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什么时候暴跌?


新能源车什么时候暴跌?

近来电动车行情强势依旧,宁德时代估值甚至都给到了2025年去了。

不得不感慨,主流资金对于科技变革,就像看到了长腿大美女,只有“想你的液”,只有“宝,我睡不着”。

但是狂热之下,作为投资人还是要有些理性的。

回顾过往,远的比如智能手机,5G的变革没有想象中的那样成功,和4G智能机的差别并不大,以至于2020年以来手机产业链的标的跌的妈妈都不认识了。

而近的,如手套茅英科医疗,激流而进,尔后又腰斩了。

还有这周的消费白马股,美的、海天,个个惨无人道。

那么,电动车的景气周期还有多久呢?

潮水什么时候褪去?

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01

以史为鉴:智能手机

全球智能手机的销量,大概在2016年的时候就见顶了。

新能源车什么时候暴跌?

我们大中国则是在智能机浪潮里发展成为了全球智能机产业链制造重镇,诞生了华为、OV、小米、传音,成功地制霸了全球智能机行业。

特别是华为,更是成功跻身5G手机的潮流引领者,从芯片到基站等通讯技术,都成为了全球领先。

19年的时候,人人都以为,华为能带领手机行业,成功跨越到5G时代,迎来手机产业的新革命,就像智能机干死诺基亚那样。

然而,然而,请直接看销量吧:

新能源车什么时候暴跌?

2020年是重磅5G手机出炉年,苹果也终于推出了5G旗舰机苹果12,国产机里千元以上的新机大都支持5G,下半年甚至出现了千元以下支持5G的手机,可谓是各家争斗5G的华山论剑之刻。

可惜,只取得了这么点的销量。

归根究底,还是因为5G手机对4G手机并没有革命性的创新。

上班有WIFI,在家有WIFI,到处都有WIFI,WIFI速度很快。

而且4G的速度足够平常使用了。

用上5G,速度快了,那流量费怎么办,大家都是打工人。

5G基站的投资额是几倍于4G的,这些资本开支最后还得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降费?

不存在的!

所以很多人即使换了5G手机,很可能也不是冲着5G速度去的,而是冲着更加强大的芯片。

5G的三大优势的另一个,多址接入技术,也就是能同时接入很多终端,在手机上并不能发挥出来,毕竟人口不可能一下子暴增导致终端数量暴增,或者一个人也不可能在同一时间用很多部手机,大家都只有两只手。

至于最后一个优势,低时延。

大家又不是用手机去短线炒股和控制精密仪器,刷票软件的服务器也不可能是手机,所以这个优势也用不上。

所以没有智能机替代掉功能机的那种革命性应用丰富,和生活便利性的大大提升,5G手机自然也就没有那个爆炸的销量了。

毕竟5G手机的芯片性能提高,实际也没有那么多,7nm到5nm,就好像姚明长高了几厘米,这个制程的提高主要还是在功耗方面进步较多。

因此对应在电动车上,我们就要拷问一个终极问题——电动车相较于燃油车,究竟有多大的体验提升?

由于自动驾驶离无人化的终极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并不成熟。

所以目前电动车主要的优势,还是在加速性能上,等于是用几十万,体验到了跑车的赶脚。

除了这个驾驶体验的提升,在精神产品层面,电动车就是潮牌,凸显车主的个人品味和逼格。

BBA都快成街车了,玩家们自然要弄点新玩具。

恰好这个电动车概念带着科技、未来的主旨,富有极客的味道,自然就成了车中装逼利器了。

但是当某天,电动车成了BBA们的主力了,那还怎么装呢?

此外,电动车还有充电和续航的麻烦。

尤其是当跑车来玩,兄弟们还是多准备几块电池吧,草的狠了电池受不住啊。

所以对于电动车来说,要想更进一步,在车的定义和体验上,必须要有革命性。

核心就是,自动驾驶能否实现,以及续航充电如何改善。

至于内饰,中控大屏、车内影音娱乐等等,这些燃油车也一样能上,并不成为电动车的所谓智能化优势。

假设电动车做不到,那么很可能重蹈“手机5G革命”的覆辙,在电动车产业链就很有可能会出现“欧亏光”这样的公司了。

新能源车什么时候暴跌?

而苹果公司,则通过其他品种的消费电子,比如AirPods,稳住了公司的发展,同时也引领了消费电子的新潮流,成功继续往前,跨入了IoT时代。

在此期间,苹果公司还开始了云转型,软件和云业务对于业绩又是一大提升。

新能源车什么时候暴跌?

这一系列的操作下来,加上美股的回购行情助推,股价则是一路向上。

新能源车什么时候暴跌?

这就启示我们,一旦电动车渗透率达到了峰值,就要考验这些公司的转型了。

如果像苹果一样转型得当,那或许还会有新发展。

但是目前在汽车智能化领域里,车企们,尤其是传统车企、合资车企,优势并不大。

做智能汽车的全套周边,在华为的强大压迫力下,某些车企最后还真是有可能沦为硬件代工商(整车代工厂)的。

苹果说要造车,看起来采用的就是这种模式,找富士康代工。

02

渗透率提升的难题:降本

如果以后电动车全都安上自动驾驶系统,那么对于燃油车而言,新增的成本大致有:1.电池2.电控电机3.传感器系统4.智能控制系统(包含芯片和软件系统),减少的成本大致有:1.内燃机2.离合系统。

按照周鸿祎的说法,中国70%的汽车价格在15万人民币/台以下。

全球的汽车售价分布也类似,二八分化到处都是。

但是目前主流电动车的售价都是20万人民币以上的。

不能把价格怼下来,电动车的天花板永远都是30%,而且还面临着跑车、豪华型燃油车的竞争,要达到30%都绝非易事。

尤其是,还面临装逼作用的小众性原理阻碍。

不能解决成本的问题,电动车景气周期自然就是岌岌可危了。

车身、内饰、轮胎、玻璃之类的,燃油车时代已经降本到极致了,对于电动车无可再降了,可怕的是,这部分居然占整车成本的46%左右。

所以可见,电动车的降本,不是康庄大道。

新能源车什么时候暴跌?

