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米开始“华米”

华米开始“华米”

作者 | 金旺

出品 | 锌产业(公众号:xinchanye2021)

2014年7月22日,雷军在小米4手机发布会接近尾声时,花了10分钟时间介绍了那场发布会的one more thing——一款当时看似不起眼的手环。

发布会后,凭借79元的低价和计步、睡眠监测、智能闹钟等一些基础功能,仅仅用了四个月,小米手环出货量就破了百万。

当时做出小米手环的华米,是黄汪创办的第四家公司,在此之前,黄汪做过Linux开发板、做过PDF阅读器、做过平板电脑,甚至已经做过一款智能手表,不过不是后来的Amazfit,是另一个叫Zwatch的品牌。

Amazfit是华米做完小米手环后,重新开始的一个自有品牌。

2015年3月,远在大洋彼岸的苹果手表Apple Watch宣布4月发售后,这边的小米手环销量开始猛涨,3、4月单月销量破百万,小米手环销量在这一年很快破了千万。

当时黄汪虽然也无法解释其中有什么关联,但他觉得,是时候重新做一个自己的品牌了。

华米开始“华米”

华米的(自有)品牌由此走过了从“1”到“0”再到“1”的波折。

这时,华米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01 “赤道”和“月霜”

最开始的两年,我们只有两款智能手环和一款运动手表。

回忆起当年启动Amazfit新品牌时的状态,华米科技创始人黄汪不免有些感慨。

要知道,在华米最高产的2019年,仅仅一年时间里,发布的智能手表就不下10款。

2015年9月16日,华米自有品牌Amazfit对外发布,当时随Amazfit品牌一同发布的正是黄汪提到的两款智能手环,华米为这两款手环分别起了一个有意思的名字:赤道、月霜。

极其讲究的材质和设计,再加上与当时国民女神高圆圆的联名定制,让两款手环看上去不像是科技产品,更像是时尚圈的奢侈品。

华米开始“华米”

实际上,「时尚」也正是当时黄汪给Amazfit的定位。

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定位,是因为Amazfit当时要做点和小米手环不一样的东西,一是避免冲突,二是拓展用户。

同样是在这一年,大肆进军医疗健康领域的苹果手表,首次与爱马仕合作,尝试为Apple Watch加上了一条爱马仕的表带,爱马仕定制款Apple Watch也由此而生。

现在来看,相较于赤道、月霜299元的定价,万元级的爱马仕定制款苹果手表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奢侈品。

华米开始“华米”

这一年,由于定位的局限性,华米Amazfit在国内的用户只有不到3万,赤道、月霜两款产品并没能卖出小米手环的效果,因此,这两款手环在之后的产品体系中也就没再延续。

现在回过头来看,如果当初一直沿着这个思路走,也就很难再有后来的纽交所敲钟上市了。

好在华米并没有将全部赌注压在这两款手环上,赤道、月霜发布时,Amazfit首款智能手表已经悄悄研发了有6个多月。为了研发这款智能手表,黄汪还从谷歌挖来了参与过Android TV、Android Auto等项目研发的张磊主导手表系统的研发工作。

不过,这款手表正式面世还要再晚一年。

02 小米手表“危机”

2016年8月30日,华米发布了Amazfit运动手表,这就是前文提到的华米(Amazfit)前两年里推出的唯一一款智能手表。

这款手表发布前,行业内一直误以为这是华米为小米设计(代工)的小米智能手表。对此,后来加入小米产业投资部的知名分析师潘九堂指出“这款表一开始其实就是为小米设计的,后来由于小米和华米在手表风格和定位上的观念不同,最终决定由华米自己开发”。

错过这次时机的小米,首款智能手表最终延期两年,在2019年11月才得以发布。

虽然晚了两年,但雷军认为,在市面上99%以上的智能手表都只是智能手环时,小米做出了一款真正的智能手表——“手表形态的智能手机”。

华米开始“华米”

关于小米首款智能手表,中间还有一个小插曲。2019年11月5日,在小米智能手表发布后,媒体挖出了这款手表背后的代工厂商是一家名叫龙旗的新厂商,而非此前小米手环的代工厂商华米。一时间,关于“华米与小米合作关系出现危机”的各种传言开始不绝于耳。

