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反垄断第一个盯上的是阿里系?而不是腾讯、百度、美团.....

这几天与阿里巴巴有关的大新闻一个接着一个,先是因为反垄断问题被市监总局罚了182亿元,接着蚂蚁集团又被4部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再次联合约谈。

为何反垄断第一个盯上的是阿里系?而不是腾讯、百度、美团.....


一、宽松监管下,蚂蚁金融业务狂奔

前些年,蚂蚁金服之所以取得如今的成绩,就是因为国家没有对互联网金融进行严格的监管。

由于刚开始监管层对余额宝沉淀资金的使用限制较少,在没有监管的环境下,蚂蚁集团利用淘宝、支付宝的垄断地位,给余额宝、借呗、花呗等金融产品进行引流,从而使得相关金融产品用户、规模暴增。

通过支付宝引流,加上比银行活期利率高的多的收益,2013年5月开始运行的余额宝规模只花费了不足4年的时间就破万亿。

在2018年中时,余额宝规模达到1.6万亿巅峰,用户规模接近5亿,累计创造了近1700亿的收益,日赚近1.39亿!余额宝因此一跃成为我国规模第大的对私客户货币基金。

随后,央行在出台多项规定对第三方支付包括余额宝在内实行全面监管,余额宝的收益率变得比银行的货币基金理财产品还要低,于是其规模在短短1年时间内跌至1万亿左右。

余额宝不行了,为了更高的收益率,蚂蚁便开发了“花呗”、“借呗”作为新利润的增长点,业务重心从余额宝转到后两者身上。

短短3年时间内,蚂蚁集团的信贷规模超过2万亿,其中绝大部分来至于银行贷款及发行ABS。利用ABS等金融工具,蚂蚁将资金杠杆放大到100倍。

在蚂蚁集团2020年8月25日披露的招股申请书中。花呗、借呗、网商银行用户联合贷款规模达2.1万亿,其中98%来自合作银行和发行ABS。

而这些金融平台产品,带给蚂蚁丰厚的收入和利润。

为何反垄断第一个盯上的是阿里系?而不是腾讯、百度、美团.....


2020年上半年,蚂蚁营收为725亿元,其中459.72亿元来自于数字金融科技平台,占比63.4%;50%以上收入来自于花呗、借呗、余额宝这三款产品。

蚂蚁金服就是凭借余额宝、花呗、借呗、网商贷等一系列爆款产品,将大小银行打得落花流水,于是就有了当年马云“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这一番言论。

二、5条整改意见,刀刀切中要害!

然而,蚂蚁金服这些成绩都是建立在高风险基础之上的,规模小的时候无所谓风险,而当蚂蚁的联合贷款规模达2.1万亿这么庞大时,这其中的风险就无比巨大。

这超2万亿的贷款中,蚂蚁实际出资比例十分小,只有2%甚至更低,远低于网络小额贷款要求的联合贷款最低出资比例30%。

通过在重庆设立小贷公司,然后利用ABS等金融工具,蚂蚁实现了30亿撬动3600亿的贷款规模,杠杆率达到120倍。

为何反垄断第一个盯上的是阿里系?而不是腾讯、百度、美团.....



蚂蚁这种无休止地扩大贷款行为,给消费者、投资者、金融市场带来巨大的伤害和风险。

对于消费者来说,蚂蚁金服鼓励年轻人提前消费行为,让很多涉世未深、自律性差的年轻人陷入到债务缠身的境地,苦不堪言。而其贷款利息、逾期费用、催收手段一点也不比银行差。

对于投资者而言,蚂蚁在资产证券化的操作中,自己先拿走了利润的大头,更多的风险却由别人担。

对金融市场,蚂蚁这种无休止放大风险的行为,如果继续放任其发展,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将产生巨大的金融风险,危险性不亚于次贷危机。

于是在蚂蚁上市前夕,监管层出手了。

11月2日,4部门对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马云、董事长井贤栋、总裁胡晓明进行了监管约谈,要求蚂蚁增加小贷公司资本金,降低杠杆水平,蚂蚁集团的IPO也因此被迫中止。

而在5个月后,蚂蚁集团再次被4部门联合约谈,这次约谈除了继续要求蚂蚁集团控制杠杆之外,主要是针对蚂蚁的垄断问题。

为何反垄断第一个盯上的是阿里系?而不是腾讯、百度、美团.....



这次监管层对蚂蚁集团提出了5个方面的整改意见,其中3点与垄断有关!

首先,要求蚂蚁断开支付宝与“花呗”、“借呗”等其他金融产品的不当连接,纠正在支付链路中嵌套信贷业务等违规行为,纠正了支付业务不正当竞争行为。

这意味着以后不能再把“花呗”、“借呗”这些自家产品放到醒目位置,也不能直接导流,支付宝引流效果大降。

其次,不得任意收集个人信息,打破蚂蚁的信息垄断;再次,要求蚂蚁主动压降余额宝余额,限制了其规模上的垄断;

最后,将蚂蚁集团整体设为金融控股公司,对蚂蚁也是一次重创,因为这这意味着蚂蚁集团以后的IPO估值得按照金融行业来计算了,不要再想要高市盈率了。

接连拿阿里、蚂蚁这两大巨头开刀,足见国家反垄断上面的决心!

三、反垄断,是为了更好地创新!

当然,国家之所以要反垄断,并不是贪图那几十亿、一两百亿的罚款,而是为了给中小企业创造一个更好地创新环境。

这次国家反垄断之所以最先盯着阿里而非腾讯,根源就在这里。

腾讯、阿里作为中国互联网2个寡头,通过对外投资、并购,如今业务横跨电商、金融支付、物流、文化娱乐、云计算、新零售、交通出行、科技、通讯及社交、网络游戏等等,可以说只要你在互联网行业混,就一定和其中一个搭得上关系。

这两个巨头中,阿里之所以在腾讯之前被市监总局盯上,或许与阿里的投资、发展模式有关。

阿里的对外投资及并购,一般不是为了作当纯粹的财务投资人,这些年强势的阿里偏爱全面并购,在控制企业后会植入阿里文化,为的就是替阿里生态赋能。

截至2020年底,阿里系对外投资529起,投资金额达8276.9亿元,其中在企业服务、文化娱乐、电商、交通出行、金融和物流快递这六大细分行业中的投资371起,投资金额达5600.13亿元,是总投资金额的67.13%。

为何反垄断第一个盯上的是阿里系?而不是腾讯、百度、美团.....

为何反垄断第一个盯上的是阿里系?而不是腾讯、百度、美团.....


而腾讯的对外投资正好相反,十分佛系,偏重与财务性投资,一般不控股。

腾讯一般把重复的、不盈利的、前景不好的、不擅长的统统砍掉,交给战略投资的垂直巨头去运营。其提出的“把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这一口号充分地说明了其对外投资策略。

最近10年来借助腾讯流量和资本发展起来的著名企业不要太多,如拼多多、美团、京东、贝壳、蔚来汽车、金山办公、哔哩哔哩、唯品会、快手、同程艺龙、喜马拉雅、富途证券、滴滴出行、猿辅导、好大夫在线、蔚来、燧原科技等等。

这些年来在腾讯股权投资大获成功的同时,大部分被阿里收购的企业陷入了一个怪圈——独立经营时经营的有声有色,卖身阿里后逐渐谁退甚至销声匿迹,

阿里的对外投资不利于创新环境的形成,自然会被优先针对。


作者 | 金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腾讯   阿里   杠杆   余额   巨头   蚂蚁   对外投资   贷款   风险   规模   银行   金融   集团   国家   产品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