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要警惕的一个风险

新能源要警惕的一个风险

去年12月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明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之一。

两天后,高瓴资本宣布以每股70元的价格,总额158亿,高位买入隆基股份。

筚路蓝缕,要说起来,中国光伏行业经过十多年风风雨雨。

从“两头在外”的组装苦力,奋斗到掌握全产业链核心工艺和设备,实属不易。

如今可谓要情怀有情怀,要利润有利润。

去年的光伏板块,巨头高调入场,基金高位抱团。

热的烫手。

但奇怪的是,根据国家能源局披露的2020年光伏新装机数,不过才48.2GW。

还没有超过2017年52.8GW的水平。

股市这般热火朝天,市场是在炒今年的预期吗?

可因为疫情而延期的光伏补贴,今年就要取消了。

按照中国惯例,补贴一停,保不齐幺蛾子可能就要来了。

1

光伏,历来是个美好预期一直在线的行业。

放眼望去,全是美好,什么清洁能源、环保典范、科技向善、人类未来.....

不谈诗和远方,就说当下。

能办大事的中国,宣布要在9年后达到碳排放峰值;

欧盟成员国就2030年减排目标由40%提升至55%达成一致;

拜登上台,按民主党的调性,有望重回《巴黎协定》,预期加速新能源推进步伐。

但在光伏行业讲述的诸多故事里。

平价上网,是最硬的一个。

电价,有三个层次,工商业电价、居民电价,燃煤发电成本。

价格关系如下:

工商业电价>居民电价>燃煤发电成本。

理论上,只要光伏发电的成本能跟燃煤发电成本持平,那就可以停止补贴,开始产生造血能力。

当前呢,就处于接近光伏平价上网的一个临界点。

过去几十年,主要是技术进步的超预期,诸如单晶硅,异质结电池之类,不断推动了光伏发电成本的降低。

2018年12月,全国首个光伏平价上网项目,青海格尔木光伏电站就已经并网发电了。

新能源要警惕的一个风险

市场预期,今年可能将是“平价上网”的元年。

那么光伏行业,尤其是设备制造的新一轮投资逻辑就可以如下展开:

平价上网带来回报提升——产能扩张——价格下跌——需求进一步增长。

将太阳能电池板一放,就可以回家躺着数钞票,这实在太香了。

但成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

要知道,“光伏发电”和“光伏电站”,前者是一门技术,后者是一套体系。

“光伏发电”≠“光伏电站”。

两码事。

如果说当前“光伏发电”前景看好,产业链股价飞天。

那为什么没人抢购“光伏电站”,比如林洋能源、太阳能的股票呢?

