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爱玲丨一位天才如何开启文学之路?

2020年是张爱玲诞辰100周年,更被张迷戏称为“爱玲爱玲年”。


100年前的9月30日,张爱玲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的张家公馆。


时至今日,我们仍然不断回味她的那些传世名句,她的小说经久不衰,更频频被搬上大银幕。


可以说,张爱玲从未被世人所淡忘。


百年爱玲丨一位天才如何开启文学之路?


著名作家白落梅在《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张爱玲的倾城往事》中这样写道:


“我是喜欢张爱玲的。喜欢一个人,无须缘由,不问因果。喜欢她年少时的孤芳自赏,喜欢她遭遇爱情后的痴心不悔,亦喜欢她人生迟暮的离群索居。就是这样一个女子,在风起云涌的上海滩,不费吹灰气力,便舞尽了明月的光芒。浮沉几度,回首曾经沧海,她最终选择华丽转身,远去天涯。清绝如她,冷傲如她,从不轻易爱上一个人,亦不轻易辜负一个人。”


张爱玲7岁写小说,12岁开始发表作品,23岁写就《倾城之恋》,大放异彩。那么她究竟是怎样开启文学之路的呢?


百年爱玲丨一位天才如何开启文学之路?




(以下文字选自《因为懂得 所以慈悲:张爱玲的倾城往事》,百年诞辰特别纪念版)


后来才知道,张爱玲最终选定走文字这条路,不仅是因为她的天才梦,也是因为这是她在尘世赖以生存的方式。


在圣约翰大学读书,张爱玲经常囊中羞涩,她不想给姑姑带来负担,更不愿再向父亲乞讨。于是她萌生了卖文为生的念头,开始给英文《泰晤士报》写影评和剧评。张爱玲学生时代不仅爱读小说,亦爱看电影。上海的电影市场为东方之最。那些国外影片、国内大片,张爱玲是一部都不肯错过,那个时代的著名演员都跟她有过神交。


不仅如此,张爱玲受父亲影响,对传统戏剧亦有极大的兴致。京剧、越剧、评剧,无一不喜好。有了这些影片和戏剧的积累,张爱玲落笔从容自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发表了诸多剧评、影评,如《婆媳之间》《鸦片战争》《秋歌》《乌云盖月》《万紫千红》《燕迎春》《借银灯》等。


百年爱玲丨一位天才如何开启文学之路?


用英文写作,以影剧评论为开端,张爱玲从此真正踏上文学之路。并且,她在起步之时,非常成功。那时候的文坛非常寂寞,上海沦陷好几年,像茅盾、巴金、老舍、张恨水等有成就的大作家,在文化的长河里,渐渐地隐身匿迹。多年后,有个叫李碧华的女作家说过这么一句话:“文坛寂寞得恐怖,只出一位这样的女子。”


不管是机遇还是巧合,总之张爱玲的文字确实被时代认可了。这个文坛新手,似一朵奇葩,绽放在乱世的上海滩。接着,她为德国人办的英文杂志《二十世纪》写《中国的生活与服饰》(Chinese Life and Fashions)。主编梅涅特对她出手不凡的长文感到震撼,惊为天人,声言“她有能力向外国人诠释中国人”,并夸张爱玲是“极有前途的青年天才”


突如其来的巨大收获,是那样地始料未及,令她欣喜难言,尽管在这繁华背后,隐藏了太多不为人知的艰辛。后来张爱玲在《童言无忌》里说:“苦虽苦一点,我喜欢我的职业。”写作是一种漫长的煎熬过程,唯有不断地经历春种秋耕,才能收获一场文字的盛宴。就像一场戏,许多人只看到锣鼓喧天的繁闹,不知道剧幕后面,那些伶人的倾心付出。


百年爱玲丨一位天才如何开启文学之路?


