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四十了,我终于转型,进体制内了

来自公众号:findyi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14分钟。

前言

您好,我是老彭。感谢洋哥邀请,过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最近的经历,如果能给您一些启发,就是功德无量了。

最近发生了很多事,让我们这些3、40岁的老男人心寒。比如上海有位48岁的高管失业了,给人社局写了一封很长的信,要求解决工作。

也有传闻某公司被X里收购,35岁以上的全部裁掉。

很多年轻人在嘲笑那位48岁的人,说他像个巨婴,找不到工作就去找政府哭诉。也有人反讽:难道35岁以上的人就都待在家里不工作了吗?

没有在35岁以上失业的人是体会不到这种恐惧的。就像从来没溺过水的人,是想象不到空气有多珍贵一样。

快四十了,我终于转型,进体制内了

我在看那篇帖子的时候,字字如刀,感同身受!不过我还算比较幸运,经过一年的系统性的调整,我转型了。

我是最近才履新的,体制内。单位还不错,离家开车20分钟路程。每天早上8点半上班,晚上6点下班。

严格来说是5点半就能走,但是大家一般都到6点多。基本不加班,同事们相互之间也非常配合。

除了钱少点之外,其他的我都很满意。毕竟体制内的薪资水平,远比不上互联网。年近四十,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拿命换钱了,说实话,也拼不动了。

以前做项目,通宵是家常便饭,第二天照样生龙活虎的上班。最近两年有几次通宵,到2、3点就彻底扛不住了。第二天闹钟怎么都闹不醒。岁月不饶人啊。

我是做数据这块的,底层码农出身,一路高歌猛进,做到了总监岗。农民家庭出身的我,从来不怕吃苦。所以我的绩效一直都是最好的,也从来没想过职业危机。

直到我的本命年来了。

危机!

2020年,是我的本命年。我一直是不信命的,但是年纪越大,居然开始相信命运了。

我当时在一家互联网公司担任数据总监。那时正好有一个猎头找到我,想要挖我去另一家大厂,我答应了。

但是没想到,公司看到我的离职申请之后,对我发起了竞业协议。我能理解,因为公司所有数据我都知道,他们太害怕我到竞争对手那边去了。

看着人事小姐姐哀求的眼神,我签字了。

嗯,目标Offer就在禁止名单中。是的,我意外失业了。

猎头跟我说,可以操作的,先跟一个小公司签两年,过了竞业期再转就是。我拒绝了。做数据的朋友应该能理解我,数据人眼里不掺沙子。

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想过,我居然会失业!办完离职手续的那天中午,跟同事吃完散伙饭,我一个人回到车里,我突然慌了!

因为,我发现我不知道去哪儿!

回家吗?我怎么向我家孩子解释?我没去上班?难道我要跟他说:爸爸失业了,找不到工作了?

爸爸是孩子的骄傲,我当然也想一直成为孩子的骄傲,而不想让他看到我落寂的背影。

刚失业的那几天,我即便是没事做,也照常早出晚归,就是不想让孩子知道我的事情。

我开始盘算我的情况:公司还会支付我竞业赔偿金,收入方面暂时不用担心。但是我的工作居住证关系已经迁出来了,这涉及到小孩上学和小汽车摇号的问题。

还需要解决社保的问题,北京社保断了非常麻烦,一大堆事儿都要这个。所以,我必须在短时间内找到工作,否则会出大问题。

有惊无险!

我第一时间就跟妻子说了这个事儿,一方面她应该有知情权,另一方面也希望得到她的支持。

然后我列了一个超详细的to do list,包括简历优化、投放渠道、职位关键词、猎头合作,甚至列了一个面试问题列表,然后开启了中年老男人的找工作之旅。

在那段时间,我明白了公司为什么不要35岁以上的人。因为我们又贵,又得照顾家庭,还没有年轻人那么能拼命,关键还没他们听话。

快四十了,我终于转型,进体制内了

对于公司来说,我们是个“奢侈品”。有用,但是性价比不高,不如把LV换成几个结实耐用的帆布包。

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扎实的功底,很快,我就找到了新的工作。不过由于时间紧,又着急入职,新工作比丢掉的Offer差远了,甚至不如上一份工作。

新工作没有任何挑战,所有工作都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但是我们做技术的都知道,单节点永远是最不可靠的。

