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展“高质量”金融!让“低质量”去哪里?


9月4日,在2021年服贸会举办期间,备受关注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作为服贸会金融展主论坛召开。金融业是全球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服务业开放的重点领域。


央行副行长称:“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北京发展高质量的金融产业,支持外资金融机构在北京拓展,支持北京加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的建设”。


有些话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首都发展高质量,谁发展低质量?首都高速度、高质量发展金融行业,势必对上海金融中心产生冲击。


一、北京高质量金融


北京集中了国家金融政策部门和管理部门,吸引了银行、证券、保险业金融机构以及各类金融基础设施机构共计800多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和分支机构200多家,北京市高度重视金融业的发展,金融业在北京的GDP中占比接近20%。


从发展速度来看,北京、上海、深圳处于高速增长阶段,近10年GDP年均增速在8%左右;香港和新加坡经济从2010年以来年均增速在3%到4%之间。东京GDP近年来小幅回升,从2015年的8,635亿美元上升到2019年的9,879.9亿美元。


从金融业增加值占比来看,2020年中国GDP为101.5万亿元,全国金融业增加值8.4万亿元,GDP占比达8%;北京、上海和深圳的这一比例都在13%以上。

其中,北京金融业GDP占比在2020年第三季度已达20.4%,较2011年提高了6.7个百分点,与香港、纽约和伦敦等国际级金融中心基本持平1,金融业已逐步发展成为北京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对京津冀区域产生了强有力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上海的金融业增加值占比从2011年的11.8%提升至2019年的17.3%。深圳近10年来则维持在13%左右,东京在8%左右。相较之下,东京的金融业增加值占比较低,支柱行业主要是零售商贸、旅游餐饮和房地产。


疫情蔓延对全球金融中心评分产生重要影响。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蔓延,国际金融专业人士普遍降低了对金融中心的发展预期,本期全球金融中心评分整体较上期下降了41分,超过八十个金融中心的评分出现下滑,但排名前十的金融中心评分全部逆势上升,这反映出在疫情影响下,仅少数顶级金融中心的市场认可度和信心度保持高位。


二、监管部门支持


“北京是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先头阵地,在落实开放政策、吸引外资金融机构、推动国际金融交流与合作、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等方面走在了全国第一线。”央行副行长称面向未来,央行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北京发展高质量的金融产业,支持外资金融机构在北京拓展,支持北京加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的建设。


银保监会:支持北京“两区”建设 助力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北京积极发展现代金融业,金融管理中心功能建设步伐不断加强,取得的成绩令人刮目相看。”银保监会副主席介绍,银保监会将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北京“两区”建设,促进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北京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近年来北京银保监局引导辖内银行保险业扎实推进金融服务“两区”建设,加大先行先试力度,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首都经验,助力形成首都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


据了解,北京银保监局持续推动简政放权与服务优化,简化、规范区内银行保险市场准入工作,削减行政审批事项、精简报告备案材料。例如区内银行分行级以下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及高管准入事项由事前审批改为事后报告,保险支公司及以下分支机构的设立、撤销事项由事前审批改为事后备案等。机构设立从此前需要近20项材料,变为仅需提交一次报告、7项材料。


证监会:对外开放助力提升资本市场运行质量。证监会副主席表示,我国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推进,近年来证监会稳步推进中国资本市场扩大开放,推出了一系列开放举措,成效明显,对外开放形成良好格局。


他介绍,2020年初证监会提前一年放开证券基金和期货经营机构外资股比限制,外资机构在经营范围和监管要求上均实现国民待遇。目前已有摩根大通、瑞银证券、高盛高华、富达等11家外资控股或全资的证券基金期货公司相继获批,其中有4家落户北京。


国家外汇管理局:冬奥会期间将为境外个人移动消费提供便利,我国外汇管理改革正在有序推进。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外汇局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推动外汇领域改革开放,有效防范跨境资金流动冲击,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和实体经济发展,切实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北京冬奥会期间,国家外汇管理局将为相关的外汇账户的开立、资金汇兑、资金的存提钞业务、境外个人的移动消费提供便利。


三、北京产业转移


京津冀协同已经走过七年旅程,在京津冀产业协同过程中,北京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近些年,京津冀三地跨区域产业活动和创新联系更为活跃,北京外溢效应明显,天津和河北积极承接北京部分产业的疏解转移,三地间逐渐形成了产业分工。


“十三五”期间,天津市共引进北京项目3062个、投资到位额4482亿元。截至2020年底,河北省累计承接京津转入法人单位24771个、产业活动单位9045个。


由于北京制造业的疏解和津冀承接缺乏有效衔接,对津冀地区的辐射带动仍相对有限。京津冀产业结构错位、梯度差异明显。从产业结构来看,2019年北京三次产业结构为0.3∶16.2∶83.5,第三产业占比高达83.5%,经济结构已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现代服务经济和知识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2019年天津三次产业结构为1.3∶35.2∶63.5,第三产业占比为63.5%,已处于从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演进阶段,基本实现了技术集约化和产业高端化。


河北在2018年实现服务业超过第二产业,2019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0.0∶38.7∶51.3,第三产业占比仅为51.3%,且高端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占比均不高,六大高耗能行业占比长期居高不下,仍处于工业化爬坡中期阶段。


河北的制造业与服务业仍然处在产业链的低端,与京津的差距较大。


2020年京津冀三地人均GDP分别为167638元、90175元和47419元,在全国排在第1、第7和第26位,河北人均GDP仅分别为北京、天津的28.3%、52.6%,在全国排在倒数第6位,造成河北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合作共享能力不足,引才难、留才难问题始终存在。


同时,津冀上下游配套能力、产业技术工程化开发能力及创新成果转化综合服务能力不强,与北京产业链、人才链的融合度不高,造成承接北京产业转移水平不高,但近期大量金融机构迁往雄安新区扩大了河北的金融实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国家外汇管理局   北京   金融   东京   河北   金融业   疫情   产业结构   对外开放   助力   证监会   金融机构   上海   外资   质量   产业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