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管理者,都懂得与下属“保持距离”!

俗语讲:“距离产生美。”

不仅是普通人之间,在职场上,管理者与下属之间也应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既做到令行禁止,又使互相之间保持必要的职业尊重。

聪明的管理者,都懂得与下属“保持距离”!

01

在寒冷的冬季,两只刺猬被冻得睡不着觉,就想通过相互拥抱的方式来取暖,于是它们就紧紧地抱在一起。

但是,由于它们身上都长着长长的刺,当它们抱得太紧的时候就会被扎得浑身是血。

几经折腾之后,两只小刺猬稍微拉开了距离,这样不但不会互相扎到对方,还能感受到彼此的温暖。

这个故事就是“刺猬法则”的由来,如今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企业管理中。

管理者和下属员工之间要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样既能够帮助管理者树立自身的威信,也可以避免管理者与员工关系过近,在决策时受私人关系的影响而处于被动的局面。

有过军旅生涯的法国总统戴高乐是一个很会运用“刺猬法则”的人,他有一句座右铭:“保持一定的距离。”

这句话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他和他的顾问与参谋们。

戴高乐对下属有一条规定:下属在同一个职位上只能待两年时间。

因此,在他担任总统的10多年里,无论是秘书处、办公厅,还是私人参谋部等顾问和智囊机构,都没有人的工作年限能超过两年。

戴高乐之所以做出这个规定是受到了军队的影响,因为军队始终都是流动的。

他想靠自己的思维来做决断,而不是让下属成为自己“离不开的人”。

通过工作调动能够与下属适当地划清界限,杜绝下属利用自己的名义营私舞弊;而且,新的成员能够提供崭新的思维,让团队充满新鲜感。

戴高乐的做法值得管理者敬佩和深思。

02

任正非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聪明的管理者,都懂得与下属“保持距离”!

为了消除“小团体”,避免一些要害部门的人员长期在同一个部门形成“马屁文化”,任正非让华为人的职位和任职地点不断轮换,以保持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距离。

不过,管理者也不能为了与员工保持距离,每天都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

《华为人》报上曾刊登过这样一个案例:

某部门有个PL(项目组长)名叫张华(化名),负责一个开发团队。

每次主管问他:“你们组怎么样?”张华总是回答:“很好啊。”

其实,经调查,该部门的组织气氛已经显示团队氛围出了问题。

而张华由于远离员工,导致其无法具体了解小组成员的真实状况,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无法识别奋斗者和惰怠者。

很多主管在考评员工时认为很难,其主要原因就是离员工太远,不能及时洞察员工的具体工作和输出。

可见,主管只有拉近与员工的距离才能有效地识别和评价真正的奋斗者;而对于有懈怠倾向的员工,无论新老,主管都要敢于实施惩罚。

很多主管抹不开面子,只习惯于做正向激励或敷衍了事,而下面的员工却看得一清二楚,不公正的绩效考核会让团队的战斗力逐渐下降。

这个案例明确指出,主管要拉近与员工的距离,这样员工才能感受到主管在与他们共同奋斗,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才能得到提升。

03

主管离员工近一些,目的就是要让员工感受到主管在与他们共同奋斗。

不能说在“举杯相庆”时,主管一请就来,而在“拼死相救”时,就找不到主管了,这样的主管是不称职的。

为此,华为提出了“三远”原则,以此来引导管理者走近员工。

第一,离领导“远”一些。主管在业务上要与领导密切联系,但不是和领导套近乎,更不能顺着领导的决策倾向提供意见。

作为管理者,要把员工放在首位。

第二,离会议“远”一些。要把PL从胶片和会议中释放出来,时时刻刻贴近具体业务,充分与员工对话,这样才能和员工有共同语言。

比尔•盖茨曾指出:“能站着解决的问题就不要坐着解决,能在桌边解决的问题就不要去会议室。”

第三,离胶片“远”一些。提倡内部汇报胶片简化,讲清楚即可;重视走动办公,减少基层向上汇报的次数,更不能将胶片写作摊派给基层。

管理者要想带好一个团队,必须掌握与员工之间的距离,既不能高高在上,也不能与员工混淆身份。

就像通用电气公司前总裁斯隆,在工作场合他会主动与员工们交流、沟通,从不吝啬对下属的关爱;但在工作之外,斯通会与员工保持适当的距离,如果员工邀请他去家里做客,他会委婉拒绝。

正是这样,斯隆才会在通用电气总裁的职位上,一待就是23年,让通用电气从重大危机中存活下来,而且业务越做越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斯隆   戴高乐   通用电气   管理者   下属   奋斗者   华为   距离   胶片   刺猬   聪明   团队   员工   部门   领导   工作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