写作从此成了张爱玲的职业。这份职业伴随了一生;这份职业叫作寂寞,因为无须与人周旋;这份职业可以如她所愿,一个人在安静的灯影下,默默书写。张爱玲决意的事,不会改变。她辍学了,不想要那一纸单薄的文凭。事实上,以张爱玲超脱的悟性,她对这人世间的一切,早就有了深邃的解读。


张爱玲自称:“我生来就是写小说的人。”也许她来到人间的使命,就真的是为文字而活。这时候的张爱玲才二十出头。尽管也经历了浮沉,但她的人生还未真正开始。若说情感经验,沧桑阅历,她都还不够。但一个天才,似乎可以免去许多纷繁的过程。


百年爱玲丨一位天才如何开启文学之路?


也许一个没有将百味尝尽、风霜看遍的人写出来的字,反而更加婉转低回。而一个将万水千山都过尽的人,只剩下散淡余年,茶冷言尽了。张爱玲是个极有灵性的女子,她能够巧妙地将生活琐事转变为小说的素材。她那个曾经鼎盛而后败落的家族,以及在她生命里经过的人,都成了她写作中取之不尽的源泉。


1943年年初,对许多人来说,依旧春寒料峭。而张爱玲的世界,却是百花争妍。她是一个极其细腻的人,揣摩得出市井凡人的喜好。她知道,这些寄居在上海滩的人喜欢读什么样的文字;她知道,阳光底下并无新鲜事。但那些五味杂陈的旧事,遗落在历史的角落里,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发掘。而张爱玲是一个收集者,她将这些故事编排好,摊在岁月的桌案上,供来往众生翻读。


百年爱玲丨一位天才如何开启文学之路?

近期引发热议的电影《第一炉香》


她的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在开篇写道:“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听我说一支战前香港的故事。您这一炉沉香屑点完了,我的故事也该完了。”如此别具一格,故事还不曾开始,就已耐人寻味。那缕沉香的袅袅烟雾,令许多读者魂牵梦萦。


之后,张爱玲的佳作似枝头繁花,纷纷洒洒。她刊载了的小说有《倾城之恋》《金锁记》《琉璃瓦》《封锁》《红玫瑰与白玫瑰》等,散文有《更衣记》《烬余录》《炎樱语录》等。很难相信,张爱玲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创作出如此多的妙文。她的文字让那些沉沦在苦闷中的人找到了寄托。正如柯灵所言:“张爱玲在写作上很快登上灿烂的高峰,同时转眼间红遍上海。”


百年爱玲丨一位天才如何开启文学之路?


这就是天才张爱玲。她的才思如碎裂的冰河,在某个刹那,倾泻而出,奔腾万里。佛说,普度众生。每个人度人的方式不同,被度的方式也不同。张爱玲用文字度人,同时也在度己。这是思想上的超度,亦是对许多寂寞灵魂的救赎。


张爱玲在文字中,时常发出直抵人心的喟叹。许多人以为她是个人情练达的老者,却不知道,她正值风华绝代之龄。她的小说《倾城之恋》,打动了万千读者。“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


她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又道尽了多少人的衷肠。“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百年爱玲丨一位天才如何开启文学之路?


此时的张爱玲早已脱离名门之后那道美丽的光环,她让自己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煮字疗饥,享受自给自足的温暖和安逸。她让文字走入红尘深处,在生活中却始终和人保持距离。所以,尽管张爱玲的文字让人品尝到烟火,但她给读者一种美人如花隔云端的神秘之感。没有谁可以真正窥视她的内心,你以为漫步在人流中,必定有一个人是她,却又那么遥不可及。


张爱玲就这样,以她绝世孤高的姿态,独立于上海滩的文坛巅峰。在寥廓的银河里,她是那枚月亮,在万星丛中骄傲又孤独地照耀着。


百年爱玲丨一位天才如何开启文学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剧评   天才   上海滩   沉香   英文   文坛   红玫瑰   上海   寂寞   文字   职业   喜欢   故事   时代   科技   文学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