这是一个悖论。

如果还无法理解,那不妨听君临讲段故事。

2018年,君临有位合伙人,萌生了抄底比特币的想法。

但自诩为“实业家”的他,当然不是去交易所搞金融投机,人家要自建矿场。

自建矿场,最关键的原材料就是搞到便宜电。

从西北到西南,实业家用足迹,丈量了中国能源领域的微观版图中的利益博弈。

下面,请让我们复述这个故事中一些关键情节。

2

2018年春,西南的汛期还没来。

实业家先是去了甘肃,因为西北地区,火电价格差不多全国最低。

不过,他只有3000多台S9,规模不大,电厂给的是阶梯性电价,即用的越多单价越低。

算下来,单价要3毛多。

火电厂不远处,可以看到一片一眼望不到头的光伏电池板,在阳光直射下,显得颇为壮观。

走近一看,比电池板更壮观的是一大群捂的颇为严实的大妈,正在扫去电池表面的灰尘。

作业流程之规范,在大西北的特有荒凉下,有一种特殊的劳动之美。

晚上,实业家的朋友攒了局,邀请了光伏电站的股东,还有隔壁风电站的股东吃饭。

刚一上桌,两新能源巨子就开始商业互吹。

光伏说风电白加黑24小时发财,风电说他们维护费用高,备件昂贵,你们就请点大妈搞搞卫生,剥削空间很大,后期费用低廉。

可谈到给矿场供电,光伏股东不断抚摸着被大西北太阳晒的发红的光头,风电股东不停扒拉那盘红烧大肘子。

憋了一阵,最后笑称发不了你们这些“大数据”项目的财。

等几瓶大乌苏下肚,话题就开始跑偏,两股东找到了同仇敌忾的对象,不断吐槽电网对民营发电企业全方位的歧视。

西北的羊杂碎吃饱,该动身去四川了。

坊间有段子云,四川的水电,阴冷湿润极富推力,是挖矿的上佳能源。

天然落差达4175米大渡河,大小水电站众多,可消纳一直是流域电站的大问题。

而挖矿兴起后,这里成了香饽饽。

但流域大小水电站几乎被大户包场,建起类似公寓的矿场进行“招商”,小规模矿工只能当租客,电费看似便宜,但各种苛捐杂税加一块就不好说了。

实业家继续南进,在川南一条小江找到了一片未开发的世外桃源。

那家小水电的老板,一听说用电需求,可谓双眼放光。

几杯五粮液下肚,老板胸脯一拍,去他娘的二毛八标杆电价,二毛拿走。

实业家毕竟搞投资出身,火电、光伏、风电、水电,这一圈看下来,他认为水电商业模式最佳。

逻辑很简单——运维费用边际最低。

职业病使然,等他把A股水电股研究了一圈,十分沮丧的评论:

“MD,都是铁公鸡不说,还四面出击,好好的现金奶牛居然搞的ROE极低”

水电股是不是价值毁灭者姑且不论,实业家这波应该是发财了。

3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再来思考下故事里的一些道理。

首先,市场憧憬的“平价上网”,其背后的本质,就是光伏大规模应用会导致电价不断走低。

但在现实中,这似乎并没有发生。

且不说那故事中两位股东的扭捏,就论世界上光伏电站占比较高的地区。

例如美国加州、欧洲的英德,电价也并没有变得十分便宜。

市场是否过多关注了设备组件价格的下降,忽略了其他因素?

一是土地。

实业家曾感叹,全国房地产一盘棋,连地广人稀的大西北也小里小气的建高层公寓楼。

反观光伏和风电站,那土地用起来,简直不要钱似的——确实基本上不要钱(交很低标准的税,或者发多少电)。

以装备两台90万千瓦超临界燃煤机组的上海外高桥第二发电厂为例,该厂占地约42万平方米。

代表国内光伏最高效水平的格尔木领跑者,50万千瓦的装机规模,占地却高达770万平米。

换言之,火电每万平米能装机4.29万千瓦,光伏只能装机0.065万千瓦。

差距66倍。

二是人员。

实业家分析过,煤光风水,后期人工投入煤炭最高,西北的光伏其次。

道理简单,西北风沙大,不定期清理的话,会极大影响发电效率。

而在光风水三大清洁能源中,后期总运维费用依次是风>光>水。

风电贵,主要贵在维修备件,光伏需要的人手不少,但胜在人工价格便宜。

手里没有国内数据,找到一份《2018年美国光伏行业从业人员调查报告》和《2018年美国能源与就业报告》。

新能源要警惕的一个风险

2018年美国能源与就业报告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

报告显示,美国光伏从业人数约35万,按照5%比例计算运维人员,约1.75万人。

而美国燃煤电站从业人数约9.28万。

换言之,按照美国2018年发电量4.18万亿度计算。

火电每万人年发电量2857万度电,光伏则是379万度。

差距7倍多。

好了,问题就来了。

既然未来组件设备价格能不断走低,而土地和人工成本则不断上涨。

那对电价有啥影响?

我想,一定有人会反问。

中国的光伏电站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大西北土地成本忽略不计,人工成本更是远低于东部。

不能拿西方普世的锤子,来锤中国特色的钉子。

可惜,这是一个经典但不对题的反驳,蕴含了光伏发电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负荷中心和发电中心的空间错配。

4

连着黑河和腾冲的一条“胡焕庸”线,划分了中国的人口分布,也决定了中国的经济版图。

新能源要警惕的一个风险

在人口稠密的东部,既是中国经济中心,也是电力负荷中心,也是地球级房价中心。

很明显,这里没有富余土地用来发展集中式光伏。

新能源要警惕的一个风险

来源:星球研究院

至于分布式光伏,那更是纸上谈兵,自用还行,上网那是天方夜谭。

屋顶搞光伏要预留光伏负荷,绝大多数屋顶没有,这是其一。

电网很难收这种边角料电,上网难度巨大,这是其二。

目前西部有荒地,日照又长,发展光伏确实得天独厚。

但远离负荷中心,必然会导致上网困难,电卖不出去,股东们才会吐槽所谓的“民企歧视”。

实际上,为了解决负荷中心和发电中心的空间错配问题,中国有一门绝技:

特高压输电。

但特高压对水火电支持不错,光伏则不行。

还是以格尔木领跑者电站为例,装机500MW,理论上电网要配套500MW输电线路。

但光伏满负荷发电,每天不过3~5小时。

风电都比光伏强。

所以造价高昂的特高压来服务光伏,无疑是极大的资源浪费。

那么火电、光伏、风电共用一条特高压行不行?

