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程投资张元林:区块链价值不仅在存证,生产关系改造更值期待

千程投资张元林:区块链价值不仅在存证,生产关系改造更值期待

本期嘉宾

张元林

北京千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CEO

中财区块链研究院执行院长

原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副总裁,主要投资领域包括数字出版、数字媒体、数字视频、传统出版、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等。投资项目包括万方数据、实力文化、畅达传媒、洛可可设计、山东出版等。

张元林先生毕业于武汉大学和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并获管理工程硕士学位。曾担任方正信息产业集团战略与投资部总经理、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经理、赛迪研究院研究员等职务,在产业战略、技术投资、文化投资等领域有着长达20年的研究与实践经验。

视频加载中...

(以下为采访内容文字版)

▍ 从政策、技术、创造力三方面看,文化行业的发展需要时间

第一,文化行业的产业机会首先是来自于政策的开放。我们一直说中国的文化产业是一个高度管制行业。文化市场是真实存在的,有供给也有需求,但是由于有牌照的限制,比如出版行业,所以实际上它的供给上是人为控制的。这个需求它并不会充分释放,也不会经过供需的这样的一个磨合,形成一个比较良性的或者形成一个市场竞争比较充分的一个市场。所以未来文化产业的机会仍然来自于国家政策,如果某些行业放松管制的话,市场机会就会显现出来,所以政策其实是文化行业最重要推动力。

其次我们才谈到技术上的变化,特别是在生产环节的技术进步,涉及到像人工智能、大数据、CG、AR/VR等等技术。其实这些技术尚未完全成熟,但不管怎样,技术仍然是文化行业非常重要的推动力。当新技术成熟以后,我相信文化产业会获得新的动力,这个动力会对现在的市场格局、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产生很大的影响。

比如说像AR/VR,之前来说它不成熟,计算能力、显示的效果、内容生产等都不成熟。现在看来,我们已经走到了技术长跑的平台期结束并开始上扬的技术曲线上,它的成熟度可能在加速。比如说未来三年,可能VR的技术会进入大众家庭和大众消费领域,对AR/VR市场会带来一个非常大的促进,再加上其他比如5G技术的加持,会让消费场景变得会更完善完整,最后我们可能会真的把我们的文化消费搬到线上来进行,比如说旅游、现场的观赛观演、视频的欣赏方式、游戏的玩法,这些都可能去迁移到虚拟的沉浸式的那种场景里面去。

它是一个可见的技术进步,需要我们等待技术成熟、可用、成本下降,进入普及,要等待这么一个过程,所以这是第二个技术上的这种驱动力,它和政策因素两者是最为关键的。

第三个,应该是这个行业里面的创造力,创造力其实需要一点时间去沉淀,因为本身我们的工具变了,所以你的创造力其实也是需要去适应工具的。 就像我们现在看互动剧,你需要理解互动剧的这些技术,但同时你还是创意人,还是编剧还是导演,你要有创意的能力,这两个结合,我们才能把互动剧,把沉浸剧,把这些新的产品做好。所以文化产业的发展是需要有一点时间的,它不是一蹴而就,不是工具摆在你面前时这个产业就成熟了,工具成熟了,其实还要等待创造力跟上成熟,这是文化产业的一个特点。

▍ 相比其他新兴技术,区块链技术的同与不同

我们去看区块链的时候,它跟其他的新兴技术有共同之处,不同之处。共同之处来说,它都是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的一个集大成和升级版的概念,它和云计算这些其实很类似,所以它仍然是计算机技术的一个高阶形态。

不同在于,它不仅是解决生产力的问题,它实际上是解决了所谓价值互联网、以及生产关系重组的技术。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的话,它不仅仅影响文化产业,它可能影响所有行业,甚至影响整个经济社会的组织形式。

所以由于这样一个认知,我们觉得,就区块链来说,未来不论你从事文化金融,供应链金融,还是你做任何一个实业,它都会有影响。我比较认同这样的一个影响,所以我们就想早一点投身到这个领域里面来,甚至为这个事情来做一点工作,然后来推动我们所从事的文化产业发生一些改变,因为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也会为文化产业带来新变化。

