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活得很累,你被生活吞没了吗?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我们控制不了的,如果把它们都放在“我一定要解决的问题”列表里,就等于试图去控制别人,你的情绪和状态就会被这个控制欲反控制。


1


我们每个人在内心都或多或少会给自己压力,用“KPI”(关键绩效指标)这个概念来形容,我觉得挺合适。


我有一个朋友,他说他在生活中一直都是一个问题解决者,每天一睁开眼就要去解决问题,好像脑子里有一个表格,要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掉,把所有的钩都打上,他这一天才能安然入睡。如果有悬而未决的问题,睡觉之前,这些事情就像走马灯一样在他脑子里一遍遍浮现,让他想上几个小时都无法入睡。


每天都活得很累,你被生活吞没了吗?


你会注意到一个词:解决问题。被自己内心的KPI搞得很累的人,他的问题就是永远要去解决问题。如果他能够接受那个列表中有一些问题是无法打钩的,那他就能够缓解这种内心的KPI对自己造成的压力。


有的朋友看到这里,可能会说:道理我懂,但是我做不到,我就是觉得这件事情不能拖到明天,我今天必须把它解决掉。


我很理解这种感受,但是,如果不肯放松这种执念,焦虑就永远不可能得到缓解,因为不管你解决了多少问题,都不断会有新的问题冒出来。更何况,很多事情都涉及他人,涉及你我无法控制的部分。


2


生活中有很多我们可以控制的事情,比如今晚吃什么,去菜市场买什么菜,这是我们自己可以决定的,在我们的控制范围之内。


生活中还有很多事情是我们控制不了的,如果把它们都放在“我一定要解决的问题”列表里,就等于试图去控制别人,你的情绪和状态就会被这个控制欲反控制。


所以,我们需要去明确我们和他人之间的界限,我们越能够意识到我们和他人之间的界限,就越可以将这个KPI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


具体怎么做呢?你可以写下你对自己的KPI的设定,找出哪些是你自己可以决定的,哪些是需要他人的配合才可以解决的。


每天都活得很累,你被生活吞没了吗?


假设你在KPI里写道,我一定要在30岁或者35岁的时候结婚生子,这就不是你自己可以决定的。但是,我相信有很多人会把这一项放在自己的KPI里,可能这是你给自己定的一个目标,也可能这是父母或者外界给你的压力。


还有朋友会要求自己一定要在今年获得升职加薪。完成这项KPI,你要考虑到很多因素,比如他人是不是比你更努力,比如公司或整个行业的突发情况,这些是我们控制不了的。


我们该怎样理性地面对压力?首先要努力做到最好,但也要告诉自己,实现目标不是只要努力就可以的,还有很多不可控因素是我们不能决定的。


所以,我们要有一个自我检视的习惯,看看是不是需要调整一下自己的KPI。如果达不到期待,我们可以调整期待,询问自己:我对自己的期待是不是过高?我是不是对别人有一些不合理的想象?我是不是背负了别人对我的不合理期待?


把自己的KPI拆解一下,看看哪些项目是密切涉及他人的,我们要把哪些项目从KPI中去掉,因为不可控因素很多,这不是我们自己能够操控的部分。


3

关于KPI指标的高低,我们也有必要讨论一下。没错,我们确实需要给自己设定KPI指标,每个人都需要从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就感,我们需要这种控制感。这种控制感能够让我们在当下获得更多的安全感。


但是,如果想要通过KPI的不断完成来正向累积我们渴望获得的掌控感,就要把目标更大范围地限定在我们能达到的程度上。你可以设定一些要跳起来才能够到的目标,但不能太多。我曾经和朋友讨论,如果要跳起来才能够到一个目标,你会不会去跳?他的答案是一定会,但我的答案是未必。因为跳起来是很耗能的,如果没有梯子,下面也没有防护,你跳上去掉下来,会不会摔到自己?如果你不停地要保持往上跳的状态,你可能就会抑郁,因为你的心理能量会被耗尽。


每天都活得很累,你被生活吞没了吗?


所以,当你在自己可控的部分设定KPI的时候,要设计一下KPI的等级。比如,高级的目标是那些你跳起来才能够到的,中极的目标是你伸手能够到的,初级的目标是你完全可以轻松够到的。我们去设定KPI,高级的目标可以有,但不要搞那么多。


我观察到很多事业成功的高焦虑的人,他们内心的KPI全都是跳起来才能够到的高级目标,所以他们出现了睡眠障碍,身体也处于亚健康状态。


4

我不是说工作和生活永远都要轻松容易,而是要有停下来的状态,去享受当下。


有的人休息了两三天就心里发毛,特别不安。这可能是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这个不安源于父母督促的声音,它变成了我们内心的声音,会有预警的作用——我不能再这样躺下去。


因为在我们小时候,父母没办法接受我们悠闲地看一个小时电视,担心我们会荒废时间,总是给我们制造紧张感,比如这次你语文考了100分,那你的数学呢?你的英语呢?你觉得自己很厉害吗?父母会找一些更难的题来让我们继续突破,仿佛我们的努力永远没有尽头。


每天都活得很累,你被生活吞没了吗?


这样的养育模式让我们不自觉地陷入一种完成了一项KPI,马上去完成下一项更难的KPI的模式中,永远都没有办法待在一个轻松容易的状态里。


从这种原生家庭中走出来的人,之所以一直放不下自己的KPI,是因为他一直以一个问题解决者的身份在生活,需要通过解决问题给自己带来“我很有用”的感觉,并且陷入循环里,被KPI压得很厉害,又丢不开KPI,因为丢开了KPI,就会体验到无用感,产生焦虑感。


所以,在最后,建议大家做一个内心探索:我们是不是一定要有用才可以存在,我们可不可以做一个无用的人?如果做一个所谓的“无用”的人,我们也能感觉到自己存在的意义,那我们可能就不会把自己搞得那么累。


【推荐阅读】


每天都活得很累,你被生活吞没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表里   焦虑   可控   控制不了   内心   事情   因素   父母   指标   状态   压力   期待   目标   努力   朋友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