作为小米生态链核心成员之一,华米当时已经在美上市,这样的言论无论真假,都会影响到华米品牌、乃至股价,已经算得上是一次影响不小的公关危机。

后来,华米为此专门召开了一场发布会,黄汪亲自出面解释,“其实不是小米的每一款智能可穿戴项目我们都会参与。”

华米开始“华米”

在小米生态链中,往往做某一硬件品类的企业不止一家,例如,小米生态链中生产扫地机器人的如今就有石头、追觅、云米、创米在内的多家企业。

小米生态链也一直鼓励内部“适度竞争”,至于最终谁会成为小米某款硬件的代工厂商,也一直存在“比稿”的传统。

小米首款智能手表当时没有由华米代工引发的剧烈反响,其实从侧面印证了小米手环的成功、华米可穿戴产品在小米生态链中的声望,以及华米上市后品牌力开始上升。

03 轰轰烈烈造芯片

华米在纽交所上市是在2018年2月8日,在此之前,除了Amazfit运动手表,华米又在2017年发布了Amazfit米动健康手环、Amazfit运动手表2两款核心产品。

不过,相较这两款产品而言,更引人关注的是华米在这一年下定决心要造一颗可穿戴芯片。

2016年12月30日,黄汪在新年内部信中提到:

经过今年一整年的准备,最近我们宣布成立了华米人工智能实验室……

华米人工智能实验室不仅负责搭建我们在云端运动及健康大数据的深度学习平台,还将与第三方合作,主导研发我们的第一颗基于深度学习的可穿戴芯片。

彼时,这颗芯片其实已经在研发进程中,只是外界鲜有人知。

华米开始“华米”

芯片研发不同于硬件研发,是一件高投入、长周期的事儿,动辄需要上亿的资金投入,研发周期也都是按年为单位来计算。

正因如此,“华米在过去三年的年均研发投入超过4亿元,2020年研发投入更是高达5.38亿元。”

实际上,在上世纪80年代,诸如IBM、DEC老一批IT巨头当时都是自己设计处理器芯片,那时英特尔生产的微处理器还只是低性能的代表,后来,IBM为了快速开发出PC抢占市场,开始采购英特尔的处理器,这才有了英特尔的崛起。

现在,苹果、华为等头部企业为了追求极致的软硬一体,兴起了新一轮自研芯片热潮。不过,在这之中,鲜有创业公司愿意花这么大力气来自研一颗芯片。

华米开始“华米”

华米为了造出这颗后来被命名为「黄山1号」的芯片,花了足足有两年半的时间,最初团队还专门研究过华为海思做芯片的经历。

2018年9月17日,在华米上市后召开的第一场新品发布会上,「黄山1号」正式亮相,据黄汪在发布会上介绍:

相比可穿戴产品常用的Arm Cortex M4架构处理器,这颗采用RISC-V指令集的可穿戴处理器运算效率提升38%。

华米开始“华米”

次年,这颗芯片被用到了华米Amazfit智能手表2和Amazfit米动健康手表上。

至于为什么要亲自下场做芯片,黄汪后来在各种场合也多次解释过:

我们要做人工智能算法,就应该进一步自己去研发芯片,否则的话,你很难在业内找到满足你算法的通用芯片。

本质上,华米在产品理念上选择了一条和苹果极为相似的路,自研算法、自研芯片、自研设备,甚至在今年,华米还发布了一款自研操作系统。

04 系统之战

2019年8月9日,在华为全球开发者大会上,重压之下的鸿蒙操作系统终于面世。

这一操作系统不仅仅可以用作一款手机操作系统,还整合了华为之前面向物联网设备发布的嵌入式操作系统LiteOS,成了华为新一代面向物联网领域的操作系统。

华米开始“华米”

次年12月,小米在开发者大会上同样发布了一款物联网操作系统——Vela,再加上近年来涌现的阿里AliOS Things、腾讯TencentOS tiny等系统,物联网操作系统之争进入了一个新高潮。

华米开始“华米”

这场系统之争的热潮蔓延到可穿戴设备领域是在2021年。

2021年,三星发布了智能手表系统One UI Watch,华为手表用上了鸿蒙操作系统,OPPO手表用的则是基于安卓系统深度定制的ColorOS Watch。

这年7月,华米推出了自研的操作系统Zepp OS,黄汪解释称:

三星、苹果做手表操作系统的出发点是将智能手机的体验缩小到手腕上,因而系统及应用程序都很复杂;

