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你不知道的故事

说起春秋战国的大将,大家最熟悉的当属廉颇,因为中学教科书中出现过两次,而且都是以主角的身份。


廉颇与白起、李牧、王翦并称战国四大战神,时有“起翦颇牧,用军最精”之评。


廉颇在后世之所以声名显赫,一是因为太史公司马迁写了他和蔺相如的“将相和”。二是因为辛弃疾的那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词,引得古往今来多少不得志英雄的仰天长叹。


廉颇是一个爱国的英雄,但又是一个悲情英雄,因为他被迫背叛了祖国,最后客死异乡。


下面就听我从头说起。


秦国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会”上,没有占到赵国半点便宜,始终不敢对赵王胡来,除了蔺相如的机智,另外就是忌惮廉颇之勇。


正因为廉颇勇猛过人,所以居功自傲,对“素贱人”的蔺相如位居自己之上,耿耿于怀。


但蔺相如顾全大局,忍辱负重,不和廉颇争列。


廉颇因此感动,大庭广众之下,负荆请罪,成为知错能改的典范。从此赵国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将相和、国家旺


公元前259年,秦军与赵军在长平对决。廉颇深沟高筑,坚守营垒,意在挫败秦军速胜之谋,拖也把你给拖死。


秦国看速胜不行,便使出反间计,说秦军把廉颇打得吓成了缩头乌龟了。秦军最怕的乃是赵奢的儿子赵括,绝对是赵国的第一良将。


赵王中了反间计,罢免廉颇,用了纸上谈兵的赵括为将。此时,病重的蔺相如也对赵括很不看好,力劝赵王,但赵王不听。


赵括一改廉颇战略,主动出击。秦国则换白起为大将,结果大败赵军于长平,射杀赵括,坑杀赵兵四十余万。蔺相如也在悲愤中死去。


四十万人一夜被坑杀,终于使得赵孝成王重新启用廉颇,并且任命廉颇为丞相。


尽管长平大败,赵国元气大伤,但廉颇不负众望,多次打败秦国的入侵,使得赵国再次强盛。


但是赵孝成王很快驾崩了,继位的赵悼襄王更加昏庸,又听信谗言,开始对廉颇下手。


他先罢了廉颇的丞相,再命乐乘前去边关取代廉颇军权。


廉颇内心愤懑,冲冠一怒,挥师攻打乐乘,乐乘大败。


作为赵国的大将军,挥师自相残杀,不仅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也绝对为国法不容。于是,百战胜将、一代栋梁廉颇不得已叛逃到魏国


廉颇叛逃后,赵国一蹶不振。


赵王幡然悔悟后,想要再次启用他,于是派使者去看望廉颇,想摸摸廉颇步入老年后的身体状况。


赵国奸臣郭开用黄金贿赂了使者。使者看到廉颇时,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并披甲上马,力开硬弓。


可是受了贿赂的赵使回来报告赵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廉颇已老,遂弃之不用。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里,代表历代失意的、步入暮年的英雄悲叹:“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廉颇重返故国的愿望落空,这成为他一生的遗憾,一年后,廉颇郁郁而终,随后不到三十年,赵国被秦国灭亡。


爱国始,叛国终,这是廉颇的悲剧,也是赵国的悲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渑池   魏国   秦国   深沟   硬弓   居功自傲   口北   营垒   反间计   爱国   丞相   大将   使者   悲剧   英雄   故事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