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研究系列——喜忧参半的“上海制造”品牌如何重现辉煌

作者

孟祺琪

赛迪(上海)先进制造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分析师


内容提要



“上海制造”品牌拥有美好的历史印记,然而在新一轮品牌竞争中,“上海制造”并没有脱颖而出。重塑“上海制造”品牌在于解决好上海在“硬科技”“高精尖”领域硕果累累与上海本土知名终端消费品牌屈指可数之间的矛盾。赛迪(上海)先进制造业研究院认为,上海要建成全球卓越制造基地、构筑新时代上海战略竞争新优势,“上海制造”品牌不能缺席,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融合科技与时尚,重塑上海高端消费品牌;二是促进数字化转型,赋能“上海老字号”重焕光彩;三是培育终端消费领航企业,带动产业链协同能力;四是促进技术转移转让对接,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


【关键词】



上海制造 终端消费品牌 硬科技 成果转化


长三角经济研究系列——喜忧参半的“上海制造”品牌如何重现辉煌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上海曾是“国货名牌之城”,永久牌自行车、蝴蝶牌缝纫机、上海牌手表、海鸥牌照相机、英雄牌钢笔、百雀羚雪花膏等众多知名品牌,蜚声海内外,“上海制造”品牌曾几何时。然而,在2021年5月第七届中国品牌经济(上海)论坛上发布的“中国品牌价值榜(TOP100)”中,制造业企业共56家,上海制造业企业仅占5席,与占据13席的广东相比(见图1),差距甚大。品牌是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制高点,上海要建成全球卓越制造基地、构筑新时代上海战略竞争新优势,重塑“上海制造”品牌辉煌是重中之重。


图1 入选“中国品牌价值榜TOP100”的制造业企业品牌地区分布

长三角经济研究系列——喜忧参半的“上海制造”品牌如何重现辉煌

一、喜忧参半的“上海制造”品牌


2021年7月底,上海市发布《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加快迈向全球卓越制造基地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部署十大专项行动,旨在让“上海制造”品牌更响亮、技术更先进、制造更智能、质量更优良、产品更高端。然而,目前的“上海制造”品牌可谓喜忧参半。


“上海制造”品牌喜的是在“硬科技”“高精尖”领域硕果累累。在科技创新领域,截至2021年6月30日,上海市科创板上市企业共44家,占科创板六大行业总数(见表1)的14%左右,市值超1.5万亿元,占科创板市值的30%左右。在集成电路、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领域涌现出中芯国际、中微半导体、乐鑫科技、心脉医疗、复旦张江、昊海生科等行业知名企业。在关键战略领域,上海在C919国产大型客机、CR929宽体客机、大型邮轮、国家重型燃气轮机、全球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注 释



[数据来源: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辖区上市公司名录(截至2021.6.30)》,赛迪(上海)先进制造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网,赛迪(上海)先进制造业研究院整理,统计时间为2021年8月13日市值]


表1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全国科创板六大行业分布情况

长三角经济研究系列——喜忧参半的“上海制造”品牌如何重现辉煌


“上海制造”品牌忧的是本土知名消费品牌屈指可数。从《中国品牌价值榜“TOP100”》中筛选出面向终端消费者的五大类制造品牌,上海品牌只有上汽集团和金龙鱼(见表2)。对比广东,则可发现广东终端消费品牌涵盖消费电子、汽车、家用电器、食品饮料四大领域,范围更广、数量更多,同时华为、比亚迪、美的、格力、海天味业等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都在行业内首屈一指,消费者对这些龙头品牌的感知度更强、认可度更高。“广东制造”因这一批贴近人们生活的龙头品牌而深入人心。


表2 面向终端消费者的制造品牌情况

长三角经济研究系列——喜忧参半的“上海制造”品牌如何重现辉煌

二、“上海制造”品牌喜忧参半的原因


为什么上海引以为傲的“高精尖”和“国之重器”并没有扭转人们对“上海制造衰落”的感知?


