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为中国培养三院士!日本“光催化之父”全职加盟上海理工大学


8月30日,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藤岛昭教授及其团队聘任仪式在上海理工大学思晏堂举行。


曾为中国培养三院士!日本“光催化之父”全职加盟上海理工大学

学校与藤岛昭院士及团队成员签署工作协议书(来源:上海理工大学网站)

藤岛昭生于1942年,1971年获得日本东京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博士学位,1986年任东京大学工学部教授。2003年,藤岛昭从东京大学退休,担任神奈川科学技术研究院主席一职,同年他还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大约600名院士中,外籍院士只有35人,由此可以看出先生为中国科学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曾为中国培养三院士!日本“光催化之父”全职加盟上海理工大学

(来源:上海理工大学网站)

多年来,他也是日本诺贝尔奖获奖呼声很高的科学家。藤岛昭的研究领域是光电化学,被誉为“光催化之父”。上世纪50年代发明半导体之后,出现了半导体电化学领域,但是直到1972年藤岛昭等人发现“本多—藤岛”效应,这一领域才拓展为光电化学。


光催化有很多领域的应用,如中国国家大剧院所使用的光催化自洁玻璃可以让其表面永远保持清洁、透明的光催化涂层则可以使镜子不产生雾气;二氧化钛在光的照射下,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和亲水性,这使得光触媒有着理想的抗菌、空气净化、水净化、防污的能力,光催化可以用在空调过滤器中来分解甲醛等有害气体。光催化最新的应用竟然是用于疾病治疗,并且藤岛昭研发的光催化捕蚊器更是已经在疟疾肆虐的地区开始使用。

曾为中国培养三院士!日本“光催化之父”全职加盟上海理工大学


在他70大寿的时候,他的中国弟子们赠了他一首藏头诗:“藤牵桃李三千树,岛出学海一哲翁。鹤鸣年少惊天下,寿长天马正当红。”

藤岛先生最初访问中国是在1979年。当时担任东京大学助教授的藤岛先生的学生中有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当他们结束在东京2年的研究后回国时,热心地邀请先生“一定到中国来,希望您来指导中国的学生”。这便是前往中国的起因。

“当时还残留有“运动”的影响,北京的城市建设也很落后。我记得在没有铺好的道路上跑着马车。就是在那种情况下,却为我准备了专用汽车,每天接送我往返于宾馆和大学之间。假日里,我说想去观光,又乘飞机带我去西安,让我参观刚刚公开不久的兵马俑。从这种破格的待遇中,我感受到了中国对科学技术研究的热情。但是,要说印象最深的还是中国优秀的学生们对研究的真挚态度。”

亲身感受到了中国学生的优秀以及对研究的热心,之后,藤岛先生在东京大学的自己的研究室也开始积极地接收留学生。这种态度在退任东大教授后,至今依然没有改变。这40年间,他培育出了38位中国留学生,每一位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其中3位更已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曾为中国培养三院士!日本“光催化之父”全职加盟上海理工大学

北京大学纳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刘忠范(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藤岛研究室获得博士回国后,年仅31岁便受聘北京大学副教授,成为在中国被起用的海归派的先驱。

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副部长级)姚建年自费到藤岛研究室留学。他在校期间写的论文被刊载在英国的世界性的科学杂志《自然》上,成绩卓著。回国后他继续从事光触媒研究,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们2个人的晚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江雷教授,从藤岛研究室留学回国后,积极展开光触媒技术在纤维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开发出具有超亲水、超拨水特性的领带和西装等。他还积极展开向自然界学习为主题的研究,发现了蜘蛛网丝的集水功能,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论文。江雷也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0年12月1日,藤岛昭专程来中国看望他的得意门生。得知江雷在较短的时间里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在惊讶不已的同时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就是江雷的这位恩师,和东京大学的桥本教授一起,在江雷当年回国筹建新实验室时提供并赠送了价值上千万日元的仪器。

曾为中国培养三院士!日本“光催化之父”全职加盟上海理工大学

藤岛昭在东京理科大学办公室里翻阅其撰写的《科学家与中国古典名言集》一书。

藤岛昭推崇中国古代先贤的思想,认为这对现代科研人员有启发意义。他虽然不会说汉语,但一直研究日文版的《论语》等经典,并与人合著了《简易科学家语录和论语》《科学家和中国古典名言集》《写给理科生的中国古典名言集》等著作。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藤岛昭喜欢的名句。他说,这是中国留学生教给他的,“但我对这句诗有如下的解释——科学技术的成果如同隐藏在天上的宝物,等待着那些在优秀学习氛围里的人(研究团队)来发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藤岛昭引用的这两句《论语》,正是他在科研和教育上取得丰硕成果的良好总结。他说:“我认为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在于词句言简意赅,有数不胜数的名句直接说出了人生的真相和道理。”

藤岛昭教授不仅自己热爱中国圣贤留下的典籍,也希望中日青年们都能够好好学习这些中国的优秀古典文化。藤岛昭是这样评价中日青年的:“在我眼里大家都是一样的,和国籍没有关系。”他希望所有年轻人都能始终积极进取,对有限的时间加以有效的使用,就像年近8旬的他一样,回首自己的岁月,不留任何遗憾!

来源:上海理工大学、东大时事、科学网、开讲啦、环球慈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院士   中国工程院   上海   中国   理工大学   中国科学院   论语   北京大学   光催化   日本   研究室   外籍   科学家   教授   优秀   东京大学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