▍ 区块链对文化产业会产生哪些推进作用

我觉得还是从生产关系角度入手。有可能现有的文化产业生产组织方式、产品消费方式、产消互动方式,都会由于区块链的注入、区块链的使用带来一些新的变化。

我们讲的比较多的,但是不一定说一定会实现,我要强调一下。有可能我们在所谓的去中介化这个环节会有一些帮助,因为现在的文化产业来说的话,应该说是渠道为王,然后这个内容的生产者相对来说的话是依附于渠道和平台的,同时它的收益大部分也会交给这个平台,因为平台做流量的生意,它要做基础设施,所以它也很合理的去成为产业链条的中枢环节,它来决定整个价值的分配。

但是如果有了区块链,有可能这种格局会有一些冲击,特别是作为渠道这个环节,它的作用可能会相对下降。最后为退化成一个为这些IP提供服务、提供数据、提供结算通道这样的一种第三方服务的角色,而不是像现在这个状态是成为一个相当于价值链的一个分配者的角色,所以这个是区块链潜在的一种可能性。

还比如说我们关心的粉丝问题,如果说用上区块链这个技术,它就会构建一种IP/明星和粉丝之间的一种共生关系,而不是现在是一个你付费你买单,然后我供应产品,一次性交易的关系。他就会和粉丝之间形成一个共生的一种生态,这种生态会不断扩张和扩充,而不是像原来那样变成一个就是这种买卖和交易关系,有利于一个IP的持续成长,所以区块链是很适合用在激励粉丝,形成小生态,然后培养孵化IP,构建更持久的生命力和更和谐的产销生态。

第三个,其实它很适合用来做早期的创业,因为这些粉丝通过10块、100块、1000块的这样一个投入,其实就很容易养活一个小的初创期的IP,然后不断的去让它去发展起来,所以这个相当于就用到了区块链的众筹的功能。

最后区块链可以用在信用管理上。在文化行业里面有大量的信用不太完备的状况,如果用区块链,是可以把人的行为信息准确记录交叉验证,这样的话很难作假,有利于建立一个相对诚信的生产市场,这对这个行业来讲将发挥很强大的促进作用。

当然我还要强调一下,上述设想很多还是理论推演,也有一些案例,有一些项目在运行,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他还并没有大规模展开,所以现在我们还无法确认说它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但从理论上讲的话,区块链就是解决了一个价值传递、生产关系重组这样的一些功能,它确实是有可能对各行各业带来重大的影响的。

▍ 现阶段区块链应用还是以存证功能为主

我们特别在国内做区块链项目来说,国家的政策鼓励还是把区块链作为一个技术工具来用,就像云计算一样。它当然基本的功能是做存证,就是保证你的信息是真实,这是它最大的功能。

但它最大的能力还不仅在这个地方,最大的能力还基于通证模型构建的一个激励和惩罚系统,会让生态的参与者首先是诚信,另外一个是协作,特别是大规模协作,所以这个是它最大的一个效果或者一个能力,但这件事在目前全世界都还处在一个探讨或者说怀疑或者说是禁止的状态。

所以这个阶段讲区块链,特别是文创区块链项目的投资,更多的我们还是从第一层做存证的角度,比如说我们有个版权,我们要做下登记,这样的话就说你侵我的权,我就很容易就能够定位到你,然后去主张我的权利,这个是现在区块链的主要应用,是用到它不可篡改的一个技术层面。

然后通证模式、生产关系改造、大规模协作这些还不成熟,不具备条件。

▍ 在区块链技术落地应用上,大公司会比创业公司更具推动力么?

存证这件事情来说,大公司做实际上是非常合适的。因为它就是相当于“云计算”。所以如果纯从工具角度来讲的话,BAT、TMD、华为这种公司一定是最牛的。

但是我们从区块链改造生产关系这个角度来讲,他有像比特币、以太坊这种应用,完全公链的应用。公链是一个纯开放式的系统,在比特币生态系统里面没有谁是老板,也没有谁是股东,所有人都是老板、都是股东,那么如果说是一个公链项目,或者有一个区块链改造生产关系的这种项目,不一定是大公司的专利,甚至反过来可能是大公司的噩梦。

所以区块链其实讲的就是在一个公开透明的规则之下,所有人都可以参与,所有人都可以贡献,没有任何人能够独立做决定。大家都是靠所谓的那种纯公开的透明规则,通过投票的机制去决定重大事项。只有这样,大家才愿意把自己的资源,把自己的时间,把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在这个平台上,只有这样生态才能够源源不断的成长。

所以,我们从生态的能力上讲的话,其实这种开放式的公开透明规则的,然后经过多轮磨合下来,能够生存下来的这种生态,有可能会挑战现在互联网公司的地位,成为某种功能性的公共平台。