我的职场生涯就遭遇了单节点故障,幸好我凭着丰富的经验,快速重启了服务,但是仍然惊出一身冷汗。

如果说35岁以前,我都是靠着自己的拼搏,造就了个人职业生涯的高可靠和高可用,那么这次危机,虽然遭遇可靠性危机,但是可用性还是很强的,毕竟快速重启了。

但是想要根治这个问题,就必须要系统性的解决,我知道,必须要对我的职业生涯重新进行架构设计了。

双机热备

是的,我的第一个计划,就是双机热备。正好是去年7月底,我启动了双机热备计划。

其实很简单,就是开始在另外一个地方积累我的知识,产出个人价值。我选择了公众号。

农民家的孩子,从来不怕吃苦。我开始了旷日持久的日更计划。我在一年内,更新了250多篇原创(其实不止,我有很多内容忘记标原创,还有一些原创由于各种原因删掉了),内容就围绕我做了十几年的数据领域,不断细化、深入的。

我还写了一本数字化转型领域的书。目前在走出版流程,编辑已经给了两次审稿意见了。

有人问,你怎么能这么高产似母猪?无他,唯肝而!我把所有的空余时间都拿出来思考、收集材料和写作了。包括吃饭的时间都在边收集材料。

我一开始并没指望这个计划能真的给我的职业带来新机会,但是结果真的完全超出我的想象。

我收到了太多赞美之词,这是我一个技术宅从来没有想到过的。我也收到了无数新机会,也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截图就不贴了,都四十岁的人了,稳重点。介绍经验就介绍经验,没必要跟个年轻小伙儿一样到处发图炫耀。

不过想想也是,都在职场上混了这么久了,踩过的坑比菜鸟写过的代码都多,吃过的亏比新人写过的bug还多。咱哥几个谁不能说出点醒世箴言啊?

通过双机热备计划,我悟出了一个道理:离开平台的价值,才是你真正的价值。在平台中,你可以产生价值;在平台之外,你一样非常优秀!

至于双机热备计划具体选什么作为备机,其实不是最重要的。我有很多彭友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有在得到、极客、开课吧开课的;有写公众号的;有写头条号的;有做抖音、快手的。

也有啥都不会,专门帮公司做内推的。

我之前也给大家推荐过一个哥们,从大一开始刷算法,然后把算法解法都po出来,获得N多赞。别人毕业面临失业,他一口气拿了20多个Offer。

很多朋友从公司出来之后,以为自己有金光闪闪的背景,找工作应该非常容易,但是结果却往往出乎意料之外。

究其原因,其实就是错把平台的能力当做自己的能力。在大厂呼风唤雨,其实都是假象。

退潮之后,就能看到谁在裸泳了。

集群部署

有了双机热备,还是不够。毕竟备机启动需要时间,而且备机也有很多问题。想要高可靠、高可用,还得做集群部署。

怎么做集群?我其实也没想好,但是我就是一门心思要做集群。我就自己琢磨,琢磨。

我到现在仍然没有找到最佳的集群方案,但是我死磕出来了一条路。怎么做呢?我组队呀。

我把公众号里聚集起来的小伙伴们,都拉到群里,每周开会,每次聊深、聊透一个话题。每次都聊到半夜,还有好几次都聊到后半夜,根本止不住。

这个计划已经执行半年了,我每周最少两次深度会谈。通过我个人关系,请业界大咖、职场精英,甚至还有自费请的老师,给大家免费做分享。

没有大咖的时候,我就组织大家一起深聊。像这样的分享,这半年已经积累了几十上百场,全都免费,场场爆满。

快四十了,我终于转型,进体制内了

聊的内容也都是非常实在的内容,比如:数字化转型怎么落地、数据人怎么搞定offer、年薪50W+的数据人需要什么能力。

如果说双机热备计划,是让我自己启动另外一条价值输出线,那么集群部署计划就是启动了一个群体智慧产出的开关。

我不但自己拉人组队,还主动加入各种其他社群,免费的、付费的都加。经过我的观察,付费社群无论从质量还是持久性,都比免费的高很多。

也正是这两个计划,让我在年近四十的时候,有机会转型进体制内。

双机备热备计划让我沉淀了自己的能力,也同时让外界所知;集群部署计划让我与更多的人进行链接,看到了无数条成功路径。

有仅凭一己之力就年入千万的创作者;也有带领兄弟们一起开创国内开源数据库的老程序员;还有二十七八就独自买房买车的人生赢家;当然也有到现在仍然拼搏在一线不停折腾的中年老男人。

人生并不是只有打工一种选择,更不是一成不变的按部就班。人生应该是丰富的、精彩的、充满着无限可能的。

但是以前的我,不是这样的。以前我是封闭的,在自己那个圈子里玩。接触的人也就公司那些人。

当我启动这两个计划后,就像是小鸡啄破了蛋壳,外面新鲜的空气、丰富的色彩顿时涌了进来。这是一个新的世界,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

下一步怎么走?

