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销量暴增!一边挨骂一边赚中国人的钱,谁在交智商税?

新能源汽车,觥筹交错的是资本和技术。


消费者则逐渐沦为韭菜,成为被收割对象。


在华销量暴增!一边挨骂一边赚中国人的钱,谁在交智商税?

在华销量暴增!发生了什么?


特斯拉风波不断,被消费者口诛笔伐,特别是中国消费者。


2020年6月16日下午2点钟,在南昌赣江南大道发生一起特斯拉Model 3高速撞向路边土堆并引发起火的事故。在这起事故中,车辆焚毁,车主受伤但并未危及生命。


在华销量暴增!一边挨骂一边赚中国人的钱,谁在交智商税?


1月20日,上海一辆国产Model 3自燃烧成车架。


在华销量暴增!一边挨骂一边赚中国人的钱,谁在交智商税?


一般人眼中,特斯拉可能要凉了,至少在国内的口碑崩了。


一个汽车品牌,要是口碑崩了,销量下滑几乎没有什么悬念。


特斯拉也许是个例外。


4月28日,特斯拉披露了2021年一季度财报。


2021年一季度特斯拉实现总收入103.89亿美元,同比增长73.58%,其中汽车业务总收入90.02亿美元,同比增长75.41%。一季度实现毛利22.15亿美元,同比增长79.50%。


在华销量暴增!一边挨骂一边赚中国人的钱,谁在交智商税?


如果按产品的销售地点对特斯拉的收入进行划分,数据显示,一季度特斯拉从美国市场获得收入44.24亿美元,同比增59.83%;从中国市场获得收入30.43亿元美元,占其总收入的29.29%,同比增长238.11%。


在华销售数据是最大亮点,可谓好到爆炸。


一季度中国销量的增长幅度要远远高于特斯拉在美国和其他国家和地区,占特斯拉所有营收的近三成,同比增幅更是超过两倍以上。


特斯拉一季度的成绩单似乎在炫耀:你们即使再嫌弃我,说我不好,最后还是得买我的产品。


正可谓是,一边挨中国消费者的骂,一边赚中国消费者的钱。


在华销量暴增!一边挨骂一边赚中国人的钱,谁在交智商税?


中国已经成为特斯拉在美国市场之外第二大市场,并且和美国市场的差距不断缩小,不出意外,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营收贡献很快就能超过美国,成为其全球第一大市场。


2020年在华销售额为其带来超过660亿美元(约合4281亿元人民币)的营收。


这次,马斯克虽然没有跳舞,但其内心的兴奋之情或早已一发不可收拾。


特斯拉此前连续17年亏损,现在Model 3成为特斯拉摧城拔寨的利器。


在其2021年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中,马斯克声称,特斯拉的Model 3已经成为当前全球最畅销的高端汽车。


4月28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最新表态称,2022年特斯拉的Model Y电动汽车很可能会成为全球最畅销的汽车。


在华销量暴增!一边挨骂一边赚中国人的钱,谁在交智商税?

特斯拉的超级底气


数据摸不着,看不到,马路上,停车场,特斯拉的车随处可见,这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用户,嘴上说特斯拉种种不好,心里却很诚实。


在华销量暴增!一边挨骂一边赚中国人的钱,谁在交智商税?


特斯拉到底有什么魔力,备受中国消费者青睐,无论有多少负面新闻。


特斯拉的卖点之一在品牌。


消费者好面子,给特斯拉加了不少分。


特斯拉最初的价格要大几十万,在很多人眼中,特斯拉就是豪车。


当然,特斯拉的外形设计确实令人称道。


然后,特斯拉通过降价,再次捕获了无数拥趸。


相当于用30万左右的价格买了辆豪车,开出去有面子。


这就是品牌效应。


即使其他的新能源车在外观上也有很大改进,有的甚至比特斯拉看上去更像豪车,固定思维模式,让人觉得是在模仿特斯拉。


除了外观和品牌,特斯拉成为新能源第一车企,更重要的是技术优势。


特别是电池优势,远远高于同行竞争对手。


专注于电池和电动汽车行业的凯恩能源研究顾问公司在一份最新研究报告中表示,特斯拉的电池成本在整个电动汽车行业是最低的,在这方面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并且可能保持这一优势直到这个十年结束时。


电池是制造电动汽车的最大成本,今年2月全球电动汽车平均售价53392美元,而所有新车平均售价为40472美元,电池成本高是一个主要原因。


根据凯恩能源研究的数据,特斯拉从松下、LG化学和宁德时代这三家供应商购买电池的平均价格为每千瓦时(kWh)142美元。相比之下,通用汽车电池每千瓦时的平均价格是169美元,而整个行业的平均价格是186美元。


现在,特斯拉自己研发了电池,同样性能,成本比宁德时代要低30%左右。宁德时代的电池成本约0.15美元/瓦时(约合人民币1.03元/瓦时),此前,比亚迪磷酸锂电池


特斯拉的电池成本优势,可以让特斯拉在续航,电池其它领域以及电机方面投入更多。


同时,降价也有足够底气。


汽车行业的下半场,正式进入智能化时代。


在华销量暴增!一边挨骂一边赚中国人的钱,谁在交智商税?


