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被欧美垄断,国产化大势所趋:华为、阿里、腾讯未来可期

一直以来,数据库是软件工业的重工业,也和操作系统、中间件并列为三大基础软件。作为核心基础软件,数据库扮演着计算关键角色。数据库上游是计算机硬件设备和软件等产品,包括大型机、微型机、存储设备、交换机、路由器和物联网感知设备以及操作系统、BIOS等软件产品;下游则是广泛涉及的政企用户,如政府、金融、能源、教育和交通等领域。作为数据存储管理软件,数据库在基础软件领域具有与芯片、操作系统同等重要的核心地位。

从全球范围来看,传统数据库三大厂商分别为Oracle、IBM和Microsoft。其中,Oracle又是全球最大,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企业级数据库厂商,一直稳坐行业第一把交椅,甚至拿下中国数据库 40% 以上市场份额

国产数据库起步较晚,且由于数据库的技术壁垒高,中国在基础软件市场,尤其是数据库领域,仍长期被国外巨头所垄断。

前几年的棱镜门事件之后,中国已经意识到政府数据安全的重要性,也加强了政府数据安全方面的工作,有报道称,思科、IBM、谷歌、高通、英特尔、苹果、甲骨文、微软并称为美国的“八大金刚”,他们一方面与美国政府、军队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另一方面在中国长驱直入,占据众多关键领域,导致美国情报部门通过这些设备、软件、网络获取信息,给中国的信息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所以,去IOE(IOE是指IBM大型机、Oracle数据库、EMC存储设备)、设备采购国产化、自主研发等口号响起,IT架构中,去掉IBM的小型机、Oracle数据库、EMC存储设备,代之以自主在开源软件基础上开发的系统。中国要逐步建立基于自己的IT底层架构和标准,形成自有开放生态。要基于自有IT底层架构和标准建立起来的IT产业生态,这也促使2019年开始产生了一个全新的市场—信创产业,即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

近年来国内互联网科技巨头,纷纷布局数据库产业,借力云计算实现数据库等基础软件领域的迭代与超越。

当前,国产数据库已经形成三大核心竞争阵营,包括:以阿里、腾讯和华为科技巨头为代表的云数据厂商;以武汉达梦、人大金仓、南大通用和神舟通用“四小龙”为代表的传统国产厂商;以科蓝软件外延并购的SUNJE SOFT为代表、拥有高性能产品的完整知识产权的优势厂商。

至2018年末,阿里、腾讯和华为三家公司均跻身进入全球数据库前15名排行榜。

中国科技巨头数据库产品

数据库被欧美垄断,国产化大势所趋:华为、阿里、腾讯未来可期

阿里率先去 IOE,引领亚太数据库上云

2008 年,阿里巴巴率先提出“去 IOE”,剑指 IT 架构,用开源软件及分布式云服务器代替 IBM 大型机、Oracle 数据库和 EMC 存储设备。随着国产 IT 基础软硬件的不断发展,“去 IOE”已经由一个企业的目标成了整个行业的目标。2013 年,阿里基本完成了核心系统“去 IOE”工作,历经 8 年,成为中国企业界走上“去 IOE”的领头羊,而 Oceanbase 和 PolarDB 则是阿里(阿里云与蚂蚁金服)数据库的典型。

2010 年,蚂蚁金服、阿里巴巴正式推出自主研发的金融级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 OceanBase,该数据库具有数据强一致、高可用、高性能、在线扩展、高度兼容 SQL 标准和主流关系型数据库、低成本等特点,一经推出,即在金融领域实现快速扩张。

如今,OceanBase 已成功应用于支付宝全部核心业务:交易、支付、会员和账务等系统以及淘宝等业务。除此之外,2017 年始,OceanBase 也开始服务外部客户,包括南京银行、浙商银行、印度 Paytm 和人保健康险等。

华为十年磨一剑,打造智能异构数据库

数据库被欧美垄断,国产化大势所趋:华为、阿里、腾讯未来可期

华为数据库研发始于2007年底,2012年成立Gauss实验室。高斯数据库(GaussDB)是华为2019年5月正式推出的商业数据库,产品包括GaussDB OLTP和GaussDB OLAP,产品主要应用于金融、政府、能源和电信等行业,可以满足高并发事务实时处理、海量数据高效分析等需求。

与传统 X86 架构数据库厂商 Oracle、Microsoft 不同,GaussDB 除了支持 X86 架构,还支持 ARM、GPU 和 NPU 等芯片架构,可以建立在华为鲲鹏架构之上,包括网络设备、芯片、操作系统、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实现闭环生态高度耦合。异构计算为华为走差异化路线和国产服务器奠定了技术储备优势。

截至 2019 年 11 月,华为数据库产品全球累计发货超过 30000 套,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其中,又以银行最具有代表性。从信息安全角度,国产数据库对于中国各行各业意义重大。2015 年,GaussDB OLAP 在工商银行上线;2018 年,又陆续在招商银行部署上线。至 2019 年底,已经有超过 17 套招行生产业务在 GaussDB 数据库上线投产,覆盖核心、渠道、零售、对公、同业、风险、信用卡和数据仓库等领域。

腾讯发力银行端,首度进银行核心系统

2010 年,腾讯首次开放云计算功能,正式对外提供服务。2011 年 2 月,腾讯云数据库、NoSQL 高速存储上线;2013 年,腾讯云面向全社会开放、云安全上线,公司云计算进入快速发展期。根据 Gartner 统计,2018 年,腾讯云数据库市场份额增速达 123%,位列国内所有数据库厂商之首,在全球范围内连续两年保持增速前 3 势头。

2019 年,腾讯云新一代分布式数据库 TDSQL 落地张家港农商行,银行传统核心系统首次实现数据库国产可控,TDSQL 助力张家港农商行实现“降本增效”,实现 75% 以上的硬件投入成本缩减,节省超过 20% IT 投入。

如今随着万物互联设备的不断增多,高流量的数据正在通过网络输出。不言而喻,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大数据时代,对于数据的处理,也就是对于数据库产业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不过,当前就国产数据库而言,还面临着诸多的难点。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在当前自主可控的背景下,国产数据库迎来了真正的春天。同时,在 5G、AI、云计算等技术驱动下,国产数据库在分布式、云化这条道路上也开辟出了一条全新的赛道。但同时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在这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通用数据库的标准、规范绝大多数仍掌握在上文所述的国外数据库大厂手中,国产数据库如何打破常规,将统一通用的标准紧紧地握在自己手中?

不少专家一致认为,数据库的标准很重要,而如何把一些技术做成标准被市场广泛的接受,是业界需要齐心去思考与探索的事情。对此,他们也分享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国内数据库只有遵循统一的标准,将来数据库才能互联互通的,如果企业搞封闭或者各自独立完成,那么将失去共赢的机会;

其次,在面向开源时,这些技术产品/标准首先需要解决信任以及开源知识产权的一些问题,才能被业界慢慢接受;

再者,这些产品还需要在技术上有足够深度的打磨,并长期地使用与优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华为   腾讯   阿里   数据库   大势所趋   分布式   中国   架构   核心   厂商   领域   未来   欧美   银行   标准   数据   产品   科技   软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