电动车的降本主要得盯着电池、电控、智能驾驶系统。

特别是智能驾驶系统,这还是个婴儿,所以并没有计入上面那张整车成本图中,属于额外成本。

1

电池

新能源车什么时候暴跌?

电池的主要成本是材料,因此电池的降本可谓难于登天。

正因为这样,去年才掀起了无钴电池,来降本,虽然这样会降低电池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但却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毕竟钴太贵了,嘉能可想涨价就涨价。

这一问题,君临在《小心宁德时代的风险》一文中已经详细阐述了,读者可以先看一看。

钴贵,可以减少钴的使用,但是锂电池,能离开锂吗?

目前的提锂技术下,锂不仅贵,而且也是寡头垄断的资源。

如果电动车要进一步走下去,那必须得突破提锂技术!

甭管是盐湖提锂,还是黏土提锂,必须得提供大量优质、低价的锂盐出来,否则真是够呛的。

但是这种材料学的突破,不简单。

但是一旦突破,那么现在握有矿山资源和优质盐湖资源的公司,就不香了,估值瞬间崩塌,这是我们需要关注和留意的。

作为投资人肯定是希望矿涨价带来超额收益,但是这种涨价本身会伤害产业的发展,最终很可能反噬自身。

君临是希望提锂技术突破的,这样电动车的普及才能上台阶。

2

电控

新能源车什么时候暴跌?

占电控成本40%到50%左右的功率模块(主要是IGBT),目前是被国外拿捏的死死的。

国外英飞凌IGBT模块在国内装机数达58.7%,而国内最大的厂商比亚迪份额只有18%,而且大部分自供,外销的只有4万套。

鉴于功率模块对于百公里电耗等新能车的性能影响很大,加上电动车续航的吃紧,目前汽车厂商采购的时候基本只认英飞凌、三菱、安森美、富士、仙童这些头部企业的货。

因为国内厂商最先进的比亚迪,也和这些头部企业有着几代的差距,而且他自供产能都不太足。

IGBT设计制造、模块封装、失效分析、测试等IGBT核心技术仍掌握在欧美日企业手中,而生产工艺设备难以获取,要么高价,要么不卖。

而电控的其他构成成本想要下降很难,所以指望这电控部分现在降价,不容易的。

自从特斯拉用了碳化硅功率模块后,比亚迪、蔚来等厂家现在也准备跟上了,那以后各大厂家肯定都会跟上。

但是碳化硅模块更加贵,这,额。

电控这块占到了整车成本的9%左右啊。

3

智能驾驶系统

新能源车什么时候暴跌?

智能驾驶,主要就是自动驾驶加上车内智能影音系统了。

车内智能影音系统,什么中控大屏和音响之类的,额,和入门级车并没有多大关系,上这个,结果就一个字,贵!

所以主要看自动驾驶了。

自动驾驶里主要是硬件成本,未来降本空间是有的。

新能源车什么时候暴跌?

但这,额,有点恐怖啊,这么贵。

本不富裕的家庭,又雪上加霜了。

新能源车什么时候暴跌?

呵呵,呵呵哒,买不起买不起。

03

结论

电动车想要革命,就必须在体验上有个飞跃,目前来看具体体现在行驶性能和自动驾驶上。

影音娱乐这个嘛,开车可不能分心啊。

除非上了自动驾驶,那可能就能成为移动的家了,影音娱乐才有质的变化,否则燃油车也能做到。

但是移动的家,似乎有点遥远,自动驾驶老贵老贵了,房车那也是老贵老贵了。

还需要科学家和企业家大力拼搏,降本增效。

行驶性能方面,电动车的确是优于燃油车的。

但是只有这点行驶性能体验提升的话,那么电动车普及的关键,就是成本了。

目前看来,降本最可能和最快的,依旧是电池。

关键环节是材料成本要降下来,特别是锂盐,提锂技术要突破,锂要便宜。

然后是,功率芯片国产替代成功,然后电控成本下降。

至于自动驾驶,降本还得有更长的路了,所以普及电动车可能指望不上自动驾驶的车。

不过,使电动车变得便宜也不是没有别的招数,比如油价翻个几倍,电价不涨,那么电动车就相对便宜了,呵呵,呵呵哒。

综上,目前决定电动车景气周期的因素,即解决电动车的普及问题的因素,首要是锂盐的成本下降,再则是镍、隔膜、电解液等材料也要降,然后是电控要降价。

否则油价不涨,电动车也就只有上牌优势了,就只能在某些城市溜达溜达了。

这样的话,市场空间是有限的,天花板很容易就触达,一个不小心,厂商们销量增速放缓,业绩不达预期。

那么,电动爹版的欧亏光也就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苹果公司   华为   销量   新能源   整车   电动车   燃油   模块   芯片   电池   性能   成本   优势   智能   系统   手机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