第一,TO B/G类产业尚未形成品牌认知

2005-2020年15年期间,上海六大重点工业行业包括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经济化工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的工业总产值基本占全市60%-65%。除电子信息和汽车两大产业,其余四大产业的市场主要面向企业或政府,其中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处于产业链上游,离最终消费者市场较远。同样,科创领域的集成电路、半导体、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产业尚未因其产业链下游终端产品而形成品牌认知,比如富士康因iPhone而知名,因而上游产业的大部分企业成为“幕后功臣”。


第二,电子信息产业支撑不足,汽车产业增长受阻。电子消费品和汽车是最能让人们感知“中国制造”实力的两大类终端载体,也是攻占消费者心智的强有力武器。然而上海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占比从2005年的23.64%下降到2020年的17.45%(见图2),且没有产生让市场认可的产品、企业或品牌,而这十五年恰恰是消费电子类产品的高速发展期。汽车产业在“十五”到“十二五”期间获得快速发展,上海汽车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从6.08%上升到15.73%,但受全球汽车市场需求影响,在“十三五”期间增长已近停滞,上海汽车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一直在18%左右徘徊。上汽集团在新能源汽车的战场中,也没有脱颖而出,没有展示出“老牌实力”。


图2 上海六大重点产业工业总产值占比

长三角经济研究系列——喜忧参半的“上海制造”品牌如何重现辉煌


第三,上海本土消费品牌长期缺失。曾经一提起“老三件”就是上海的手表、自行车、缝纫机。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快速提升,“老三件”被“新三件”所替代,而“新三件”中冰箱、彩电、洗衣机已难以看到“上海制造”的影子。此时,“张瑞敏砸冰箱”奠定了海尔在家电行业的地位。进入21世纪,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液晶电视、全自动洗衣机、空调、冰箱等成为寻常百姓家的生活必需品,来自全球的超级品牌,如苹果、微软、西门子、华为、小米、美的、格力等占据着龙头地位。不同时代,人们的消费领域在扩展、在变化,然而“上海制造”品牌没能跟上时代变化的步伐,于是“上海制造”只能成为人们的回忆。


第四,高精尖技术成果转化为硬核消费品成效不明显。不容否认,上海一直勇担排头兵、先锋者,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任务,坚持自主创新,攻克无数技术难关。在“十三五”期间,上海实施169个工业强基项目,布局一批国家级、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然而,国产CPU、5G芯片等“高精尖”技术成果未能成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硬核产品”,转化成效不明显,从而形成“上海的‘国之重器’离国民很远,而国民认可的消费品牌又离‘上海制造’很远”的尴尬局面。


三、对“上海制造”品牌建设的四点建议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中,上海如何抓住契机,打响“上海制造”品牌,重现辉煌?


一是融合科技与时尚,重塑上海高端消费品牌。上海工业百年的发展,集聚了技术、资本、场景等工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又兼具时尚之都的优势,以渗透生活场景、重塑生活消费品为目标,通过发挥先进技术作用,融合时尚设计,打造具有“上海基因”的高端消费产品与品牌。例如戴森,把数码马达和气流技术融入到最日常的生活用品中(吹风机和吸尘器),这种“反差感”给用户制造了“未来感”,结合时尚的外形设计,让其成为“家电行业里的苹果”,获得粉丝的疯狂追捧。


二是促进数字化转型,赋能“上海老字号”重焕光彩。以企业提质增效为根本,通过3D打印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应用,重塑企业制造流程,促进企业研发设计与品牌营销。打造智能化透明工厂,以工业旅游、线上直播等方式全新展示新时代的“上海制造”全过程,彰显“上海制造”之底气。例如光明乳业在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中推出3D打印冰淇淋,将智能工厂生产过程透明化展示,增强消费者视觉和味觉的双重体验。


三是培育终端消费领航企业,带动产业链协同能力。以直面TO C市场的制造型企业或平台型企业为重点培育企业,发挥链主企业牵引作用,一方面增强核心技术研发,另一方面增强对消费者需求的敏感度,通过互联网、大数据、AI等技术将市场需求敏捷传导到产业链上游,以C TO M等新制造模式促进产业链协同研发、设计、制造,提升市场响应能力,提高产品质量,以高性价比产品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四是促进技术转移转让对接,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构建并推广技术转移转让平台,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建立科学的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促进产学研用合作,开展科技成果供需对接活动;畅通科技成果进入市场的渠道,多措并举解决基础研究“最先一公里”和成果转化、市场应用“最后一公里”衔接问题,促进“硬科技”转化成为“硬核终端消费品”。


更多行业案例及其特点,请关注“赛迪顾问”公众号,获取最新动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上海   高精尖   品牌   喜忧参半   科技   终端   广东   经济研究   科技成果   产业链   制造业   辉煌   消费者   领域   产业   系列   汽车   技术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