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那么多摆摊暴富的励志报道,我为什么更焦虑了?

摆地摊终于成为致富新途径了。


你看看,女白领下班后摆摊,日赚一千;90后女子晚上摆摊日卖四千,买辆奥迪奖励自己……这不起眼的地摊,开始批量生产富人了。


看了那么多摆摊暴富的励志报道,我为什么更焦虑了?


在此之前,类似这样的“励志”新闻就时不时冲击人们的视线。


比如,某海归女博士放弃百万年薪,到农村开拖拉机种田,年收入过亿;某美女辞掉万元月薪工作,扛麻袋收废品把日子过成诗;安徽宣城女子边卖毛竹边照顾瘫痪13年的丈夫,年收入千万……它们就像一枚枚呼啸而来的重型炮弹,将一个人的常识炸得人仰马翻。


我下意识地揉了揉眼睛,确定它们并非出自曾经发行量巨大的《知音》之类的情感类杂志,而是来自于正规的新闻媒体——不过,新闻报道的几要素呢?


比如,这些摆摊的到底有什么独门秘笈,卖的都是什么产品,报道里只字不提。跃跃欲试也准备借摆摊致富的我,从中得到的只是一头雾水。


再来看那则海归女博士种田的新闻,将状元、剑桥博士、企业高管、农民等元素组合在一起,确实很夺人眼球,但公众最为关心的具体商业模式及利润来源语焉不详,年入过亿有没有注水只有天知道。


2


而那位从扛麻袋收废品里找出诗意的女白领,报道里说“她用了一周的时间来试验,骑着三轮车,穿梭在各个小区里收集废品。凭借着过人的销售头脑,这一周她净赚了10000余元”,究竟如何销售的关键点又是一笔带过。


看了那么多摆摊暴富的励志报道,我为什么更焦虑了?


我忍不住很好奇,什么时候收废品也变成一种高技术壁垒的行业了?她收的敢情不是废品而是违禁品?抑或研发了一门变废为宝的秘密武器?如此骄人业绩,让那些收废品的大爷大妈等废品界资深大佬情何以堪。


此外,还有“女子大学毕业回村养牛,公司年产值4000多万元”;“不会做饭的23岁大学生创业卖烧烤一天收入四五千元”……与其说这是新闻报道,不如说这是一个个成功营销学案例。


3


好吧,就算它们都是真实的,但那又怎样?这个世界上也许有例外

但本文开头列举的那些“励志”新闻就不一样了。新闻中的主人公,大都是我们身边的平常人,从事的职业也不是什么高大上,而是摆摊或者种田、养牛、收废品…总之,不存在任何技术壁垒,只要愿意谁都可以干,但问题是为什么人家能从中挖到金矿,而自己找到的只是一堆乱石?这还不足以给人强烈的沮丧感和挫败感吗?不足以令人怀疑人生吗?


看了那么多摆摊暴富的励志报道,我为什么更焦虑了?


刚刚,因为码这篇文章耽误了些时间,老婆大人就开始数落了:有这功夫,还不如去摆地摊!看看,都是这类励志新闻给闹的。


这类新闻的炮制者们,告诉我,你这到底是在“励志还是在故意制造新的焦虑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宣城   大佬   剑桥   违禁品   奥迪   摆地摊   麻袋   年收入   新闻报道   废品   海归   焦虑   女白领   女子   时间   科技   新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