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老炮马未都

马未都何许人也?

1996年,以一己之力创办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

京城老炮马未都

2008年,登上百家讲坛说收藏,开讲文物知识。引发全国收藏热。

2016年,被授予“大国非遗工匠文化大使”

2018年,喜马拉雅讲述国宝故事,揭示国宝背后不为人知秘史。

京城老炮马未都

说马未都是“老炮儿”,并不是说他曾经混迹于大街小巷耍横,而是在他的人生轨迹中,总是出其不意,也笑傲江湖,他见证了时代,亦典藏着历史,靠着赚老祖宗的钱发家致富,他是身家百亿的隐形富豪,从一名工人到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再到创立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他的一生,比电影更精彩。

1955年,马未都出生于北京的空军大院,祖籍山东荣成,父亲马丹林在空军部队担任着重要职务。父亲给他取名未都,意思是羊年出生于首都。还有个意思,是“首都未来的建设者。”

京城老炮马未都

家庭条件虽不说大富大贵,但在那贫穷的年代里却也衣食无忧。部队大院自由自在的生活,给了他潇洒的童年,北京的胡同文化,使得生长在这里的马未都懂得人情世故。

作为老北京文化圈的名人,马未都可以说是无人不晓的人物。早期作为编辑马未都曾伯乐识马,让王朔成为了文化圈的名流。

京城老炮马未都

很多人可能会好奇老炮马未都是如何炼成的呢?它既是文化圈的万人迷,又是一个老炮。他是如何做到的呢?毫不夸张地说,马未都的一生可以称得上是传奇,从大院玩主道挖掘海岩,王朔等著名作家的伯乐编辑。

京城老炮马未都

从作家到博物馆馆长,然后再到脱口秀主讲,他这些角色身份之间的转化游刃有余。当然,作为一个左右逢源的人,不管在当代文化界还是中国历史上,像马未都这样的人其实是少数的。

京城老炮马未都


马未都除了对文学的爱好,对收藏也有自己的追求。在90年代的时候,已经有些财富的马未都,他的收藏已达到了一定规模,在这些收藏中,陶瓷、古家具样样都有。

早在70年代,马未都就经常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守在寒风凛冽的古玩交易点面对着川流不息的古董贩子,通过与商贩聊天,回家再查资料,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京城老炮马未都


到了80年代,古玩交易逐渐解封,出版社早上8点上班,马未都早上6点就出发,骑车直奔北京玉渊潭公园东门,赶古玩交易市场的早市,看得多,买的少,但是只要出手,件件都是精品。


多年积累,1996年,马未都开设了全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取名为“观复”,源于《道德经》"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寓意追根溯源,回归本心。

2003年的时候,马未都想让更多的外国人看到中国古典文化的美。他远赴巴黎,把中国的古代门窗带到了更多人的面前。

京城老炮马未都

观复博物馆虽然在之后经历过搬迁,但始终在人们心中留有一席之地,慕名前去的人越来越多。他在收藏时,很克制,所以这些年来,同行栽在里头,家财散尽的不在少数,他却稳稳地都度过了,在圈里也有了名头,人称“马爷”。


年过花甲,阅过了无数人,马未都越发喜欢和猫相处。他说:猫的动作很轻,不会吵到人。以至于他在观复博物馆收养了30多只流浪猫,并一一给他们取名:韩昏晓、黑包包、白拖拖、黄枪枪、蓝毛毛、麻条条、云朵朵、王情圣……

京城老炮马未都

2010年的时候,马未都对外宣称,要把自己的所有收藏一件不留的对外捐出。

多年的文化事业,造就了马未都文人的内在,他的内心有情怀,他对文物的收藏,并不是只看到文物升值空间,是想用收藏来呈现文物的文化价值。

马未都是真爱古董,在它们身上,他能比大多数人看到了更多不为人知的过去,那是一段悠久的被世人错过的时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脱口秀   道德经   伯乐   京城   文化圈   古玩   国宝   大院   北京   文物   博物馆   年代   编辑   收藏   更多   数码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