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腾讯互开生态,背后的涵义是什么?

导读:7月14日,据《华尔街日报》等多家外媒报道,知情人士称,阿里腾讯正在分别制定放松限制的计划。初步措施可能包括:阿里将微信支付引入淘宝和天猫;腾讯降低在微信中分享阿里系商品的难度,或是允许一部分阿里系服务开通微信小程序。



阿里腾讯互开生态,背后的涵义是什么?





一、微信可能对淘宝电商外链解禁吗?



在互相开放生态系统的传言中,最吸引眼球的是微信有可能放开淘系电商外链跳转。


但这部分言论恰恰动摇了整个传言的可信性,微信绝不可能对淘宝外链解禁,因为禁止外链是微信的普适性规则,不可能只对淘宝网开一面。


微信无法打开淘系电商外链,源于八年前的一场纷争。


2013年底,阿里腾讯竞争全面激化,在互相指责中纷纷屏蔽对方服务,竖起数字栅栏。此后八年间,用户只能通过复制文字内容等笨办法,手动在两大生态的产品丛林中辗转。


但阿里彼时已经认识到,社交流量对于电商具有巨大价值。


最近几年,国内网民数量接近天花板,拼多多又从下沉市场崛起,阿里的增长压力变大,打通微信流量的需求开始凸显。


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底,阿里巴巴在中国市场的年度活跃买家为7.79亿;今年第一季度增长至8.11亿,环比增幅只有4%。


此外,阿里流量成本越来越高。根据财报,过去多个季度阿里的获客成本均超过1000元,为行业最高水平。


阿里要想从微信流量池中取水,最佳方式是恢复电商外链,让用户能够分享和点击跳转。


这样做的好处是,阿里并不需要为之向腾讯支付费用,就能直接切入用户聊天、群聊、朋友圈等私域流量;而社交驱动下的链接转化效率也有保证。


阿里腾讯互开生态,背后的涵义是什么?


但从腾讯过往操作来看,电商外链是最不可能被撬动的。


微信是腾讯最核心的资产。为了拿好这张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船票,张小龙在产品功能、交互设计等方面格外审慎,从未让商业化占据最高优先级,更不可能容忍第三方为了赚钱,任意设计游戏规则、改变微信生态。


一个典型案例是,2019年10月,腾讯公布升级版《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遭到封杀的包括拼多多、京东、美团等腾讯系公司,甚至包括微视、腾讯新闻等自家产品。


被《规范》直接点名的运营玩法包括砍价、违规拼团、好友助力等,几乎是为拼多多“量身定制”。而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在一次采访中表示,“我并不认为腾讯扶持了拼多多,我们也被封过很多次。”


微信对拼多多、京东等腾讯嫡系毫不留情,根本原因是过多的电商外链,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社交裂变等玩法,将不可避免地会对用户体验造成破坏,导致用户停留时长和打开次数的减少。


此外,通过分享等行为,电商外链会直接侵入用户私域。而平台无法做到在极小颗粒度上的实时管控,只能从规则层面上加以禁止,选择“一刀切”。


腾讯投资的电商尚且无法通融,淘系电商的处境自然可想而知。


退一步讲,即使这条规则会放松,也肯定先给自己人开绿灯,不可能一上来就轮到阿里,除非阿里开出令腾讯无法拒绝的交换条件。但目前来看,阿里能够打出的筹码并不多,重量级也一般。


和放开外链相比,如果双方果真开放生态,淘系电商更加现实的选项是开通微信小程序。


去年,盒马、菜鸟相继开设微信小程序。今年3、4月份,淘宝特价版、闲鱼也向腾讯提交了开通申请。如果淘宝、天猫也能入驻,那么淘系电商其实变相吃到了微信流量的蛋糕。


此外,小程序能够通过二维码,紧密连接线上线下场景,能够帮助阿里继续征战本地生活。对于刚刚接手本地生活一号位、重新回到阿里中心舞台的俞永福而言,这显然是值得争取的一件新武器。


阿里腾讯互开生态,背后的涵义是什么?





二、为何要开放生态?



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院长王健透露:此次传言阿里巴巴和腾讯相互开放生态系统,部分实现互操作,可以说是一项配合国家反垄断政策的举措,实际上也是互联网企业规范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然要求。


他指出,中国对于互联网平台企业的互联互通和互操作在实践中有较高呼声,立法和执法也有所动作。《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第21条规定的救济措施中有“承诺兼容或者不降低互操作水平等行为性条件”的规定。


王健介绍,在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平台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互操作已经成为全球趋势性。欧美国家正在通过执法和立法试图将互操作作为互联网平台企业的一项义务或补救措施。


其中,欧盟《数字市场法》草案对于守门人企业规定了数据披露和共享方面的义务及数据互操作要求。美国2021年6月公布的《美国选择与创新在线法案》原则上禁止主导平台阻碍商业用户与其他平台、操作系统、硬件软件功能及任何产品和服务访问、连接或互操作,除非有为防止违法行为或保护用户隐私等抗辩事由。


