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莹颖事件”背后真相:这个时隔两年的案件终于引起警方的重视

今天上午,微博被一则消息刷了屏。

“章莹颖事件”背后真相:这个时隔两年的案件终于引起警方的重视

章莹颖失踪事件相信绝大部分人都有所耳闻,它在中国的影响不亚于“江歌事件”。

2017年4月,成绩优异的章莹颖前往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进行交流学习,迎接她的本应该是全新的国外生活,可惜就在6月9日这天,悲剧发生了。

中午结束课程,她同往常一样回公寓吃饭。大约到下午1点39分收到租房管理员发来的续租信息,两人决定下午2点10分见面。

在等公交的途中,章莹颖被克里斯滕森(嫌疑人)盯上。当时克里斯滕森开着一辆轿车先从章莹颖面前驶过,随后又从小巷穿过饶了一圈将车缓缓停在章莹颖面前。两人简短交谈一阵后章莹颖上了车,直到晚上9点多,警方接到副教授报警,这才展开调查。

克里斯滕森在口供中称,自己开了一段时间发现可能开错了路,章莹颖又很着急。辗转几个街区后便让她在街边下了车。虽然视频资料显示章莹颖确实上了车,可是具体在哪个地方下的车仍是个问题。

“章莹颖事件”背后真相:这个时隔两年的案件终于引起警方的重视

根据搜查证,办案人员对涉案电话进行了法律鉴定。法律鉴定显示,4月19日,克里斯滕森曾访问过一个论坛并键入了"绑架"等关键词,包括"完美的绑架"以及"如何计划一次绑架"。

最终因证据不足撤销了对其的指控。

这个案子一拖便是两年。两年间,章莹颖的父母不停找人打官司,只求还自己女儿一个公道。却难免‘网络暴力’被有心人士炒成借女儿失踪私吞寻人捐款。夫妻二人苦不堪言,只能默默忍受。

就在今天,这个案子终于有了最新的进展。

“章莹颖事件”背后真相:这个时隔两年的案件终于引起警方的重视

检方计划将被告录音作为证据当庭展示。联邦调查局曾在嫌犯女友身上安装窃听装置,记录了他与女友的8次对话,录音中嫌犯曾提及犯案细节。

他们希望这些可以作为最后的救命稻草,扳回至为关键的一局。

为什么章莹颖会遭遇这种事?我们在这件事的背后能否挖掘到更深的东西?

对危险认知的盲点

与众多国家相比,中国治安可谓数一数二。晚上十点,大城市依然灯红酒绿,你会看见年轻男女穿梭在街道之间有说有笑。而且不管多晚,始终能打到车。

随着滴滴等打车软件的兴起,顾客更喜欢在网上预约车辆。一来方便,二来相对安全。软件会将司机的一切信息都显示出来,只要将打车记录分享给好友,就算出了事情也可以及时联系到家人。更何况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只要开了定位就会被锁定。

即便是这样,还是有人钻了空子。

2018年5月和8月,滴滴发生两起顺风车杀人事件,两名年轻女孩儿就此香消玉损,滴滴因此遭受网民质疑,顺风车功能强制下架。

“章莹颖事件”背后真相:这个时隔两年的案件终于引起警方的重视

只要是人都会存在‘侥幸’心理。觉得这种事可能一百个里面会碰上一到两个就是了不得了,自己绝对不会是其中之一。

其实不然,人们对软件的依赖已经超乎了自己的认知。长期使用会令人产生一定的依赖性,认为所有的车都是这样的,无论在哪个国家都会像在中国一样安全。殊不知,这种自以为的想法,才是危险的来源。

我想章莹颖当时也是这样想的。出于时间的考虑,又觉得正好有人愿意载自己一程,想都没想就上车了。

人类的面具

《美国精神病人》里有这样一段话。

我具有人类的一切特征,发肤血肉,但没有一个清晰可辨的表情,除了贪婪和厌恶,我内心深处发生了可怕的变化,但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属于黑夜的嗜血恶性蔓延到了白昼,我感到垂死的气息处于狂怒的边缘,我想我理智的面具就快要脱落了。

“章莹颖事件”背后真相:这个时隔两年的案件终于引起警方的重视

生活中,常听周围的人说:“每天带着面具生活真的快要累死了。”

老板面前,我们扮演好员工。家人面前,扮演好子女(父母)。外人面前,还要扮成一个热心积极的陌生人。究竟哪一个才是真实的自己?

面对现代社会的生存压力,大多数人都善于“伪装”自己。无论遭受多么糟心的事情,人前的自己永远是阳光乐观的一面。除非独处,否则是不会让那个被‘黑云’笼罩的自己出现的。

著名悬疑小说作家刚雪印在《犯罪心理学档案:追隐者》中,写过这样一个故事。

“章莹颖事件”背后真相:这个时隔两年的案件终于引起警方的重视

警方收到匿名邮件,视频里犯人嚣张的对被害人施加伤害,4名女性无一生还。他们根据鲜少的线索兜兜转转找了一圈,最终将目标锁定在温文尔雅的主人公邵宏身上。人前,他是家世显赫的公子,对女友疼爱有加。定期到医院,照看昏迷不醒的母亲。警方与他交谈的过程中也没有发现任何不妥的地方,直到他说出自己的遭遇与对母亲的看法,才令警方对他产生怀疑。

邵宏年少失父,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虽然长得漂亮,却是个典型“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人。邵宏深受母亲影响,对她又爱又恨。于是自编自导制造了一场车祸,母亲在这过程中不幸成为植物人。

可能是儿时的经历,促使邵宏得了很严重的心理疾病而不自知,最后将这些火发泄到4名无辜的女性身上。

而克里斯滕森和邵宏的经历差不多。

这样一位受人尊敬的优秀助教,怎么能让人与杀人凶手联系到一起呢?


我们无法得知,克里斯滕森曾究竟遭遇过什么才会导致他做出这样的决定,扼杀了一名年轻女孩儿的生命。

但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成年人的生活方式多与他们儿时的经历有关。种什么样的因,便有什么样的果。孩子是成年人的缩影,心理能力差的孩子,最终会养成极端的个性,有甚者还会成为反社会人格。

总之,当你做出一个决定的时候,一定要想好这件事儿造成的后果是不是自己能承受的。毕竟,法律之外,没有任何人可以主宰他人生死的权利!

“章莹颖事件”背后真相:这个时隔两年的案件终于引起警方的重视

推荐图书:

★探索杀人狂病态心理,解读变态杀人游戏。

★囊括当下热门惊悚的犯罪要素,令人心悸胆寒的连环罪案。源于真实案例的血案:校园霸凌引发连环虐杀、杀母分尸、网约车性侵、杀妻谋财……睡善与恶的殊死角逐后面,是深不可测的人性。

★《十宗罪》作者蜘蛛、《诡案组》作者求无欲盛赞的惊心之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伊利诺伊   警方   连环   嫌犯   美国   案子   中国   面具   案件   真相   面前   重视   身上   母亲   女友   事件   年轻   心理   法律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