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精的逃亡

杠精的逃亡


2300 多年前的一个深秋,两个杠精在濠梁之上展开了一场关于“濠水里的鱼快不快乐”的著名辩论,史称“濠梁之辩”。



1


在这场辩论中,惠子逻辑缜密,可以说是毫无破绽,可他偏偏遇上机敏诡辩的庄子,明明占了理,依然被怼得哑口无言。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杠精的逃亡

杠精的逃亡

南宋 李唐 濠梁秋水图 天津市博物馆藏


《庄子 · 秋水》对这场辩论的记载言简意赅,除去二者的对话,只在开头用一句话介绍了人物、地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殊不知,在这由短短 11 个字构成的句子里,却暗藏着此次“出游”的前因后果。对于它们,今天的大多数人已不再熟悉,但对于 800 多年前画下这幅《濠梁秋水图》的画师李唐来说,一定了然于胸,而且印象深刻。

注:结论与画作分析在第6、7两部分。



2


所谓“濠梁”,即濠水上的桥梁。濠水在今安徽凤阳县境内,而凤阳古称钟离,战国时位于楚国东北部边境。


钟离互为吴、楚之边邑。战国时属楚。《文献通考 · 舆地考》


这就引出了第一个疑点,庄子和惠子两个宋国人为什么会同时出现在楚国边境?


杠精的逃亡


惠子热衷政治,长期在魏国担任丞相,辅佐魏惠王制定法律,主张合纵抗秦。平日里公务缠身的他即使是来到楚国,也应是奉命出使,往西南直奔鄢郢(当时的楚国都城,今湖北宜城一带),不太可能带着“闲人”庄子向东游山玩水。


历史上确有关于他曾来到楚国的记载,只是那次并非游玩,也非出使,而是逃亡:


张仪逐惠施于魏。惠子之楚,楚王受之。《战国策 · 楚策三》


公元前 322 年,被秦国免去相位的张仪“带着使命”回到祖国魏国。他面见魏惠王,推行连横之策,主张魏与秦联合,这与惠施一贯的主张向左。为了说服魏王,张仪提出“魏攻南阳,秦攻三川”,先共同瓜分韩国土地的诱人条件。


杠精的逃亡

公元前 350 年战国形势图 韩夹在秦、魏之间;钟离位于楚国东北;28 年后越即为楚所灭



在利益面前,魏惠王决定罢免惠施,任用张仪为相。而张仪上任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逐惠施于魏”。


一个“逐”字,可以翻译成驱逐,也可能只是表述了一个结果。结合惠施在那次事件中的反应来看,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惠子易衣变冠,乘舆而走,几不出乎魏境。《吕氏春秋 · 审应览》


他改易妆容,乘马车逃走,差一点没有跑出魏国。可见这一次张仪的目的并非只是驱逐那么简单,而是动了杀心。


3




惠子为什么没有选择直接逃回位于魏国东侧、同样与其接壤的宋国,而是投奔楚国?


有可能是张仪早已命人封锁了通过宋国的道路,而假使我们就是惠子,很难不担忧即使自己穿过重重封锁,弱小的宋国也会顶不住秦、魏的压力而不敢接纳自己,与其如此,不如逃向强大的楚国。


杠精的逃亡


事实上证明惠子的选择非常正确。战国时代的政治博弈诡谲难测,强大如楚国虽然一开始接纳了惠子,却也因为不想得罪张仪,取了一个则中的策略,转而将惠子护送回宋国。


张仪逐惠施于魏。惠子之楚,楚王受之冯郝谓楚王曰:“逐惠子者,张仪也。而王亲与约,是欺仪也,臣为王弗取也……不如举惠子而纳之于宋,而谓张仪曰:‘请为子勿纳也。’仪必德王。而惠子穷人,而王奉之,又必德王。此不失为仪之实,而可以德惠子。”楚王曰:“善。”乃奉惠子而纳之宋《战国策 · 楚策三》


不管怎样,由楚国护送回宋肯定也比直接回宋被拒来的强。在这个过程中,楚国态度的变化很关键,它暗示了惠子逃亡路线必定会有一个转折。


杠精的逃亡

上引地图的局部放大


以常理来说,楚王接受了惠子的投奔,后者应该向西南前往鄢郢,而不应继续向东来到钟离。但他中途得知又被“纳之宋”的消息,必定转向东北,这就能合理解释为什么惠子会出现在楚国东北部、紧靠宋国腹地的钟离。


那是他结束逃亡,即将回到祖国的最后一站。





4




惠子失势时,庄子在哪里呢?


《庄子 · 秋水》中恰好排在“濠梁之辩”之前的,讲的正是庄子到魏国往见惠子的故事:


惠子相梁按:魏国自公元前 364 年迁都至大梁以后又称梁国)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老朋友相见本是高兴的事,但是因为民间谣传庄子这次来是要代替惠子担任丞相,把惠子吓得不轻,在全国搜捕庄子。结果庄子干脆“自投罗网”,当面嘲笑了老朋友的“小人之腹”。


杠精的逃亡


误会消除,庄子很可能就此在魏国住下。《庄子》里留下了许多他在魏国的足迹,最重要的证明莫过于这一则故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子 · 外物》


庄子因为家贫,向“监河侯”借米。对方回应说:“没问题!等到了年底百姓交了税,就借你价值三百金的粮食,你看我是不是很大方?”听到这样的大话,庄子自然又是打了个比方,把“监河侯”怒嘲了一番。


这位掌握着收取、支配税收权力的“监河侯”,历史上一说是“魏文侯”(《说苑》),一说是“梁王”(《太平御览》),而魏文侯与庄子并不是一代人,此处庄子借米的对象是魏惠王的可能性最大。


杠精的逃亡

公元前 280 年战国形势图 此时宋已被齐、楚、魏瓜分


试想若非在魏国安家,为何会因“家贫”而(通过惠子)与魏王接触,向其借米?



