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关停,“轻松”难轻松

互助关停,“轻松”难轻松

©百略网原创

作者 | 橘枳 编辑 | 薄禾

最近的医疗保健服务市场事件不断。

年初,继美团互助、灯火互助等平台相继关闭后,互助赛道头部的轻松互助、水滴互助也宣布关停。

6月底,轻松集团宣布和安盛保险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关系,进一步加码保险业务。

作为一家被称为“互联网保险中介前三甲”的商业公司,在导流主力——互助业务关停后。面对目前竞争激烈的保险市场,轻松集团自身发展或许很难轻松起来。

01 前有悬崖,后有追兵

根据其官网介绍,成立于2014年的轻松集团,定位健康保障科技平台。

2014年,国内市场迎来众筹热潮,一时间,爱合投、大家投、云筹、贷帮、众筹帮等多家众筹平台相继成立,好不热闹。

数据显示,仅2014年一年,国内众筹募资总额累计破4.5亿,新增平台78家。2014年也被称作“众筹元年”。

轻松集团前身轻松筹也趁此东风,通过大病救助这一形式进入众筹赛道。

互助关停,“轻松”难轻松

同年,随着国内多种形式的互助合作保险的兴起,网络互助业务在资本追捧影响下,迎来发展高峰。

水滴互助、轻松互助、美团互助、360互助、e互助和相互宝等纷纷成立,互助平台间竞争日趋激烈。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网络互助覆盖人数已达1.5亿。但在野蛮生长的背后,随之也暴露出诸多隐忧。

首先便是监管问题。本应作为一种慈善行为的互助平台,却被诸多企业作为其他业务的引流入口,尤其是保险业务,这就在潜移默化导致诸多监管风险。

2020年,银保监会便点名部分网络互助平台,直言其处于无监管状态,网络互助平台会员数量庞大,属于非持牌经营,涉众风险不容忽视。

其次便是长期亏损导致的发展压力增加。此前美团、阿里等均表示不准备通过互助业务来盈利。究其根本,互助平台对于互联网大厂来说,只是一个流量入口,却对其他网络互助平台提出了较高的资金要求,以保证长期发展。

此外,互助业务也需要足够可靠的大企业做背书,以保证足够资金支撑。正因此,诸多网络互助平台在此后几年,草草退场。

有统计机构曾进行过统计,截至2020年3月,国内网络互助平台中,分摊成员数超1000万的平台已仅剩3家,其他许多平台已相继关停。

前三名中,相互宝、水滴互助、轻松互助各占一席,且用户均已破1400万(截至2020年3月),但互助平台主要作用仍为引流而非盈利。

以公开招股书数据的水滴为例,根据其招股书可知,2018年水滴的保险业务中,46.5%来自旗下医疗众筹平台流量,38.6%来自互助平台流量,但管理费却只占其营收的19.8%,并且随着时间推移,互助热潮退去,互助业务平台纷纷进入衰退。

互助关停,“轻松”难轻松

2021年,轻松互助、水滴互助相继关停。随着网络互助业务的关停,将直接导致轻松、水滴这类互联网公司丧失一个绝佳的流量入口,从而就必须花费更多的成本,去获得稳定的客户流。已3年未有新融资的轻松集团,在这方面则似乎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此之谓——前有悬崖。

除同类企业竞争外,当下,许多地方政府亦开始试行商业补充医疗保险,这无疑将抢占一定的互联网保险企业的市场,如上海市最近推出的“沪惠保”,此之谓——后有追兵。

背靠政府,得其权威性必远远强于网络平台,尤其是在相关流程和监督上,更加完善合理,重疾险的定位对目前诸多从野蛮生长环境中突围的网络保险企业更是一种降维打击。

官方数据显示,沪惠保上线不到3个月,参保人数便已突破700万。实现这一数据,水滴花了近2年,轻松集团虽未公布具体数据,不过应该也相差不大。

与此同时,相关的监管也愈发严格。互助业务在早年的野蛮生长,为企业创造诸多利益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隐患,如打着保险擦边球、时常随意更改规则等,这也导致诸多依靠互助业务起家的企业被迫开始转型,轻松集团也不例外。

