚饭在某省会城市散步。听到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对人说:“带小孩去辅导班学习去”。又看到某地规定培训机构晚上八点半后不允许进行辅导。看得出如一些人预料,双减政策落地后,仍有一些家长带着孩子不理解政策的“利好”,继续进行课后辅导和补课。

有专家坦言,目前有许多中小学的孩子成为了考试机器,是校外培训机构操练出来的。导致一些重点大学录取分数连连涨高。这种现象造成,学校攀比,校外培训机构攀比,教育投入攀比...

笔者认为,双减政策的出台,初衷和目的都是为了群众。减轻群众教育投入负担(教育,医疗,住房被调侃为新时代的三座大山)。减轻教育焦虑。但细节上,也需要一些优化。比如说小学一二年级学校不布置作业,这一点我觉得不很现实。小学的起始阶段,哪个家长敢让自己的孩子纯粹不做作业?到了三年级万一落后了怎么办?必然,有条件的自己辅导孩子,没条件的,家长会转向校外培训机构。

课后服务让学生把作业留在学校。但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有心的家长就会想,孩子晚上再给他加点作业或加点辅导,后续就能超过其他人,也就出现了我在散步时看到的一步。所以双减政策是否完全有效落地,关键不在学校,而在我们的家长。

而如何减轻家长的忧虑,关键核心的一条,不让他们担心子女人生的未来。我们急需建立优质的职业教育与大学教育并行。使学生读中职与读高中并行有吸引力,提高蓝领工人与技术工人待遇,形成有效强有力的工人工会。让年轻人以工人为傲。最大化由工人岗位吸收就业人才。

对于校外培训机构,我觉得不需过于悲观。公立教育依然需要私立教育作补充。校外培训机构要合理收费,一些机构考虑转行或转型也是可以的。留下一批服务社会需求。因为我们社会依然要有浓厚的学习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校外   作业   课后   工人   群众   家长   晚上   原因   关键   未来   孩子   政策   机构   小学   学校   社会   学生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