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高艳东指出,反垄断是促成合作的直接原因,但是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平台经济发展现状使然。


当平台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各头部主体的生态已经趋近完善,而封闭的生态体系阻碍了流量等要素的流动,因此各头部主体开始一定程度的开放,争取更进一步的发展,经济格局的变化促进生态的交流融合。


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周围在也认可这一观点,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互联网的特征是开放,如果一直采用封闭式的商业策略,不向其他经营者开放必要的API接口或者数据,是不符合互联网基本精神的。


当然,开放生态系统并不会消除竞争,相反,在生态融合的过程中物理的基础设施已经无法为经营者提供排他性的功能。


周围提醒,下一个阶段的竞争必将围绕数据权属、利用以及信息展示等问题而展开。他指出,在开放生态过程中,双方获得的利益(流量与参与竞争的机会)并不是完全对等的(也不可能做到完全对等),那么如何在商业上实现互惠将很大程度决定未来爆发竞争问题的领域。


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在中国企业出海面临日益巨大的市场压力的情况之下,阿里和腾讯考虑可能的生态融合,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对冲国际市场风险,增强自身市场生存能力的一个理性选择。


阿里腾讯互开生态,背后的涵义是什么?





三、如何理解互相开放背后的涵义?



在源报道中,对开放提出了两点形式上的预期:


阿里的初步措施可能包括将腾讯的微信支付引入淘宝和天猫。


腾讯可能会使微信更容易分享阿里的电商信息,比如淘宝链接,或允许微信用户通过小程序访问选定的阿里服务。


所以,如果从这次行动出发理解“互相开放生态”这个宏大的命题,并思考它带来的影响,就得回答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开放的核心是电商,电商在双方的体系中是什么地位?


电商依旧是阿里的核心,以2021财年全年财报的数据计算,其中国零售商业收入为4736.8亿元,占总营收比例66%。


不过,很显然腾讯不可能让微信变成能发朋友圈的淘宝,如果在微信里再造一个电商体系,那这个生态就要面临崩坏了。电商对阿里意义重大,但很难确定微信带来的改变效果如何。


至于腾讯,告别电商的时日已经很长了,这一次的开放合作会让消费者在微信里多一个选择,但两个公司战略的直接竞争渐渐消弭,他们的身影已经错位。


第二个问题,微信在双方的考量中是什么地位,以至于成为开放的主战场?


微信作为流量渠道对阿里的重要性不再赘述,那站在腾讯的角度,再放进一个阿里会对微信有什么影响?


2021财年第一季度,腾讯微信合并WeChat的月活用户数量为12.41亿,阿里的中国年度活跃买家数量是8.11亿,而凭借小程序和社交粘性,微信早就是一个互联网聚合器了,其中已经包括拼多多、京东甚至唯品会等电商主体。


微信不怕再多一个电商,因为它是流量的起点,但淘宝和天猫上不可能再长出一个微信,因为电商是流量的终点,而微信支付如果能被引入淘系,支付宝就不得不“中门对狙”了,腾讯或许没有太多担心。


毕竟现在电商渠道表面上流量充足,是因为消费者对它有所需要,有效的定位是促进消费者选择的主要原因。但电商的这种需要是像微信社交一样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吗?


阿里腾讯互开生态,背后的涵义是什么?


所以来到第三个问题,既然是互相开放生态系统,要想实现效果最大化,这个生态本身是不是必须有不可替代性?


解答这个问题只需要思考:假设原本微信上存在一批不使用阿里系电商的用户,他们不使用,难道是因为他们只有微信支付、没有支付宝吗?如果再引入字节跳动,为什么会有消费者离开淘宝天猫,离开京东拼多多,跑去抖音小店购物?


微信或许没有陷入这个陷阱,不过一个用户24小时开着微信,最终带来的收益能超过去抖音直播带货里消费几单吗?


答案是:不能。


在差异化定位面前,原先的生态依然存在,依然独特,甚至依然有唯一性,比如抖音引流还是会引到微信。但这种唯一太缺乏想象空间,所以微信做了视频号,还试图把直播带货的配套服务放进去。


比较之下,开放才更有优化的希望。


如果说抖音对微信构成了时长竞争,或者抖音电商5000亿的GMV目标和来势汹汹的布局已经让阿里感到压力,开放大概会容易理解一些。


竞争太过炙热,如果开放生态是颗水果,那它不需要很甜,能解渴才更重要。


开放生态”,本身就是一个难以定义的词,按“腾讯系”和“阿里系”的概念去理解,那将涉及到10万亿市值级别的企业标的。


既然拥抱太难,那就先握个手,只要趋势在动,变革迟早会到来。


阿里腾讯互开生态,背后的涵义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腾讯   阿里   生态   涵义   淘宝   社交   生态系统   流量   消费者   竞争   操作   程序   数据   用户   平台   科技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