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滇池水清常在

曾经的滇池

愿滇池水清常在

1987年滇池

滇池位于昆明市的南面,是云南省最大的高原湖泊,全国第六大淡水湖泊。被称做“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的滇池,她既有海的壮阔,也有湖的秀美,她是云南的母亲湖。曾经滇池的水质好,生态环境也就很好,非常碧绿的芦苇、水草以及水鸟虾鱼等。

根据老一辈回忆,曾经的滇池印象最深的是滇池清澈见底的水,在这种清澈见底的湖水中,有很多长得很清爽的水草,从水底一直长上来。然后小鱼小虾特别多,穿梭在水草之间。另外就是在水草的根部还有很多的螺蛳,这种螺蛳跟我们现在所见到的福寿螺、田螺不一样。它反而有点像海螺,它是因为远古时候的昆明属于内陆海,所以属于当时的生物就一直流传到了现在,包括我们后来在很多地方见到的螺蛳壳,考古专家的定义是属于贝丘文化,蟹屿螺洲,就是用螺蛳壳堆积起来的成片的地方。只有非常良好的水环境,这些水生物种才能生长。我们可以从曾经的滇池照片看到当时的环境情况。

愿滇池水清常在愿滇池水清常在愿滇池水清常在愿滇池水清常在愿滇池水清常在愿滇池水清常在愿滇池水清常在愿滇池水清常在愿滇池水清常在愿滇池水清常在愿滇池水清常在

90年代的滇池

70年代人们开始在滇池边造田对滇池开始污染,上世纪80年代,由于环保设施严重滞后,大量工业和生活污染物进入滇池流域,曾可“捞鱼捉虾、淘米洗菜”的滇池,水质急剧恶化成为劣V类。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蓝藻水华频繁爆发,尤其到了夏季,气温升高,水体藻类大量繁殖、死亡、腐烂、酸臭,一度成了“臭湖”。因水质被严重污染,滇池生物群种结构发生了不良变化, “土著鱼”只剩下4种。滇池完全丧失饮用水功能。90年代滇池成为我国污染最严重的湖泊之一。“高原明珠”失去了原有的风彩,也丧失了水源地功能。

愿滇池水清常在

被污染的滇池

愿滇池水清常在愿滇池水清常在

被污染的滇池

海菜花,是白色的花瓣,嫩黄的花蕊,一朵朵、一片片,摇曳在湖面,像散落在湖泊里的珍珠,像人鱼吐出的泡沫,像天上的星星洒进了水里,纯洁、清透、婉约、动人。它是中国独特的保护濒危植物,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很高,只能生长在没有污染的水里,被视为“水质风向标”,曾经是云南滇池上的一道美丽风景。

愿滇池水清常在愿滇池水清常在

海菜花可食用,营养价值丰富,最常见的方式是做凉菜,也会做成芋头海菜花汤,曾是当地的美食。

愿滇池水清常在

可滇池的海菜花越来越少,直到 1976 年左右完全消失。这一度成为昆明人和植物生态学者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为了探求可能的真相,学者们对滇池近几十年的重大历史一步步地进行梳理分析,得出了导致海菜花消失的几个原因。

首先是围湖造田。为了向大海要粮,滇池主要海湾被填平,使海菜花生长的地方变成了陆地,海菜花群落生长的面积必定因此减少,随之而来的就是海菜花产量也不断减少。

其次是环境污染因素。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排放入滇池的污水大量增加,间接影响了海菜花的生长发育。舆论中存在大量猜测,认为水污染是导致海菜花消失的主因,但近些年的不少动植物专家的研究推论认为,外来鱼类的入侵与泛滥也是滇池海菜花消失的真正原因。1957 年起,昆明市水产部门连年向滇池投放大量草鱼,这对滇池的生态系统而言,是一种外来的非友好生物。这一外来户不仅生长繁殖超过许多本土物种,并且食性只有植物,而且特别喜欢吃海菜花,使得原有的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再加上围湖造田和水污染的多重打击,海菜花终究遭受了灭顶之灾。海菜花消失背后的滇池水质环境与生态环境危机值得我们深思。