我们是围绕用户健康设计的系统,主要围绕长续航、小内存、低硬件成本进行了技术研发和突破。

华米开始“华米”

值得注意的是,华米还为Zepp OS系统搭建了一套Zeus手表小程序框架和开发工具包。

所谓小程序框架,就是可以以此构建出类似微信小程序的轻应用,要知道,应用生态相对匮乏一直都是智能手表的一个硬伤,华米全球创新中心轮值总裁范美辉曾指出:

官方一般很难满足用户的定制化需求,华米智能手表在海外一直有一群极客用户通过类似早期苹果手机的“越狱”玩法来为华米智能手表添加个性化表盘等功能。

特别是针对表盘开发,在华米还没有发布开发工具之前,极客用户通过“越狱”模式设计并发布到华米社区里的表盘已经超过10万个。

如今,华米这一社区已经拥有超过2400万用户,这些用户来自全球90多个国家。

这也成为华米构建自己开发者生态的一个基础。

“实际上,在Zepp OS系统正式发布之前,我们就已经开始招募开发者,”黄汪告诉锌产业,“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已经有400名开发者加入到我们的开发者生态中,开发者生态投入仍是我们未来一个工作重点。”

05 华米需要被认识

在本周三华米年度新品发布会上,华米发布了重新定义的自有品牌,Amazfit终于有了中文名字——跃我。与此同时,也迎来了首款搭载Zepp OS系统的手表。

华米开始“华米”

为什么会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重构华米的自有品牌,并加入了中文标识?

黄汪从两方面解释了其中原因:

第一,这一时期,中国消费市场环境比其他国家的消费市场都要好;

第二,我们完成了从芯片、算法、操作系统等领域的研发工作,到今年我们可以输出一些东西了。

据华米2020年财报显示,华米2020年国内市场出货量占比为45.9%。华米中国区总裁范斌表示,“有一个契合品牌内涵的(中文)品牌名也可以帮助我们品牌在中国进行很好地传播。”

同样是在这场发布会上,华米发布了搭载Zepp OS系统的「时尚」系列智能手表新品——GTR 3、GTS 3和GTR Pro 3。

值得注意的是,在Amazfit GTR Pro 3上,华米还加入了近年来呼声很高的血压监测引擎PumpBeats。

华米开始“华米”

作为国内抢先将血压监测引擎用到手表上的厂商,基于Amazfit GTR Pro 3用户,华米联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将展开一项高血压筛查研究。

据范斌介绍:

届时将在申请加入这项研究的用户中筛选出200-300位疑似高血压用户,引导这些用户到这三家医院进行专业检查。

最终以医院血压监测结果作为精标准,检验Amazfit GTR Pro 3对于高血压的筛查作用。

06 华米开始华米

从发布时尚智能手环赤道和月霜,到发布高配时尚智能手表Amazfit GTR Pro 3,六年里,华米就像是走了一个圆,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

不过,这时的华米已经有了7个系列数十款智能手表,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位——科技连接健康,团队自研了算法、自研了芯片、自研了系统,一个围绕可穿戴设备完整的生态版图已经初见雏形。

华米开始“华米”

此前,在纽交所上市后,华米曾在全球展开投资并购,收购了Zepp(运动传感器领域)、PEI(阿迪达斯旗下健康穿戴设备和精准心率监测研发的团队)核心资产,投资了SiFive、GreenWaves两家RISC-V相关企业,以此完善自身的技术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后续芯片、算法的研发进程。

时至今日,华米已经不再是当年仅凭一款79元小米手环打天下的华米。

IDC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华米旗下自有品牌Amazfit、Zepp手表全球销量超过165万台,同比增长68.8%。与此同时,华米也有了TWS耳机、电动牙刷、体脂秤、跑步机等更多产品品类。

范斌指出,华米接下来在中国市场将主要做两件事情——渠道建设和品牌建设

算法、芯片、系统、硬件,一切就绪的华米,开始华米。

一个细节是,在发布会上及会后接受媒体采访时,黄汪一直强调:华米做手表和其他手机厂商不一样。

这让锌产业想起了黄汪曾经的一个大胆预测:全世界以后可能只有两家可穿戴公司,一个是苹果,一个是我们。

这个当年颇为轻狂的断言,不知黄汪是否还记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三星   华为   赤道   穿戴   小米   开发者   算法   手表   芯片   操作系统   生态   智能   品牌   用户   系统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