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营P2P全部停业,一个时代结束了

在营P2P全部停业,一个时代结束了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4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在“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发布文章称,在营P2P网贷机构全部停业,互联网资管、股权众筹等领域整治工作基本完成,已转入常态化监管。


P2P时代终结了。


还记得6年前,P2P曾被高捧为金融创新。然而,它唯一的新鲜玩法是P2P技术——即点对点技术,而金融的本质风险,未能得到重视。


14年来,中国的P2P平台引狼入室,引入了资金池、第三方担保,做了风险自担的刚性兑付模式。


14年来,它们跟在银行后面,捡着原本被银行业金融机构风控筛选下的次级资产,在信用兜底、刚性兑付的商业模式下。通常是负债端能规模大肆扩张,资产端仍然维持它的风险本质,并且缺乏征信条件与风控有效性,这个时候,坏账产生并积累,P2P平台又通过如自动投标等手段,将不良债权,转让给新入的投资人。


过高的坏账和信用背书,要求P2P重资产运营,但信用中介这件事,轻资产的P2P哪能做得了?于是负债端大肆扩张,做大规模,用规模来延缓坏账率的风险爆发,风险逐渐累积,敞口放大,规模只能升高,不能降,20亿元、30亿元……直到自己也够不着。


所以,当2017年监管层拉下“双降”的铡刀,爆雷潮开始。这时P2P如梦初醒,谋求脱身上岸。但绝大部分平台,死于坏账风险敞口放大后的资金链断裂。2017年8月的“双降”以来,1800多家在运营平台死亡。以至于全军覆灭。


在营P2P全部停业,一个时代结束了

在营P2P全部停业,一个时代结束了

数据来源:新金融洛书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注:该统计是人工统计,与实际数据出入可能较大;部分不是严格意义上P2P平台,但以P2P名义行骗,归为P2P。按照表格的计算,2015年至今,待收10亿元以上的爆雷平台总共至少有高于2242亿元的待还余额,还有那几千家爆雷小平台的待收余额,合计起来,预估整个行业爆雷平台涉及整体待收余额可能不超过3500亿元。回望互联网金融浪潮以来的几年,金融工具越来越多,金融机构也越来越多,但是融资成本是否得到下降?个人信贷动辄30%的沉重的利率,将理想打回现实。


如果总结整个P2P悲剧会发现,整个P2P生态圈都在追逐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利益;P2P平台追求短期资产端的利益获得,以提高风险容忍度为前提的挖掘次级资产,投资人以短期高收益,放弃长期低风险收益,都是拿未来的利益来换取当前的效益罢了。


去年3月,运营10年、以大标著称红岭创投宣布清盘。创始人周世平曾在遭受数次亿元级借款违约中,表现出悲怆的英雄主义兜底行为,获得了投资人盛赞,但这些兜底的坏账后遗症,拖垮了红岭创投。


做稳健的投资者 ¥69 购买


同一月,待还余额145亿元的团贷网爆雷,它的悲剧代表了过去十几年里网贷乱象的种种:或假标、资金池,或自融,或资金与期限错配,不同的是爆雷的先后,有资金实力的多撑一会,没资金实力的就早死早跑路。


很多人将这一轮P2P消亡的导火索归结为2016年以来经济下行,以及它引发的中小企业生存困境,进而引发资金流枯竭,最终体现在P2P借贷上的还款困难。


但如果没有这个催化剂,不善于风险控制的P2P资金链断裂也是迟早的事。所有的P2P早期都以放松借款准入门槛来扩张资产规模种下的恶果,都在在进入借贷周期还款阶段时,转变成坏账的风险了,这种短视,让很多P2P的生存周期长不过五、六年,短则一、两年。


根据零壹财经数据,P2P一度出现过6200多家,如今全军覆灭。每一家平台的死亡,都是一声叹息、一幕惨剧。到了人人喊打的境地,所以当2019年底拍拍贷更名“信也科技”,并不再发布面向个人投资者的新标时,它赶紧说:


我们和P2P已经不再有什么关系了。


14年来,无数资本涌入P2P行业,数十道监管政策为它而制定、下发,数以百万计投资人陷入这个资金绞肉机里,如今仍有千亿计的资金未能收回。整个P2P行业13年的生长与消亡,像是在中国经济里大闹一场,而终于归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中国人民银行   全军覆灭   次级   刚性   投资人   余额   年来   利益   资产   资金   信用   规模   风险   金融   时代   平台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