30年来,严重污染的滇池是烙在云南人心头上的伤疤。“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摸虾做菜,七十年代游泳痛快,八十年代水质变坏,九十年代风光不再。”这描述二十世纪滇池的民谣,记录的就是滇池带给云南人的锥心之痛。根据云南大学多年前“滇池流域社区生活质量、人体健康与环境保护”的调查显示,昆明每年因滇池污染导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水资源流失及渔业、旅游、地产等方面的经济损失达710亿元,相当于每个昆明市民每年减少670元的经济收入。

这些年来,云南省、昆明市的不少重大项目因为“一池污水”而进行了调整。比如,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本来选址在昆明南市区的滇池之畔,因为滇池污染太严重而改在北市区,因此增加不少投资。作为昆明长期以来的城市供水水源地,滇池污染后云南省、昆明市不得不投入巨资新建城市供水工程。

最直接受影响的是旅游业。由于成了一块丑陋的“伤疤”,本是昆明禀赋最好、最有竞争力的旅游资源却花容失色。“当前,昆明已经从全省的旅游目的地,沦落为旅游过境地。”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这样说。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对当地人生活品质的影响。昔日在湖中游泳、嬉戏的景象已经见不到。每当蓝藻大面积暴发,湖水就像绿油漆一般,远远就能闻到一股恶臭,往湖里扔个石头半天都沉不下去。

滇池的生态修复

2008年11月19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到滇池考察污染防治工程时眉头微锁。在听取当地干部汇报后鼓励道:“此役甚为艰巨,但一旦完成则居功至伟。”然后从“九五”规划开始,每一个五年规划,国家都把滇池水污染防治工作纳入“三河三湖”重点流域治理规划中,国家相关部委从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给予了强有力支持。

党中央、国务院持续高度重视滇池治理工作。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时指出,“滇池本来是云南特别是昆明的一颗明珠,现在反而成了昆明乃至云南的一块伤疤,损失实在太大了”,要求“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生存之基、发展之本,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还滇池一湖清水,习主席还说“我一定还会再来,希望下次来时,你们的生活能过得更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云南省委、省政府和昆明市委、市政府把滇池治理工作列为头等大事和“一把手”工程抓,转变观念、创新思路,以推进滇池及滇池流域减量发展为重点,采取务实管用的举措,推动滇池保护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为改善滇池水质,2015年开展了水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工程,主要为实施截污阻断工程,引水换水工程,水生植被重建,水生态修复工程,微滤净化工程、生态驳岸工程六大工程措施。

愿滇池水清常在

滇池补水工程

愿滇池水清常在

德泽水库

愿滇池水清常在

昆明瀑布公园

愿滇池水清常在

图:截污工程

愿滇池水清常在

图:污水清理

愿滇池水清常在

图:依据《昆明市滇池流域地区五采区生态修复和采区布点规划》对五采区和因喀斯特地貌导致的石漠化植被裸露区,规模约105平方公里,进行生态修复。

愿滇池水清常在愿滇池水清常在愿滇池水清常在

沉水植物 浮水植物生态净化

愿滇池水清常在

昆明第一净水厂

多年来,昆明市持续推进滇池治理“六大工程”,2015—2017年滇池水质劣V类。2018年底滇池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终于甩掉了戴了20多年的“劣V类”帽子到达到V类。2019年保持V类,与2016年比较,滇池主要入湖污染负荷(吨):总氮量由8893下降至7041,减少了20.8%;总磷含量由653下降至487减少了25.3%;主要污染物浓度(毫克/升):由2015年46.8下降至28.3,下降了39.5%;滇池流域生物多样性:鸟类增加138种,鱼类23种,水生植物290种。

2020年(今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再次来到滇池,这是习主席与滇池的6年之约。他指出,滇池是镶嵌在昆明的一颗宝石,要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加强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再接再厉,把滇池治理工作做得更好......

愿滇池水清常在

2020年滇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昆明市   采区   海菜   花消   云南省   螺蛳   昆明   水污染   云南   水草   流域   湖泊   水质   生态   工程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