02 转型,路在何处

2020年9月,银保监会刊文明确指出:网络互助仍处于无监管状态,“部分前置收费模式平台形成沉淀资金,存在跑路风险”,并建议将网络互助平台纳入监管,实现持牌经营和合法经营。

自此,百度、美团、包括最早入局的轻松、水滴等多家公司的互助业务相继关停,或被迫放弃相关领域(如美团),或开始转型。

对于大厂而言,放弃互助业务,影响并不大,毕竟其只是单纯的“引流工具”,业务本身的价值远小于提供的流量价值,损失这一流量入口虽有损失,却不显著。甚至有人评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可对于和轻松集团业务相对趋同的企业来说,损失互助业务,无疑是极大的打击,也是发展的必然。

事实上,国内多家网络互助平台在此之前,便已陷入发展瓶颈。

有数据表明,截至今年3月,国内尚在运营的多家网络互助平台,各自的分摊成员总数与半年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最明显的影响就是个人分摊成本上涨,从导致更多人退出计划,使得个人分摊成本进一步上涨,形成恶性循环。

随着网络互助业务的关停,轻松、水滴等均开始加码保险领域。

这时,就会存在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公益与商业间的抉择。

作为一家互联网保险公司,轻松集团由于早年轻松筹、轻松互助影响力过大,导致在一些不了解的普通用户心中,定位往往更偏向于公益而非商业。目前因多方因素影响加码商业保险业务后,会导致曾经的用户群对轻松定位出现偏差认知,可能存在一定影响用户后期续保率的风险。

更何况,保险领域早已是绝对的红海市场,传统保险、网络保险等多家保险公司已完成布局。

数据显示,2020年1-4月,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平洋保险三家拿下国内43%以上市场份额,保费收入超6503.18亿。轻松集团直接竞争对手水滴2021年一季度则为44.69亿元,2020年一季度约31亿。

互助关停,“轻松”难轻松

针对保费收入,轻松集团曾在2018年10月表示单月保费收入突破3亿。此后表示2020年前2个月,保险业务保费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近10倍。

这一数据曾引发舆论质疑,有人表示,按此说法,假设轻松集团自2018年10月后,保费数据维持不变,可推算出2020年全年轻松集团保费收入十分不合常理。

在此,我们不讨论其数据的合理性,但哪怕轻松集团2020年全年保费收入是真实的,其市场份额仍不超过2%。

更何况,轻松集团在关停引流工具“轻松互助”后,未来的路或许并不好走。虽然已与安盛保险达成合作,但也给其转型后的未来,蒙上了一层迷雾。

03 还能轻松多久

公开报道显示,去年年底,轻松集团CEO张科、轻松筹创新增长中心总经理莫子皓相继离职。对此,轻松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杨胤也在《致全体轻松小伙伴的一封信》官宣了这一事实。

年后,轻松集团联席CEO钟诚也宣布离开轻松集团。

自此,早被传出正在筹划融资和上市事宜的轻松集团,在关键节点接连损失3名高管。

事实上,曾有媒体报道,2020年9月,轻松集团就曾发布过一则招聘启事,岗位要求中,“全面参与上市筹备公关工作,参与制定整体方案,并负责推进实施”似乎是在为其上市事项做人才储备。

但对于上一轮融资尚在2017年初的轻松集团,上市或许仍需一些时间。

此外,在业绩上,根据轻松筹发布《公益白皮书》其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轻松筹募集金额仅为3.3亿元。

或许,互联网保险的生意,本就不是一个好的方向。

丧失流量入口后,轻松集团的挑战更加严峻。

保险赛道本就是一片红海,强敌环伺之下,互联网保险企业优势本就不大。

在未来的纷争中,轻松集团目前的处境可以说是惨不忍睹。高管离职,竞品企业抢先上市,行业监管加剧,官方相关业务入局,更为其未来走向增加了诸多影响。

市场仍存在机遇。可不论如何,轻松集团的未来,是否会如其名一样一路轻松,尚未可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红海   轻松   赛道   水滴   保险业务   流量   入口   业务   集团   商业   国内   数据   数码   平台   网络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