▍ 区块链技术未来会如何发展

从区块链在整个改组现有的产业格局上来讲,它是存在能力的,存在这种可能性的。当然真正要改组,比如说在文化产业里面,我们讲渠道很强,特别像视频网站,爱优腾三家,可能他们就是最大的。

但是他们又让这些内容生产方也是最苦不堪言的,有没有可能未来会出现新的内容的分发平台?取代爱优腾的位置?是有可能的。如果说你用到了区块链的这样一个技术,他只要这机制设计合理,然后让参与到生态的其他人都因此而获益,那么有可能他真的会颠覆现有的文化产业市场格局。

但是这种可能性面对的制约因素特别多,技术本身不成熟,另外政策、法规上不允许你做这种大规模的尝试,当然行业里面也缺少那种真正能够用好区块链技术,同时又对产业有深刻和丰富资源,这样的一种领军性的人物,而且还不是一个,他可能是一群。现在我们处在,如果说这个过程是100分的话,我们现在可能在前面10分不到,3分5分、7、8分这个状态,所以现在要去判断这个行业可能性为时尚早。

▍ 从2019到2020,技术创新应用方面有哪些期待?

2019年到2020年之间,他不是一个新技术,一下子突然从0到1,从没有到有的这么一个状态,而是原有技术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爬坡的一个状态。

我刚才讲的VR/AR就比较典型。现在看起来VR/AR在工业界、产业界里面,比如说教育、医疗、工业生产这些领域,其实已经开始有些规模化的应用,但是它仍然不是完全成熟,它的计算能力、显示的刷新频率,上面的内容等等这些东西,还要不断地再往前进一大步,这是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就是融合,我们讲5G讲了很多,但5G在文化产业里面到底能带来什么?这件事情我觉得有赖于多种技术的聚合式创新。比如人工智能加上VR技术,也可能是区块链再加上5G的技术,或者是区块链加物联网这样的一个应用。

然后谁能够在这方面有一个突破的话,不论是两种、三种还是多种,它的未来竞争优势会非常强大,特别是能够把现在的新技术能够做多维的、综合式创新的这种公司,以后的竞争门槛会比较高。

还有一个比较关键的是什么呢?就是内容的数字化环节,虽然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年,但实际上它的过程仍然还没有结束。比如说我们把古往今来人类留存下来的图文资料全部数字化,然后分门别类,打好标签,做好索引,这个事其实也并没有完成,还不要说现在数据量急剧爆炸,然后各种信息,比如说位置信息、消费信息、行为信息、气候信息、地址信息……其实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所以就总结来讲的话,我觉得19年、20年,应该说在未来还有好几年,三五年之内其实都处在这么一个技术已经看见,但是技术的应用、技术的成熟度仍然是比较早期的一个状态,特别是有一些新兴技术更是如此。所以各个技术都是在不断的演进,和其他的技术交融,聚合式创新,用在一些不论是在产业互联网,还是在消费互联网,还是在一些产品生产这些方面。所以我觉得各行各业其实都有机会,其实长远来讲,我们最终所有人,所有信息都会迁移到数字平台上。从这个阶段讲,有前有后,有些几乎还是处于一个非常萌芽的状态,你像区块链的应用其实还处于非常萌芽的状态。

有些来说相对成熟了,比如说我们做CG的生产,大数据这些东西可能会相对成熟了。但是需要进行聚合,进行融合,需要有这种好的一种创业团队,然后有能力充分理解这样一些新兴技术,能够用在他自己所从事的主业上,比如说文化产业,比如说工业生产,把这些用好。那么它的行业会被这些团队所带动,然后继续往整个数字生活或者数字时代那个方向去迈进,处在这么一个状况。

▍ 给创业者的建议:要拓展兴趣边界,尤其是对技术进步的了解

如果要给大家一个建议的话,要拓展你的兴趣的边界,特别要把边界扩展到技术进步这一端来,否则有可能会让自己很快就脱离于时代,对这种新的创造来说,保持一种好奇心,保持一种敏感度,然后积极的拥抱,主动的实践,最终把它跟你自己所感兴趣的,所从事的事业能够完美的结合起来,重新创造、重新发明。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数字时代里面继续保持自己的竞争力,也能够让自己有一个非常好的人生的状态。

— END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生产关系   区块   可能会   创造力   文化产业   成熟   生态   状态   期待   能力   价值   未来   内容   数码   文化   行业   技术   信息   张元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