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低估朋友圈那个抠门的成年人

每个成年人,都是矛盾的综合体。


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来,比如,花钱:


节假日跟团游动辄上万不心疼,菜市场买根葱最好能让大姐免费送;


一百多一顿的火锅的随便吃,买东西时五块钱的邮费不能掏;


几十块一杯的咖啡天天喝从不眨眼,十五块一个月的视频会员必须借……


小气的时候抠门到家,大方的时候一掷千金。


但,千万别小看了他们。


既大方又抠门的当代成年人,在花钱这件事上,其实“套路”满满。


别低估朋友圈那个抠门的成年人

当代成年人,“抠”中有道


成年人的数学天赋,一半用在了计算各种满减优惠上。


每逢商场促销,网店打折,怎么排列组合才最省钱第一时间算得明明白白。


不愿意费脑子的,也一个个坐等“抄作业”,可能就为了省几块钱。


吃饭要算计、出门尽量靠腿、买东西一定要等打折再囤……


有同事晒出自己的手账,记录了每一次消费呕心沥血省下的钱,几毛的红包、几块的折扣,能省则省,一分都不能放过。


别低估朋友圈那个抠门的成年人


就连花钱的工具,也能用出省钱的功能。


中国新经济研究院发布的《90后攒钱报告》显示,90%的90后用选择信贷消费不是想超前消费,而是图“省钱”和“占便宜”。


“自己先用信用额度消费,把钱先存起来,这样可以多赚一个月的收益”。



《“新钱商”时代:在线生活服务消费洞察》报告显示,95后比其他人群更看重生活服务平台的省钱功能,有接近一半的95后人群认为,各种线上平台的最大价值就是——帮自己省钱。


旅游出行,但凡订酒店一定“货比三家”。


哪家优惠力度大、住几天赶得上折扣、是领优惠券便宜还是办个会员更划算……


小小的脑袋,打着大大的算盘。



有网友甚至连梦里去夏威夷度假,都没忘记在酒店这件事情上省钱。



别低估朋友圈那个抠门的成年人


对他们来说,抠门并非生活所迫。



省钱的终极意义,是把它们更漂亮地花出去。


追星女孩豪掷千金只为演唱会1排C位,但打车去演唱会的路上省一分就是赚到一分。


偶像代言的产品一定要买,杂志、写真、海报等周边产品绝不能错过。

作为“高配”粉丝,不仅要买到最前排的演唱会内场内票,还要斥巨资购买摄像装备,奔赴外地的机票、酒店费用也是不小的开销。

据统计,跟一场演唱会,“高配”粉丝可能要花掉29109-37459元。

别低估朋友圈那个抠门的成年人

成为一名“高配”粉丝,要花多少钱?/ CBNData大数据


“有的事情可以凑活,有的事情必须精致。”是许多年轻人的人生信条。


有网友调侃,当代成年人都有些“双标”:


出门吃饭第一件事——找优惠券、看看哪家搞活动;


仔细盘算终于选定一家,如果有新客立减,自己的账号已经注册过了也没关系,把爸妈的手机账号全都用一遍……


一转眼也可以立刻“人格分裂”,在美容上动辄花上几千。


你永远无法想象一个成年人究竟能“抠门”到什么地步,你也永远无法想象,那个抠抠馊馊的他们“一掷千金”时有多豪爽。


当代成年人的抠,“抠”中有道。


别低估朋友圈那个抠门的成年人

精打细算,是对自己的“富养”

“省下的钱如果不能挥霍,人生还有什么意思?”


当代成年人看似“败家”又“精明”的矛盾背后,其实暗含逻辑:


用省下来的钱,换“喜欢”。


未末是一位资深cosplay玩家,27岁的她,已经有了11年cosplay的经验。

除了生活必要的开支,她几乎将其他的所有支出、所有业余时间投入二次元世界中。至今已花费几十万元。

但她甘之如饴:“这个爱好是会让人年轻的,永远觉得自己是个小公主,或者小女孩。”


在她看来,成年人的社会太复杂、太沉重。

既然许多事情不可为我们所左右,那不如在够掌控的范围之内,选择轻松一点。

别低估朋友圈那个抠门的成年人

在能够掌控的东西中选择轻松一点 /《十三邀》

2019年,人们评出最流行的网络用语是,“我太难了”。


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令人心累的同事关系,不少人选择通过为爱豆花钱,获得继续生活的勇气。

感到疲惫的时候,刷刷小墙头的微博,能收获快乐。

在濒临崩溃的时候,看一场偶像的演唱会,就可以满血复活。

别低估朋友圈那个抠门的成年人

“偶像对我而言就是回血用的” / 豆瓣小组讨论

虽然许多人常说:“等我有钱了,我就买穿最好看的衣服、最好吃的零食……”

可现实中,当代人的“欲望”已经不限于在虚拟世界里为单纯的物质“剁手”。


有的人不介意买仿版名牌包,但垫鼻子必须真材实料,他们在意,追求美的感受和体验;


有的人放弃剁手囤货塞满衣柜鞋架,周末一定要去新开的那家密室逃脱,他们乐意,在这个城市里不断尝试新鲜的挑战;


有的人结婚,钻戒可以不买,但婚礼一定要放在热带小岛上举办,他们需要,给平淡的生活,增添一份必要的仪式感。

在经济承受范围内,按照自己的想法,合理配置金钱,获得生活中最大程度的快乐和满足。


说到底,是人们更清楚什么事情让自己开心,什么事情更“值得”。


无论是投资兴趣、追求快乐,还是提升自我,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精神世界的“富养”。


别低估朋友圈那个抠门的成年人

人生没有标配,“快乐”就好

艾略特·阿伦森在书中毫不留情地宣布人类是“社会性动物”——

我们习惯于在他人眼光中收束自己的行为,小心翼翼地从众与他人的看法。

收入颇丰,便一定会身披华贵;未入小康,当然必须精打细算。

没有实现财务自由,以不断的隐形穷困换来一顿挥霍的高配人生,很容易被人诟病。

可实际上,我们的生活,与他人毫无关系。


兰州一所大学,舍友4人耗费“巨资”,将宿舍重新装修一番。

贴上壁纸与墙上壁画,铺上地毯与脚垫,还有茶几与花瓶。


这样的装修,与旁边的同类宿舍显得格格不入,仿佛“过度精致”。

被问到“值吗”“贵吗”等问题,里面同学只是这样说:

这钱花的值。

别低估朋友圈那个抠门的成年人


虽然确实有些贵,但是一旦考虑到四个人平摊费用,也就能够接受。

加上大多数物品能够在大学用上四年,算下来,这样的负担完全值得。

窦文涛分享过一桩案例。

有个小伙子,母亲做生意赔钱,他每个月都要陪母亲还外债,可在花钱一点,他一点都不含糊。

有次,他直接刷了一万多买了件风衣。

“我的天,我都觉得贵啊。”

要知道,窦文涛的品牌价值,在十几年前便已经超过3亿。

消费得起的人认为贵,而消费不起的人却觉得稀松平常。

可实际上,我们都陷入了一种“标配”的陷阱之中。

窦文涛后来总结,那位男生从事于时尚行业,一万多的风衣,是他立足于时尚界的基本。

他人眼中的“标配”,在我们眼中或许就是“高配”,而别人的“高配”,或许正是我们的“标配”。



说到底,人生没有“标准配置”。



在花钱这件事上亦然。


在为生活奋斗的这条路上,升级打怪需要智商、情商,也离不开“钱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抠门   艾略特   成年人   精打细算   优惠券   块钱   千金   朋友圈   当代   演唱会   偶像   粉丝   事情   关系   酒店   人生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