行倒是行。

但就是像在高速路上跑马车。

因为火电是稳定电源、基石电源,而要想低煤耗运行,火电利用率就不能低于50%。

但风电、光电说来就来,火电还必须得给这两位爷让路。

这一让,火电利用率就下来了。

那么当电网中风电、光电的比例过高,火电就不可能高效。

结果就是:煤耗增加、污染物排放增加,清洁能源反而不清洁。

所以,靠天吃饭的清洁能源最大的问题就是消纳,光伏自然不能免俗。

光伏并网,对电网冲击很大,这种冲击就表现在发电量随气象条件波动,随机性强。

而电网调度,又是个高度的指令性行为。

佛系发电和计划输电,就构成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在电网口中,不是针对谁,在坐的新能源电,都是辣鸡。

那么回到上一段的问题,所谓的“中国特色”,其实并不存在。

“胡焕庸”线以西的清洁能源,看似没有土地和人工成本,但代价就是输电的成本。

如果中国的版图只有“胡焕庸”线以东,不存在“负荷中心和发电中心的空间错配”。

那土地和人工成本,一定会对冲,甚至cover组件设备价格的下跌。

所以,在此可以得出本文第一个结论:

目前所谓的“平价上网”预期,更多是市场的一种美好的单相思。

在电网消纳未较好解决前,不可能迎来装机规模的跃升,投资者要放弃一厢情愿。

5

当然,消纳问题也不是没有解法。

能很好的服从电力调度的储能技术,是君临认为前景最好的一个。

抛开不靠谱的水储能,氢储能不谈,电池储能倒是有了一定的王者之相。

道理不难推测,电车在中国的超常规发展,培育了一条完整的动力电池产业链。

虽然动力电池价格同样经历了大幅下跌,但离“平价”还有距离。

我们以阳光电源目前最大容量的储能系统“ST5254KWH(L)-2500-MV”为例。

新能源要警惕的一个风险

“ST5254KWH(L)-2500-MV”储能系统 来源:阳光电源官网

该系统可以存储5254度电,相当于装备了35台蔚来ET7的150度电池。

2019年全国光伏发电量达2243亿千瓦时,也就是每天发6.15亿度。

如果要存下这6.15亿度电,需要117053套。

按照每套占地30平米计算,共占地3.5平方公里,相当于491个足球场。

当然,侧面也可以说明,光伏行业的储能板块,前途不可限量。

目前,一个100MW集中式光伏电站投资约5亿,如果按容量的10%配置储能系统,按1.5元/WH计算,至少投入1500万。

也就是说,一个能“平价上网”的光伏项目,如果加上基础的储能系统,就已经不再平价了。

如果要满足电网顺畅调度和调峰的需求,从根本上改变频繁入网离网切换对电网的冲击。

10%的配置显然是不够的。

况且,储能也很难克服距离问题。

特高压的长途送电产生的电力能耗损失,也让所谓的“平价”有名无实。

过去十多年,周期性一直支配着光伏产业。

一是宏观周期。

生产端历来对宏观经济的高度敏感,经济一旦萎靡,下游需求将急剧萎缩;

二是政策周期。

政策变动,如弃光限电、补贴下调等极大的影响着新增装机的变化。

“平价上网”的故事,市场预期的其实只是消解了政策周期。

但实际上,经过上文分析,市场预期的“平价”,这个出发点本身是经不起推敲的。

再说了,刚丢掉政策奶瓶的光伏,就能立即快步奔跑了吗?

所以,在此可以得出本文第二个结论:

“平价上网”只走完了第一阶段,完全实现平价,还需要解决储能成本和长距离输电的经济性。

光伏现在仍是周期性产业,目前行业享受的成长股估值,可能不可持续。

同志们,是时候冷静下头脑和屁股了。

新能源要警惕的一个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2

标签:格尔木   矿场   实业家   发电量   电价   火电   新能源   电网   平价   电站   中国   负荷   股东   成本   风险   价格   科技   中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