5




战国刑罚残酷,掌权者一旦失势,其亲族、门客往往被遭殃。如果惠子都有了性命之忧,难免会殃及因他而来到魏国的庄子。


关于庄子在楚国的经历,除了“濠梁之辩”,另外一条记载见于《庄子 · 至乐》(只看彩色部分即可)


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髐然有形,撽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为此乎?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将子有冻馁之患,而为此乎?将子之春秋故及此乎?”于是语卒,援髑髅,枕而卧。夜半,髑髅见梦曰:“子之谈者似辩士。视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则无此矣……


杠精的逃亡


马车在战国属于奢侈品,家贫至要向人借米的庄子为何会“撽以马捶”?如果乘马车出游,又何必“援髑髅,枕而卧”那么狼狈?如果生活令人满足,又为何借髑髅发出生不如死的感慨?


这都指向了惠子那场“易衣变冠,乘舆而走,几不出乎魏境”的逃亡。



6


知晓了这个背景,当我们重读濠梁之上二人的对话,就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突破魏境内的重围,摆脱张仪派来的追兵,提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来到楚国,又经过了楚王的先迎后拒,跑了数百里路,此刻终于即将安全返乡,重获自由,登上濠梁的庄子不由得感慨:“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相比于身无一物的庄子,惠子的落差要大得多。但大难不死总算是不幸中的万幸,还有心情像过去一样与老友杠一杠。


杠精的逃亡


在《庄子》原文中,二人辩论的场所应是在一座桥梁之上,但是李唐将地点改为了濠水畔的梧桐树下,这并非是失误:


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庄子 · 齐物论》

惠子曰:“不益生,何以有其身?”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状,无以好恶内伤其身。今子外乎子之神,劳乎子之精,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庄子 · 德充符》


“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是惠子在《庄子》中的经典形象,李唐的处理跟东晋画圣顾恺之认为谢鲲“宜置丘壑中”是一个道理。


杠精的逃亡


据此,我们有足够的把握判断判断画中右手指向濠水、扭头说话的人当为“话题发起者”庄子,而那个正对观者盘坐于树下则应是惠子。


他双目微闭,脸庞瘦削而祥和,长袖自然垂下,那是阅尽沧桑后的平静。



7


李唐为什么要画《濠梁秋水图》?他从来不是一个只专注于描绘典故本身的普通画师。


在著名的《采薇图》中,他表面上画的是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典故,其实是以二人自比。当商朝灭亡,伯夷、叔齐流落首阳山,宁可采薇节食,饿得骨瘦嶙峋,也不愿向时局屈服(李唐的故事可见宋徽宗钦点的艺考第一,80 岁在街头摆地摊)。


杠精的逃亡

李唐 采薇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李唐在北宋末年即被宋徽宗选中,入宣和画院成为一名宫廷画师。金人攻破开封,北宋灭亡,他一路向南躲避金兵的追捕,追随高宗的脚步来到杭州。他靠着卖画为生,却因市井的小民看不上他的高雅山水,潦倒街头。


雪里烟村雨里滩,为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


这首诗是李唐对自己的调侃。如果他真的愿意画时人喜爱的牡丹以求得生存,那又何必写诗感慨。好在随着南方局势稳定,朝中旧人认出了一幅市场上的李唐山水,他以 80 岁的高龄再返宫廷。


其实相比于伯夷、叔齐饿死首阳山的命运,李唐的经历其实更像惠子。


杠精的逃亡


公元前 319 年,也就是张仪相魏的四年后,魏惠王去世,张仪被逐。新任魏相公孙衍召回了蛰伏宋国的惠施,重谋合纵之策。


《濠梁秋水图》既有北宋构图繁密、气势雄峻的风格,又有简练洒脱、水墨苍劲的南宋画风,被认为是李唐从《万壑松风》到《采薇图》的过渡时期的作品。


或许作此图时的李唐刚刚逃离了汴京城的兵荒马乱,或许他在南下的路途中躲过了一场又一场的动魄惊心,重获自由。


濠梁观鱼,他却不画鱼。惠子在大起大落后“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的平静,才是李唐想要追摄的,古人的精神。


(完)



-参考文献-

庄子《庄子》、吕不韦等《吕氏春秋》、司马迁《史记》、刘向《战国策》、马端临《文献通考》、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厉鹗《南宋院画录校释图笺》、张景《庄惠同游濠梁缘由新探》



杠精的逃亡

吃畫人本吃

赞赏即兄弟

喜欢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魏国   楚国   髑髅   战国策   家贫   楚王   画师   南宋   北宋   公元前   庄子   秋水   马车   战国   钟离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