特斯拉在软件方面有着其他车企无可比拟的优势,至少现在是这样。


正如苹果对传统功能手机颠覆,引领手机智能新时代一样。


2012年,特斯拉是第一家使用OTA更新的车企。虽然传统汽车制造商已经开始添加OTA更新功能,但进展一直很缓慢。


软件算法控制牵引、车辆稳定性、车辆加速、回馈制动、温度控制、热管理,以及广泛用于监测电池组充电状态并管理所有安全系统。


特斯拉的创新能力在汽车界遥遥领先几乎没有任何争议,甚至是颠覆性的。


马斯克本人都说,我不是为了颠覆而颠覆,我是为了人类有更美好的生活。


特斯拉的产品力基于对物理学定律的本质理解,基于对汽车产业的本质理解。


2006年,马斯克写给员工的宏伟蓝图中就有对于能源本质的深刻理解,并且以数学的形式简单地展示:天然气循环发电机发电效率 60%,天然气采气效率为 97.5%,加工效率 97.5%,电网输电效率 92%,从气井到电力用户的效率是 97.5%*97.5%*60%*92%=52.5%。 特斯拉的全周期充放电效率为 86%,每兆焦耳电力可以行使 2.53 公里,其最终品质为:2.53 公里/兆焦耳*86%*52.5%=1.14 公里/兆焦耳。


其能源效率高于任何一辆未来持续优化之后的燃油汽车。


目前市面上常见发动机的热效率在35%-40%之间,这意味着发动机就要浪费掉60%-65%的能源。再加上发动机后面的变速箱及其他传动系统的机械损失,燃油车的能源转换效率仅有16%-25%。


基于这样的理解,特斯拉的目标是:直面、击败燃油汽车。


于是,我们发现,特斯拉从驱动电机,电池,自动驾驶,软件开发和升级,甚至是外观设计,一直在创新。


最终,特斯拉也超越丰田,成为世界第一车企,至少股票市值是如此。


要知道,2020年,特斯拉只卖了50万辆,而2020年汽车销售冠军丰田卖出了952.8万辆。


市场如此看好特斯拉,更多的是看好特斯拉的技术和创新。


特斯拉一直显得很傲慢,无论发生什么负面新闻,感觉总能稳坐钓鱼台,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只专注于产品本身。


不得不说,在技术和创新上,特斯拉有足够的底气。


在华销量暴增!一边挨骂一边赚中国人的钱,谁在交智商税?

韭菜收割机!最后的疯狂


在新能源车的上半场,特斯拉毫无疑问是最闪耀的明星。


销量暴增,市值暴涨,马斯克一度成为世界首富。


特斯拉因此对任何事情,也“决不妥协”。


甩锅中国电网,怪路太滑,速度太快,有千万种理由。


不过,特斯拉在事故频发,不再是舆论的渲染。


早在今年2月,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其他四部门因为消费者反映异常加速、电池起火、车辆远程升级(OTA)等问题共同约谈了特斯拉。


当然,美国的质量问题更严重。


发生事故最多的在美国,累计达上百起,在2020年初,美国的特斯拉车主更是闹出了“请愿书”一事。合计127起消费者向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提交投诉,涉及123辆特斯拉汽车,报告包括110起撞车事故,总共导致52人受伤。


马斯克自己也承认特斯拉的质量有缺陷。


在采访中说:“我们花了一些时间真正解决生产问题。在之前提高产量期间,我们发现油漆没有干,如果我们早点发现,就能早点解决。加快生产线过程中,需要额外一至两分钟让车辆油漆晾干,但实际上却没有足够时间晾干油漆。这就是一个例子,没错,我们的生产如地狱。"


马斯克还承认Model S早期版本的座椅很糟糕:“可能是我坐过的所有汽车中最糟糕的座椅”,这刺激了Model 3设计更舒适的座椅。


汽车跟一般的消费品还不同,直接关乎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可企业似乎并不重视。


此前通过降价收割用户,后来又在资本市场收割。


一季度,在华销量继续大增,这可能是中国消费者交的最后智商税。


在华销量暴增!一边挨骂一边赚中国人的钱,谁在交智商税?


特斯拉赖以成名的优势很快就会被蚕食。


外观上面,无论是小鹏还是蔚来汽车,都已经算得上高端大气上档次了,还有即将量产的恒大汽车,从新车发布来看,完全不输特斯拉。


连一直被消费者吐槽的比亚迪,也已经有了很大改观,比亚迪汉的外观,看起来并不比特斯拉差。


关键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特斯拉不再是消费者心理认定的豪车。


中国其他车企的成本开始下降,特斯拉再也不能通过降价收割韭菜了!


特斯拉的电池成本低,但比亚迪的刀片电池也风生水起,市场好评不断。目前磷酸铁锂系统成本报价可低至0.6元/Wh左右,若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在此基础上可以把成本降低30%,预计可将电池pack成本做到0.42元/Wh。


特斯拉在电池价格方面的优势也将荡然无存。


软件方面,随着华为入局,百度造车,移动互联网,中国企业从来不惧怕世界上的任何企业。


特斯拉一旦丧失了绝对竞争优势,中国消费者极有可能转向国产新能源车。


汽车行业的智商税并不便宜,当初引进特斯拉,是想让其实现鲶鱼效应,带活中国新能源车市场。


特斯拉如果一意孤行,将傲慢进行到底,中国消费者就不只是会车顶维权,监管部门就不只是会约谈,特斯拉失去中国市场的日子就不远了!

作者:周松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销量   宁德   特斯拉   美国   新能源   中国   智商   中国消费者   效率   电池   消费者   成本   中国人   优势   能源   美元   汽车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