我今年37,老家算是38。按60岁退休算,我还需要工作22年,按65岁退休算,还需要工作27年。

这个年纪,明显感到体力的下滑,甚至思维也有些转不过弯来,有些僵化,以至于错过好几次发财的机会。

之后二十多年,我们应该怎么过?说实话,如果不是去年意外失业,我压根不会想这些问题。

我以为我会一直高歌猛进下去,一直勇往无前。

但是我现在想明白了,社会是个金字塔,最好的情况也是一个纺锤型。越往上,人数越少,机会越少,成本越高,竞争越激烈。

快四十了,我终于转型,进体制内了

我们这等普通人,普通学校,普通成绩,唯一突出的就是自身的勤奋。但是勤奋这个东西,在35岁以后就成了我们的奢侈品。

孩子的作业管不管?媳妇的生日顾不顾?父母有个头疼脑热怎么办?勇士从不畏惧任何挑战,却害怕鸡毛蒜皮。

说实话,我害怕,我非常害怕。因为我妈前两天刚出院。

我履新后,有彭友问我:老彭,你的公众号还做么?周会还开么?我斩钉截铁的说:当然做!必须开!!!

因为这是我的双机热备,这是我的集群,这是我的云后盾!有了这些,我才有底气,无惧任何状况,面对任何挑战!

正是因为这些,我才有勇气面对今后22年的工作,才不会去选择去开滴滴,去送外卖。

这也让我明白了一件事情,现在时代变了。我们和企业的关系不再是父辈们那样。

他们和企业就像是树叶和树,是共生关系。而我们和企业就像小草和河流,是完全依赖关系。

快四十了,我终于转型,进体制内了

小草的生死,完全依赖河流的心情。

所以我今后的计划,肯定不再是一颗小草,也不是成为一颗小树,而是进化成一只小鸟,或者一只猴子,不断扩中自己个体的能力。

实施

我在其他地方也分享过这些经验。有个人就问:你怎么没有介绍一下怎么进入到体制内的经验?

我很惊诧,因为我全篇都在分享呀。这就像吃饭,前面吃了两碗饭,最后吃了一块肉。嗯!饱了。但是你不能说我是吃肉吃饱的。

前面两碗饭已经说的足够清楚了,肉只是最后一口,实在是没什么可说的。非要说的话,就两点吧:

1、不断积累自己的能力;

2、关注合适的渠道。

先说自己的能力:

进入体制内,其实有很多先决条件,我光等流程就等了俩月。不过,严格来说我还不完全是体制内,因为我没有编制。

我没有任何背景,没有大人物背书,所以只能靠其他的硬条件。我之前有高级职称,有蛮多证书,做过不少部级项目,这些都给我加不少分。

有人说,我没有这些怎么办?我的建议:带资入组。你个人的资源也是你的能力。

这个资源可以是人力(认识大牛)、技术(研究过源码、架构)、方法论(帮助企业建立体系)等等。

怎么让人知道你有这些资源呢?前面已经说过了,启动“双击热备”计划吧。

然后说渠道:

我们首先达成一个共识:信息差永远存在。虽然你是互联网大牛,找不对渠道,也是白搭。

其实进体制内的机会非常多,尤其是数据人才。如果你关注过广东、江苏等地的政策,就知道他们现在在大力推进CDO政策。

CDO、数据架构师、数据治理师等职位实战性极强,无法快速进行内部培养,也就意味着这是数据人10年内进体制内最好的机会。

所以你需要不断的关注工作城市和老家的一些新政策、新动向,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渠道来源。

另外,有一些专门发布国企招聘信息的地方,你也可以多盯一下。很多体制内的职位,你从企业和职位的名字上根本区分不出来,但是合适的渠道能帮你挑选好。

最后就是需要结识更多的人。我以前只认识一些客户。但是“集群部署”计划让我认识了非常多各种各样的人,其中就包括这次机会的关键人员。

能力有了,渠道有了,剩下的就是你自己的事情了。耐心等待渠道中流出的机会,然后用自己的能力迅速抓住!你就成了。

结语

老彭的分享非常精彩:让自己拥有随时离开的能力,拥有Say No的权利,这才是我的目标,也就我理想中,真正的自由。

自由不是想去那就去那,而是想走,随时可以走。

老彭用双机热备和集群部署两种方式来应对互联网人中年危机,他的策略和方法也充满了程序员的浪漫。

打工人要想被善待能依靠的其实只有自己的双手和聪明的大脑,依靠领导、老板、平台、行业,到最后可能都会失望。

越早对自己的职场做深度思考、不断寻找人生的第二增长曲线、做一个终身成长的人,我们一定笑到最后~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双机   猎头   体制   集群   公众   渠道   危机   能力   价值   经验   机会   计划   数据   工作   科技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